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變化萬千的新媒體時代,黨報建設只有通過大膽的革新,培養黨報編輯的創新意識,才能夠在報紙行業占有一席之地。編輯意識的轉變,是創新的前提如何提高黨報編輯的創新意識,緊跟時代的節拍,是目前黨報建設面臨的緊迫問題。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出現,黨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黨報如何在各類媒體的沖擊下,在報業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成為黨報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最艱難的問題。黨報編輯意識的轉變將成為扭轉這種形勢的有效途徑,只有培養黨報編輯的創新意識,在創作新聞和發布新聞的時候能夠大膽的革新,才能讓黨報建設平穩推進。
眾所周知,黨報編輯在黨報行業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職位,主要承擔策劃、篩選、指導和綜合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黨報編輯存在于一條新聞從收集到發布的整個過程中,而這一過程是離不開黨報編輯的創新活動和創新意識的。編輯每天都會收到來自采訪部門的各種各樣的稿件,還有大量的新華社電稿,而這種情況下他的任務就是負責篩選大量稿件中的有發布價值的信息,之后再對篩選出來的內容進行整理編排。黨報編輯必須要具有相關的技術,還需要創新意識和職業素養。要嚴格按照黨報行業的相關規定,對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地綜合和合理的傳播,起到新聞發布的導向作用。
第一,黨報編輯缺少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如今,我國大部分的黨報媒體在報業革新的過程中,喜歡直接根據其他報業的版面和特色來對自己的報紙進行所謂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講,這些總是喜歡模仿其他報業的黨報媒體,根本沒有培養報紙編輯的創新意識。第二,創新環境得不到改善。一個優質的創新環境對黨報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國多數的黨報行業中,創新環境惡劣普遍存在,這無疑給黨報編輯的工作增加了難度,也成為黨報行業發展中的一塊絆腳石。第三,慣性思維往往是黨報編輯無法進行意識轉變的主要因素。
面對高度融合的媒介生態環境,黨報如何堅守自我,又如何變革,才能在日新月異的媒介市場上,發出主流媒體的最強音,這是值得業界思考的問題。作為黨報編輯,更要進行意識轉變,以此來實現整個黨報行業的長遠發展。
現在不少黨報在進行改版時,都向都市報方向靠近,各種版面內容都有所涉及,比如除了擅長的時政報道,還涉及民生、健康、文體、財富等等,追求“面面俱到”。黨報編輯的思路也基本如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報的優勢要真正發揮出來,那就是做精品版面。
《寧夏日報》自2012年改版以來,各版分工明確,編輯對“讀聞天下”“科教”等版面“精雕細琢”,大大壓縮與網媒同質化的內容,加強深度報道、專題報道和評論,版面標題、文字、照片松緊有度,簡潔明快、疏朗大方,已成為寧夏日報的品牌版面。
不同于網絡媒體,黨報只能通過紙質版的新聞來給讀者傳達信息。因此,在面對如此劣勢的條件下,黨報編輯急需培養一個品牌意識,在今后無論是排版還是整合上都要樹立自家報業的品牌,進而提高影響力。
近年來,《湖北日報》加強了評論、深度、厚度的內容建設。頭版做重點評論,由省委書記親自審稿,平均每兩個工作日推出一篇。同時,為當天或者前一天的焦點、熱點發出黨報聲音,每個工作日還開辟社評版。兩年時間里,社評版的內容被全國大型新聞網站轉載率達70%。在深度報道上,《湖北日報》專門開辟了《今日視點》版面,舉全編輯部之力,深入論證后,才開始深入采訪報道。同時每年確定一個大選題,做成“一本書”的厚度,很好地為受眾提供了一份文化大餐。這種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是那些快餐式報道可以比擬的。
黨報給讀者的感覺是“高高在上”,這是由很多現實原因造成的。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感受被充分地尊重,這要求黨報編輯必須深化版面的服務功能。編輯要懂得換位思考,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結合讀者的需求和視角來不斷地優化服務。比如可以通過微信、微博、QQ、報紙官方微博來加強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收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獲知他們的閱讀傾向和興趣關注點。再如不斷調整版面、欄目設置,主動適應讀者不斷提高的閱讀需求,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贏得受眾。
傳統黨報編輯只要將稿件“包裝”好就能勝任編輯工作,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聞素材和手段必將是多樣化的,也越來越趨于獨特。這要求黨報編輯必須與時俱進,在加強與外界聯系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編輯技術水平。比如要掌握新的視覺設計理念、新的采編方式、新的閱讀傾向等等,才能使編輯業務有所提高。
當下,黨報編輯需要不斷地進行意識上的創新和發展,能正確認識到自身不足,轉變編輯思路,打破思維定式,提高服務意識,才能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采編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淑蓮.新媒體環境下的黨報編輯意識[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4):43-44.
[2]聶穎.新媒體下黨報編輯的特性[J].赤子,20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