黃大江
云南省騰沖市滇灘中學 云南保山 679104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教學的基礎是實驗,新概念的形成、重點的講授、難點的突破均構建在堅實的實驗基礎上。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受裝置大小、距離遠近、觀察角度、實驗方法、反應時間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看清楚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及實驗現象,因而學生無法正確的領會這類實驗,致使化學實驗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而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輔助化學演示實驗教學,通過局部放大化學實驗現象、擴展化學實驗內容、強化化學實驗要點,不僅可使學生獲得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而且可使化學實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現有的化學教學應順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將多媒體技術引用到課堂,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視聽環境中,提高對化學的理解。現就如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化學實驗中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集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于一體,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直觀形象地感性材料,其生動性、趣味性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講授環境保護時,運用多媒體演示文稿,演示1.工廠煙囪中排放的大量廢氣;演示2.市中心大量汽車排放的廢氣;演示3.燃放煙花爆竹。提出問題1.你認為上述現象對空氣質量產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環境還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認為如何從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暢所欲言。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能充分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關心、增進友愛,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做人,也使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合作的伙伴、討論的對手和知心的朋友。
對于化學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只靠教師口授其錯誤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危害,學生可能半信半疑,效果不好。若用計算機模擬這些錯誤操作及其引起的嚴重后果,則可使學生明確錯誤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自覺規范自己的實驗操作。如向試管內加入塊狀固體,學生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試管破裂,還可以聽到試管破裂的聲音。化學實驗的操作,很多關鍵的地方需要同學們在學習時特別注意,實驗操作要點的強調用重復化學實驗的辦法顯得比較麻煩,且沒有新鮮感,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內容出現的新穎性、播放的重復性,對其實驗操作要點予以強化,就很有利于學生的掌握。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四個步驟的嚴格順序在實驗教學后用多媒體課件予以強調,設計先通氣(動感),再加熱(出現酒精燈),實驗完畢后先停止加熱(去掉酒精燈),過一會再停止通入氫氣。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什么后加熱?先停止加熱?屏幕上配合操作現象到分析思考討論,再點擊問號肯定同學們的討論收獲,這樣對學生牢固掌握該實驗的幾個操作要點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許多實驗無法在課堂中完成,如大型化工生產的工藝流程;一些實驗周期長,變化不明;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直接觀察結果,學生情緒受到干擾,不利于教學。如鐵生銹的實驗,可通過多媒體課件中模擬完成,讓學生在短的時間內看到鐵生銹的情景。這樣的模擬使學生如臨其境,更易發現問題的本質,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多媒體能把生動的圖象、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展現給學生,而且傳輸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傳輸質量高。通過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活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學習,增強記憶,促進空間想象等方面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如在《分子原子》教學中,利用課件可以把原子的結構很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可以形象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的運動,便于核外電子排布特點的教學;通過動畫,可以模擬分子,原子的無規則運動;說到分子運動時,濕衣服曬干的過程,無法通過實驗真實反映其變化過程,若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水分子從衣服上慢慢運動出來,散發到空氣中去,同時溫度升高時,水分子運動加劇;溫度降低時,分子運動減慢,最后濕衣服變成了干衣服。通過動畫模擬,學生不但加深了對分子運動的認識,而且也了解了分子運動規律與溫度的關系。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是能夠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一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它具有很強的表現能力與闡釋功能,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微觀與宏觀的限制,既可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經驗范圍,又可對學生闡釋深奧的理論知識,揭示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強化學生的邏輯訓練。但是,多媒體技術只是輔助教和學的一種工具、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能喧賓奪主,完全取代授課,更不能代替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因此,在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實驗知識,提高化學實驗能力,提高學生實驗的質量,從而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經受觀察、思考、操作、分析能力的鍛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激發,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能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