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亮 阿勒泰地區電視臺
廣播是聽覺媒體,使人們僅依靠聽覺就能獲得大量媒體信息,而且費用經濟,收聽便捷,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擁有大量的受眾群體。但是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相繼出現了多種新媒體信息傳播方式,吸引了大量受眾,造成廣播受眾群體的流失。雖然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廣播媒體運用網絡技術、衛星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等進行變革,為廣播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提高廣播節目信號質量,給受眾帶來更優質的聽覺體驗,依然是廣播媒體不可改變的宗旨。我們日常聽到的廣播節目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音頻,但是它從制作到播出需要經歷多重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信號指標把控不好,都會直接影響到受眾的收聽體驗。本文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廣播播出鏈路的分析,提出提高廣播節目信號的幾點思考。
廣播節目經制作后,由廣播電臺進行發送。廣播節目聲波信息,通過電聲器件轉換為低頻信號,再經由聲頻放大器放大為高頻信號,高頻信號經過調制器調制后,經過放大后送入發射天線,轉換成無線電波輻射出去,最后由接收裝置接收還原為我們日常聽到的廣播信息。由此可知,我們應當從廣播節目的制作、發送、傳輸、播出等環節進行信號質量控制。
廣播節目從制作到播出經歷的過程即為廣播播出的鏈路[1]。下面我們對廣播播出鏈路進行簡單分析。廣播節目的制作,首先要收集節目素材,然后在錄制站進行前期錄制,錄制好的節目相關信息經服務器傳送到播出站,就可以準備進行播出了。播出過程中,播音員通過傳聲器將聲音轉換成電信號送入調音臺進行調整、放大及音質加工,過程中需要效果器配合進行聲音效果處理,之后依次傳入延時器、總控信號控制分配系統、信號傳輸系統、信號接收系統、音頻處理器,最后經過發射機轉換為無線電波輻射出去,經受眾的收音裝置接收處理為正常的音頻信息。整個廣播播出鏈路的任何一個環節處理不好,都將影響到最終的播出信號質量[2]。
首先,工作人員進行節目素材收集時,應當按照規定方法正確使用錄音及采訪設備。設備使用前應調試到最佳狀態,同時對現場環境進行控制,盡量降低環境噪音,避免其對主體聲音造成過大干擾,保證聲音質量。其次,節目錄制時,為了確保錄音效果良好,錄音師(音響導演)應當根據節目類型選用不同的傳聲器,并且認真對傳聲器的位置、角度、高度等進行調整,提高聲音拾取清晰度和逼真度。同時,錄音師要根據節目要求主持調音,并確保音質處理達到要求。錄制過程中,節目導演或負責人員,要做好節目錄制效果的審聽工作,做好錄制指導,確保節目錄制質量。節目錄制前,需要將工作設備(包括傳聲器、調音臺、錄音機以及監聽、監測和音質加工等裝置)調試到最佳狀態,同時在錄制過程中,根據錄制效果需求進行實時調整。另外,錄制節目時應選擇有較好隔音條件的播音室,播音室應有必要的防振設施,能夠有效控制固體傳聲,室內的天花板及墻壁應按照要求的混響時間及擴散聲場的指標設置多種不同的吸音材料和擴散體。
音頻設備信號傳輸接口應采用統一的連接方式。通常,音頻信號傳輸設備接口方式包括非平衡接法與平衡接法兩種。非平衡接法,只有兩條線路,包括信號線和接地線;平衡接法,有三條傳輸線,其中兩條分別傳輸正半波訊號和負半波訊號,最后一條是接地線。平衡接法的優點是兩條信號線受到的干擾能夠大致抵消,另外在長距離傳輸時信噪比高,抗干擾能力強,所以我們優先選用平衡接法,以期獲得更加完美的音質。對于無法采用平衡接法的設備,我們通過阻抗變換器,將設備輸出的非平衡信號轉換為平衡信號,從而達到統一信號傳輸方式的目的。
目前主要采用衛星傳輸系統進行信號傳輸。衛星傳輸通道比較穩定,傳輸過程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小。但是,衛星傳輸需通過衛星轉發器,而衛星轉發器是一個共用資源有限器件,有帶寬限制,所以我們對傳輸信號進行有損壓縮,這會對音頻原聲造成影響,但是對用戶聽覺體驗影響不大。另外,在選擇衛星接收機模擬輸出電平時,應該保證可以滿足最大不失真電平的要求。
除此之外,用戶應該選用合適的收音設備。由于這種設備種類繁多,且各制造商制造水平不一,所以對用戶的收聽體驗影響也較大。
綜上所述,廣播播出鏈路中各個環節的信號傳輸質量都會對聽眾的聽覺體驗造成影響。因此,廣播播出鏈路中各環節工作人員,都應當嚴格遵守行業規定,確保設備運行情況符合行業標準要求。除此之外,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播行業應當充分利用數字、網絡和衛星等先進技術進行變革,從根本上提高廣播節目信號質量,進而使廣播節目受眾群體獲得更為優質的用戶體驗,促進廣播事業的蓬勃發展。
[1]阿依夏木·力提甫.偽碼調相系統的Simulink仿真設計與實現[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39-42.
[2]王海濤.淺析廣播節目傳送中音頻信號的傳輸[J].電子制作,201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