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新聞中心
“公民新聞”最早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所謂“公民新聞”是指從新聞的采訪,寫作,到最后的編輯發布,都不需要專業記者或編輯,任何普通民眾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也可以成為新聞的產生者。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它更容易在第一時間進行實時報道,但傳統媒體在公民新聞時代也有不可或缺的優勢。
發布權威的內容和極強的公信力可以說是媒體的生命力。傳統媒體始終憑借著在新聞報道中善于挖掘事實真相,潛心研究,深入報道新聞事實產生的獨特價值,因此傳統媒體在報道的深度、廣度以及高度上是公民新聞時代任何媒體不可比擬的,而且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做出的貢獻也是被實踐證明的。就廣播電視而言,無論是由平面的黑白影像向彩色立體厚重的媒體發展,還是僅僅依靠聲音傳播的媒體向音頻視頻相結合媒體發展,每一類型新媒體出現,它都給受眾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同時也在廣大受眾中樹立極強的公信力。
傳統的廣播電視機構、報刊雜志社等媒體大都普遍起步較早,歷史跨越時間長,多年來培養了許多能適應社會進步與文化事業發展需要、且熟悉各類媒體特性、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媒體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而且在從業過程中,實踐經驗更加豐富,具備科學嚴謹的從業態度,長期以來研究出許多人民群眾樂于接受的品牌節目。雖然公民新聞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發布信息或評論,但主流的聲音還是由專業的傳統媒體團隊制作發布,所以傳統媒體的聲音更具權威性,受眾更愿意從專業可靠的傳統媒體上獲取準確的信息。
在當前公民新聞時代,即使傳統媒體受到了一些沖擊,但作為社會的主流媒體,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主流傳統媒體,包括各省級的主流媒體依然是各省的主流報紙、廣播電視,依然占據著媒體行業的主陣地,它對受眾導向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受眾在傳統主流媒體獲得的信息也是經得起考驗的。另外,由于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實施,在比較偏遠的地區仍可以接受到來自傳統媒體的信息,因此傳統媒體的覆蓋率更是公民新聞所無法比擬的。
隨著科技發展進步,公民新聞也迅速發展起來,對傳統媒體形成極大的沖擊,傳統媒體也順勢而為,不斷改革創新,以贏得受眾欣賞。比如報紙版面的急劇擴張,廣播電視時間的不斷加長,但受眾獲取的新聞信息,常常也不是完全需要的。因而,傳統媒體更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公民新聞時代的新興媒體適度融合發展,以促進傳統媒體更好地發展。
傳統媒體通常都是由合作者或者是新聞熱線提供信息,它獲取信息方式比較單一,而隨著公民新聞時代的到來,一般民眾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甚至是新聞的產生者,因此就使新聞內容變得更加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民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在一定意義上得到很大的拓寬。而傳統媒體恰好也可以利用這一點,可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獲取新聞線索,當然也包括鼓勵公民提供新聞素材,傳統媒體給公民提供展示的平臺,甚至傳統媒體可以向公民購買新聞素材,從而保證自身新聞的多樣性和及時性,為廣大受眾及時了解新聞動態,來滿足民眾對信息多樣化的需求。
傳統媒體要想得到良性發展,不外乎就是通過內容來吸引受眾的關注,而傳統媒體在內容上相對更具有權威性,更有品牌和專業的優勢。公民新聞則更有時效性,有更快捷的傳播渠道,因此,傳統媒體可以借鑒公民新聞的傳播渠道,提高信息傳遞時效性,公民新聞可以充分借助傳統媒體的平臺,學習傳統媒體成熟的信息制作經驗,從而促進兩者共同發展進步。二者在互動發展過程中,必然帶來市場的有效整合,從而促進整個媒體信息產業鏈向高端發展,形成傳統媒體與公民新聞向更高層面邁進。
傳統媒體在常規的新聞采編、信息制作以及媒體管理上有著包括公民新聞在內的一切新媒體不具備的優勢,實現新聞人才的整合和高效的專業化運營,不僅可以豐富新媒體信息制作經驗,增加新媒體對信息的把控能力,同時也能使傳統媒體吸收更多的“公民記者”,發揮他們信息傳播速度的優勢,滿足信息量的需求,促使更多的公民以一種更加積極、主動地傳播姿態參與到數字時代和媒介社會中,從而促進兩者人才優勢互補,促進兩者共同向高級業態發展。
社會信息化飛速發展使公民新聞時代已經變成現實,而且民眾更趨主動尋找正在發生的新聞,有時會通過互相合作完成新聞報道。對傳統媒體的傳播格局帶來新的挑戰,雖然主流媒體不會因為公民新聞的出現被擠垮,但傳統媒體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優勢和不足,并潛心研究公民新聞時代新興媒體的發展特點,及時改革創新,拓展線上權威媒體資訊,增加傳播價值,使傳統媒體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新的發展。
[1]張洪良.淺析傳統媒體的優勢與不足[J]西藏科技,2015(06):73-74.
[2]呂翠婷.“公民新聞”時代的興起與傳統媒體的應對[J].新聞研究導刊,2016.
[3]劉奇保.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J],高層聲音,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