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熱提·阿布力孜
新疆煤炭技師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新課程改革政策的逐步完善,國民越發關注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如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變得越發重要。這篇文章以學生管理中提高學生素質的原因為寫作切入點,隨后提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學生素質培養指導思想、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構建完善的學生素質評價體系等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策略。
第一,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當前大多數學生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其備受家長的溺愛對于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壓力具有較低的承受能力,一旦出現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時,就會出現焦慮、失落、困惑等心理,對其生活與學習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故必須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存在偏差。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科學信息技術的進步,社會上經濟價值取向逐漸發生變化且已經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在呈現多樣化的發展局面,甚至有的學生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往往會損失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其價值觀出現嚴重的偏差,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變的尤為重要[1]。
第一,構建完善的學生素質評價體系。當前若想在學生管理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就必須要緊隨社會的變遷不斷完善學生素質評價體系。首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需要全面了解社會的發展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此為基礎構建科學完善的學生素質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科學細致的考量;其次,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狀態,將創新性與時代性的要素融入學生素質培育之中,不再以傳統的“分數制”對學生進行考量,而是要以綜合性指標對學生進行評價,深度挖掘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切實將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2]。
第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若想培育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就必須要將學生德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對此,學校的管理人員要在校園內部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校園文化體系。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在校園內部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或者道德素質教育的相關活動,幫助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道德知識,通過良好文化氛圍的構建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
第三,樹立正確的學生素質培養指導思想。隨著新課程改革政策的逐步發展,原有班級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在當前背景下若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必須要以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為指導核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首先,教師要隨著時代的變遷改革創新原有的教育理念與授課觀念,將片面追求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教學目標逐漸轉換為學生自我肯定、自我評價能力的提升,進一步促進學生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次,教師還要將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當作重要的指導思想,不斷完善自身的素質建設,并以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推動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4]。
第四,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總體來講,教育就是通過科學有效的引導來使學生逐漸構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此,教師在日常學生管理時需要以《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學生行為準則》為開展管理工作的核心與基礎,讓學生逐漸養成言行一致、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
首先,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素質有助于推動學生創新性思維模式的發展。自古以來人類之所以區別于動物就是人類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提升學生的素質可以在無形之中讓學生用綜合性交叉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與探究問題,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還可以形成良好的創新性思維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其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素質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教師在學生管理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提高,還可以促進其心理素養和道德素養的提高[5]。
在學生管理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完善、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良好學校文化氛圍的構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綜上所述,在學生管理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新課改背景下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