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手機客戶端等類程序的廣泛應用使第五媒體在傳播機制中凸顯出其他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優勢,對其他媒體產生不可避免的沖擊,地方新聞門戶網站也不例外。新聞影響力下降,關注度不高,遭遇技術瓶頸……種種呼聲不絕于耳。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如何讓地方新聞門戶網站具有競爭力,依然受到網友的青睞呢?
手機媒體作為一個新的媒體形式,特別是從傳播機制上來看,與其他媒體相比已經有了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變。從某些方面來講,第五媒體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一場媒體人思維定式的變革。
今天的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個媒體,而是一個全方位覆蓋的集生活、社交、服務和內容于一體的平臺。相對來說,內容的可替代性最容易實現,但受眾對于媒體的信息需求卻始終沒有改變,而且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比如受眾對新聞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有效閱讀,表達自己觀點并形成輿論影響的訴求等等。如何根據新時期媒體發展的一些新特點,調整地方新聞門戶網站新聞產品的布局和戰略,以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要,是新時期網絡媒體人努力的方向。
進入自媒體時代后,受眾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做出符合自媒體時代閱讀的新聞產品,也是擺在網絡媒體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1.如何以工匠精神來打造有網絡特色的新聞

“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這也是新時代新聞從業者必須堅持的職業素養。新聞網站要想在自媒體時代持續發揮其影響力,必須具備自己的特色并不斷進行創新。筆者認為,做出特色的兩個抓手是獨家和觀點。
優質的原創內容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歸結為一條:只有以原創精神來生產新聞產品,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新聞風格和特色,樹立自己的新聞品牌。去掉作者名字、修改標題、視頻內容截屏、把視頻配音轉成文字模式……當前,互聯網上的“偽原創”除了要面臨侵權問題,其實對媒體自身的影響力也是存在弱化效應。
2.網絡新聞如何借力與發力
網絡新聞如何發揮其影響力,如何借力與發力?筆者覺得,做大做強網絡新聞的切入點是“民生”與“民聲”。民生新聞,可增強新聞的互動性,提升新聞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拉近媒體與受眾的距離。而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自己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是網民基于網絡所要達到的訴求。
那么,民生新聞怎么做呢?筆者覺得應該注重對民生政策的發布及解讀,加強民生深度報道和民生新聞評論,增加民生信息服務。民生新聞著眼"小民生",構筑"大格局"。民生新聞要從群眾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吃喝拉撒等"小民生"著眼,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發現、考量和解決問題,從而反映國家宏觀政策、國計民生等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筆者注意到一些網站對于民生新聞一貫是非常重視的,除了主頁設有便民專欄以外,之前還設有便民頻道,但似乎一直僅僅停留在國民生信息服務層面,沒有形成“民生”與“民聲”的良好互動,即并沒有打造成互動社區,與網友形成良好的互動,這樣民生新聞的影響力就不能夠充分的釋放出來,形成欄目的品牌影響力。
歷史上,媒體傳播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與技術進步密不可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帶來媒體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媒體的融合發展就反映了這種變化。
1.網絡傳播力的升級與媒體融合的契機
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尤其是自媒體的產生,不但顛覆了傳播理念,還改變了媒介格局,影響了媒介生態。然而,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競爭的拐點就是融合的契機。
如何利用媒體融合的契機來提升新聞網站傳播力?筆者認為,首先需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破媒體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壁壘,重塑內部組織架構和內容生產流程,將采編力量集中到融媒體內容生產上來。其次,要積極把握新興媒體傳播規律和用戶使用習慣,結合移動互聯網互動化、視頻化、社交化的趨勢,有針對性地生產內容,避免只做傳統媒體內容的搬運工。另外,還要深入研究新興傳播技術的特點,如VR/AR等,將表現形式和新聞內容有機結合,有效提升融媒體內容生產力,成功吸引網友的注意力,打造有影響力的網絡媒體。
2.有“融”乃大和新聞粘度
無論傳播手段如何風云變換,受眾永遠至上;無論傳播渠道如何變遷,內容依然為王。社會責任感和新聞公信力強的媒體,受眾粘度高,離心力小,更不易為競爭對手所取代,這也是媒體價值的真正吸引力。
若想繼續保持受眾對網絡媒體的關注,就需要讓受眾在該媒體的新聞生產中有參與感,對新聞欄目設置、報道方式方法,以及討論等都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從而讓生產出來的新聞產品更加符合讀者、觀眾的期待,加強媒體和受眾之間的粘度,在受眾參與過程中逐漸培養其對媒體價值觀、運行方式和生產出來的產品的高度認同。
綜上所述,媒體的更替交疊,并不是簡單的誰取代誰,而是在融合發展中達到共贏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痹诿襟w融合發展中,互聯網技術只是傳播的手段,內容才是王道。但即使在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所有媒體的永恒關鍵詞。在技術引領和驅動下的融媒時代更應堅持“內容深耕”,以特色服務取勝,以優質內容贏取核心競爭力。新聞信息的本質是內容,內容重復或內容空洞的傳播是無謂的“傳播”,優質內容和權威信息永遠都是新聞傳播最寶貴的資源。
參考文獻:
[1]劉奇葆.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J].青年記者,2017.
[2]彭蘭.移動互聯網,一場思維與市場的變革[N].新華日報,2014.
[3]趙國寧.社群經濟下傳統媒體的多元化發展之路[J].今傳媒,2015.
[4]楊玉璞.智媒體時代下的媒體融合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7.
[5]劉江偉.內容永遠是媒體競爭力的核心要素[N].光明日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