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優秀的電視欄目離不開前期導演團隊的策劃與一度創作,更少不了攝影師拍攝紀錄全程的二度創作,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后期編輯過程中的三度創作。電視節目中精巧的主題構思,美妙的鏡頭語言和動聽的音效,在節目的后期制作過程中,都應充分的融合,精心的編輯,靈活的運用,只有這樣一檔精彩完整的電視節目才能展現在電視觀眾的面前。
現以《組團兒上春晚》欄目為例,分析電視節目制作流程,發掘制作要點,并探討電視節目后期編輯的藝術技巧。
1.素材混音2.素材剪輯3.節目串板4.節目音效5.節目審查
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主要就是通過電視畫面來反映節目主題的。畫面處理得當對于提升節目畫面審美標準是十分重要的。
1.控制節奏鏡頭銜接是關鍵
在后期剪輯過程中,我們都遵循這一個普通的法則,那就是“動”接“動”、“靜”接“靜”,按照這一原則進行鏡頭剪接可以保持視覺的流暢與和諧。《組團兒上春晚》節目在現場錄制時有近十臺機位,鏡頭分別設置為大全、人全、中近景、近景,因為每個小品的風格都不盡相同,要想控制好小品的節奏就要把握好畫面的剪接點,所以在確立剪接點時,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采用哪種剪接方法,是動作剪輯點、情緒剪接點、還是語言節奏剪接點,無論是剪動作、剪情緒、剪節奏接點的選擇都要遵循客觀規律,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
2.鏡頭長度影響小品節奏
每個鏡頭的長度也同樣影響著小品的節奏。《組團兒上春晚》的每一個小品都是在相同的舞臺背景下呈現出來的,除了在服裝、道具、人物表演上有所區別外,它們的大環境是一致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后期編輯時,鏡頭的長度選擇,要取決于鏡頭的景別和所表現的內容,如果是情節緩慢用以煽情,打動觀眾的段落,鏡頭就要稍長一些,情緒鏡頭或者交叉反復的組接同一組鏡頭,運用這樣的長鏡頭就會適當的延長氣氛,使觀眾產生共鳴。鏡頭的長短直接影響了整個節目的節奏,太長的鏡頭會讓觀眾產生厭惡感,過短的鏡頭又會模糊了觀眾對節目的了解。因此,我們要合理控制畫面的長度。
3.審美規律的把握
要保證畫面的編輯規律和視覺美的一致性,就要求我們在后期編輯過程中,選擇在兩個跳躍鏡頭中,加入適當的特寫或者是全景鏡頭,人在觀察事物時有一種“一般規律”就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粗到細,再由局部到整體。鏡頭的視角一般是由畫面中的物體位置和運動方向決定的,從而代表了觀眾的視角。如果鏡頭在拍攝過程中跳過了畫面中的物體,就會出現混亂的視覺效果,組合起來就會給節目帶來負面的影響。
對于電視節目來說,字幕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隨著電視觀眾文化素養和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只注重單一的節目內容而忽略節目的外在包裝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步伐了,所以,很多電視節目制作單位開始重視節目的外包裝,其中就包括字幕的設計。一方面,字幕的制作一定要充分考慮字體的形式、顏色的選擇和大小的確定,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對節目畫面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對于電視節目的字幕出入方式,一定要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從而增加字幕對于觀眾視覺上的沖擊力,保證字幕的內容和電視節目內容的高度吻合。總體來說,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畫面、鏡頭、字幕等主要因素以及各類因素之間的聯系對于電視節目呈現效果的影響,進而制作出更多更好的電視節目。
音樂、音效是每一個電視節目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節目的后期編輯中,掌握和應用好音樂、音效,會有效的體現節目的藝術效果。每期《組團兒上春晚》都是由競團隊表演的一個小品,在有嘉賓點評,觀眾打分,為了控制節目的播出時間,就要對嘉賓點評部分進行大刀闊斧的剪輯,這就會出現很多的剪輯刀口,在每個小品剪接點、切點進行細致的聲音及背景音樂的處理,確保節目中聲音的連貫性,還要客觀的找到小品及嘉賓點評內的大包袱,小笑料,添加上大笑聲音、小小聲音、歡呼聲、叫好聲,以及掌聲,來帶動觀眾烘托氣氛,讓此起彼伏的笑聲形成一道道的笑浪,還要保證畫面和聲音之間的協調性,兩者能夠統一、融合,這樣才能夠使電視節目效果完美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比如:《組團兒上春晚》中,由麻辣四寶組合表演的《父愛無聲》,開場笑料包袱不斷,全場笑聲不斷,小品以替身爸爸為故事主線,漸漸引出工作在一線的警察爸爸,從小到大沒有給他過過一個生日……,當他在生日這天拿到了厚厚的一摞爸爸寫給他的信件后,響起了抒情的輕音樂,當畫外音出現爸爸的聲音后,現場氣氛得到完美的烘托,進而使小品的效果顯得更加富有感染力,與觀眾產生共鳴。
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是針對創作初期的一種再創作,是一項集合了技術性和藝術性的重要工作,必須要嚴格遵守電視節目的制作流程。后期制作采用現代化的節目制作手段,使電視節目能夠呈現出所要表達的內容,并且能夠滿足電視觀眾的觀賞需求,這就是電視人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