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合肥市芙蓉小學 安徽合肥 231202
信息技術在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符號等等方面的綜合控制能力具有很強的優勢,能夠為各個學科教育教學領域開啟更多自主學習的平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時課堂教學的延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作業依然存在著質量低、總量大以及機械式重復的不良現象,不僅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抑制了小學社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該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力求為學生提供更多內容、形式豐富的作業讓學生去實踐,關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筆者有以下見解:
預習是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有效開展的基礎,通過預習能夠讓學生對新的知識預先進行了解、分析、求疑,而整個過程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絕佳機會。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提到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能否離開教師之后自己去看書、作文,從而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現代小學語文教育更加注重滿足小學生求知多元化需求,教材收錄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優秀篇章,但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知識儲備能力有限,很多課文需要學生預先了解故事背景、地理知識以及作者相關信息等等,進而為課堂教學排除一定的學習障礙。因此,需要學生利用通過網絡平臺,搜集、整理、篩查相關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夠無形之中提升學生儲備知識的能力,同時學生能夠根據平常所瀏覽的內容更加明確自身對什么類型的書籍感興趣。例如,在學習《維生素C的故事》時,這篇課文是講述哥倫布在航行的過程中發現維生素C對身體的重要性的故事,教師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布置預習作業,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搜集關于維生素C的常識性資料,然后結合課文的主題進行一次了解,為課堂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又例如,在教學選自《西游記》的《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時,在布置預習作業時,需要緊緊圍繞文章的出處、文章作者以及課文內容與原文章之間的聯系。為了能夠成功預習作業,學生滿懷期待的利用網絡平臺以及其他工具搜集、查閱、記錄相關資料,被這些名著的故事深深的吸引,從“要我讀”轉化成為“我要讀”的學習狀態,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提高學生課文理解能力為教學目標,整合信息技術,靈活設計實踐性網絡作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后的作業要求并且緊密結合課文的學習內容進行理解性資源整合,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課文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做好讀后感悟,同時作業要重視加強實踐訓練。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導下,經過課堂學習之后大部分學生僅僅只能對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然而在網絡實踐型作業的支持下,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這篇課文時,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會重點細致的講解林則徐的精神,但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到其中內涵,筆者認為有必要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搜集一些有關“虎門銷煙”事件的信息、資料,深入感受當時的社會背景,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關于“銷煙精神”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精神實踐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對國強則民強的認知。
信息技術與拓展作業的整合形成課外拓展型網絡作業,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講解之后,有針對性布置的課外拓展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在網絡平臺上搜尋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教育資源,進而讓學生能夠在傳統課堂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學習課外教育世界,在網絡豐富多彩的資源以及資源形式的影響下能夠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鞏固自身內心與課文精神情感的感受。拓展型作業的目的是對傳統作業的彌補,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思考的空間。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該課文對于小學生智力思維發散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課文的特點,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拓展型作業。教師可以利用當前網絡作業布置系統,將“烏鴉喝水”的模擬小游戲融入到作業當中,目的是考察學生是否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通常來說認真聽課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這個模擬小游戲。在小游戲之后,還融入了有關生存技能信息探索的作業,讓學生或者在家長的幫助下搜索一些其他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巧妙措施,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動物的特點與生存技能人,拓展生存視野。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學生接觸的信息以及信息技術將會越來越多,“純粹做題”這種作業模式已然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基本需求。因此,我們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結合信息技術,設計更具實踐性、實用性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