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隨著“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提出,為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2014年8月國家教育部頒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工作意見》,標志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在全國全面開展,而浙江、廣東等高職教育較發達的省份,更是率先對現代學徒制度進行探索和實踐。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在建設國家骨干院校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并開展基于中高職對接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也對教學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制度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高職院校與教學企業深度合作,在校教師與企業教師的聯合授課,課堂學習與崗位實踐工學交替,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筆者所在的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作為“現代學徒制”實施試點單位,率先實踐了學生雙身份,雙師教學的育人模式。而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顯然已經不適用于這種新的培養模式,針對現代學徒制度培養方式的特殊性,對教學管理進行改革和優化已經成為必然。
我國的高職教育管理脫胎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包括課程管理、教學管理、實踐管理、師資管理和質量評價,整體服務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
目前,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為普高生源與職高生源,以我校為例,學生在校學習五學期,第六學期進行頂崗實習,培養目標是高素質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偏重理論學習,輔以實踐教學,而我校現代學徒制度的主要生源較為復雜,以中職生源為主,對學生文化基礎課要求較低,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專業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強調的是更深更廣的專業理論與更新更高的專業水平,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理論為主,實踐為輔。從課堂管理到考核方式,均要求一致和統籌,而學徒制學生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學校教授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未必能達到企業用工要求,以我校為例,學生在校學習一年,第二年起即入廠邊學習邊頂崗,教學管理從校園延伸到了企業,如何平衡企業用工需要和學校教學目標的達成,如何改進學徒制學生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考核,均對現有教學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戰。
高職院校現有的專任教師隊伍,主要由各大高校畢業的博士碩士組成,理論知識深厚,但缺乏企業實踐經驗,不少教師對學術研究很在行,對行業、企業現狀卻不甚不解,而現有的教師管理制度,又未能對企業外聘教師進行約束和評判,導致企業外聘教師的水平參差,無法對學徒制要求進行有效指導。
我校現有的質量評價方式,是針對在校教師,采取督導專家聽課,學生打分制,質量監控主要由學校的教務處和學院進行,而學徒制學生大部分課程在企業完成,授課教師也不局限于校內教師,現有的質量評價體系難以對企業教師及在企業授課部分進行有效評價和質量監控。
針對學徒制學生,與合作企業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充分考慮企業的需求。通過分析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素質需要,形成以“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構成的課程體系,根據工作崗位群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設置相關課程。同時,參照國家職業資格體系,以將行業企業需要的崗位知識及技能模塊化,系統化,構建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致,適應企業需求的課程體系。
由于學徒制學生僅在校全職學習一年,第二學年起即邊學習邊頂崗,為了更好地配合在企業的教學和實踐,我校出臺了相關管理規定,針對學徒制學生,采取更靈活的教學與考核方式。具體表現為:在學徒制學生入學前,即與企業溝通好本學期開設課程及學時安排,避免出現授課與用工相沖突的情況。每周教學按(3+2)模式實話,即每周安排兩天,由學校老師按照崗位需求教授理論課程,其余2天,由企業教師帶領在相應工作崗位完成實踐課程。最后,由學校和企業教師共同學完成對學生的考核,并加重學生在實踐能力上的占分比。如此工學交替,使得學生能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更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融匯貫通。
為了能夠有效推行現代學徒制教育,我校對學徒制校內及企業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例如,校內要求安排中級以上職稱,有兩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進行授課,企業教師則要求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或能工巧匠,有5年以上企業相關工作經驗,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和技能知識,理解校企合作的理念。學徒制班級,全部實行“雙導師”制,既保證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又使得學生能第一時間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之中,更好地檢驗教學管理改革的成效。
為保證學徒制班級教學質量的穩定,一方面,學生可在教學系統中即時對所學課程作出評價及建議,校教務處發現問題后,及時反饋學院作出處理和調整。學校不定期組織督導、專業教師、相關教輔人員等組成檢查小組,既檢查校內學徒制班級教學的完成情況,又深入企業與學生座談交流,考核企業的實踐環境與授課質量、企業教師的授課資質。另一方面,除了課程考核外,將學生在崗表現,崗位技能的掌握情況等納入考核范圍,強化教學質量評價管理體系。
學徒制為作一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推行的過程中必然面對許多問題與阻力,如企業不愿意花時間進行教學,過分追求效益,學生的權利與福利由于沒有現行政策支持,難以得到保障等。而廣科院加入這波“吃螃蟹”大軍,一方面是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教學管理水平的一次挑戰和革新。要順利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柳工,需要教育部門、企業、高職院校眾志成誠,合力解決。筆者以廣科院為例,希望能拋磚引玉,為學徒制教學管理改革,提供一點有益的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