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攀 肖靚 武漢教育電視臺
在過去,電視是我國覆蓋率最高的媒體,而在當時,電視新聞媒體也是對受眾產生思想影響較大的傳播工具。隨著傳播技術不斷進步,電視、廣播、報紙等涇渭分明的媒體,由于互聯網的出現融合在一起,這就導致電視新聞媒體原本的地位受到威脅,也造成電視新聞思想政治教育對受眾導向影響減弱等情況出現,所以需要根據電視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進行研究。
隨著新聞媒體不斷豐富,人們對信息以及新聞接收渠道也逐漸增多,一方面,電視新聞媒體逐漸失去了媒體傳播的唯一性,這種情況出現導致電視新聞媒體公信力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受眾通過各種渠道,其中包括網絡中的小道消息,了解到社會存在的負能量信息,而此時電視新聞媒體播報一些廉政案例,就會使一些公眾對電視新聞媒體產生信任危機。受眾的思想會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尤其一些公眾對于負能量信息,會產生一些認同感,在心理便會無限放大,導致其深深陷入其中,最終對任何事情存在一定負能量思考,這種思想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到電視新聞思想政治教育的發揮。
隨著人們思想獨立性不斷提高,很多人開始對一些政治、社會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其中包括社會不公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現象的思考,此外,現實生活中一些不公平待遇等現象的出現,以及電視新聞媒體政治教育節目積極社會現象的宣傳,讓人們在其中體驗到一種反差,這就會引起一些人對電視新聞媒體傳播的內容產生一定懷疑,這就會造成一些人潛意識中不愿意接受電視新聞媒體傳播的內容,最終導致電視新聞媒體傳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明特點便是正能量。在選材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對公眾進行正能量傳播,但是正能量傳播會與一些社會負能量事件產生一定反差,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正確引導觀眾接受政治教育,需要電視新聞媒體進行負能量新聞的客觀報道。在正能量新聞正常播放的情況下,適當選擇一些社會爭議性比較大的負能量新聞進行客觀報道,通過記者或者新聞主播客觀報道的方式,對一些新聞事件進行詳細分析、解說,適當進行有效引導,來達到消除公眾負能量的目的。
例如:前一段時間傳的沸沸揚揚的三人花20萬造出17萬假幣事件,某新聞記者在播報此新聞時,從事件起因經過說起,然后向外延伸了硬幣材料以及模具的困難性、硬幣的真偽辨認方式,其次,講述了我國法律對待制造假幣的相關措施,最后提倡國家對小額假幣進行重點監控,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消除了大部分人制造假幣的負面思想,還使新聞受眾了解到制造假幣的嚴重后果,最終達到引導觀眾接受教育的目的[1]。
電視新聞播報人員想要對公眾進行有效的政治教育,首先,其本身就需要具備接受政治修養熏陶的正能量素質,能時時刻刻確立自己的客觀立場,即使在負能量新聞播報中,也能始終保持以正能量的口吻對負能量產生的矛盾進行客觀分析,從而達到引導公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對電視新聞播報人員進行專業素質培養,通過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增加新聞播報人員的播報能力,使其在對社會發生的一些實事進行分析時,能夠一針見血,然后講述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在運用政治思想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便能對公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輸目的。
自媒體融合以來,一些媒體在傳播過程中通常會采取利用其它媒體優勢進行傳播的目的,例如:《中國好聲音》節目在愛奇藝播放影片中的插入廣告,這種方式便是電視節目利用網絡傳播途徑的例子,而且,在進行電視新聞媒體傳播過程中,需要對電視節目的優勢進行有效利用。網絡由于發表門檻低,從而導致其信息量極為龐大,但是也帶來一些虛假信息、垃圾信息的問題,而電視節目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電視節目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層層把關,最終經過審核批準才能對其進行播放[2]。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媒體傳播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本文分析可知,電視新聞媒體傳播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可接受度不高以及實效性差等枷鎖,想要沖破這層枷鎖,需要進行如底層正能量新聞報道、提升播報人員政治修養以及利用網路等方式,最終達到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張玉.電視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突圍[J].新聞戰線,2015(02):72-73.
[2]毛濃華.媒介融合背景下強化電視新聞傳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新聞知識,2012(11):56-5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