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信,即政府微信公眾號,是指政府行政部門利用微信,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賬號,通過發布信息、與公眾產生互動的一種政務服務方式。根據微信的分類,政務微信可劃分為訂閱號和服務號,訂閱號每天可發送一條信息,服務號每月只能發送一次信息,但發送消息時可即時提醒用戶。目前,政務微信大多是訂閱號。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報道稱,我國最早使用微信的政府部門是廣州市白云區政府,2012年8月30日,該市應急管理辦公室首次公開了公眾微信號,主要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關注社會公眾安全需求。隨后,各地政府部門紛紛開始建立微信公眾號,政務微信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截至2017年上半年,政務微信公眾賬號已開通56.3萬個,遠遠超過了政務微博賬號。
一是權威性。政務微信不同于其他自媒體,它代表著政府最官方的發布,它發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面對海量信息,甚至一些虛假信息或謠言時,民眾選擇去相信官方媒體和政務微信所發布的信息,就是因為它們的權威性。政務微信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個平臺,它代表著政府的發聲。
二是包容性。與傳統的信息公開方式相比,政務微信在內容上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這跟微信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分不開。微信可以發送語音、文字、表情、圖片、視頻、地理位置等各種信息,政務微信在發布時可以結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表達形式,甚至可以直接開通微信直播形式,這都是傳統的微信公開方式所不能相比的。
三是及時性。政務微信可及時發布各類信息,特別是應對突發事件、處理重大公共危機時,政務微信在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正確引導輿論和穩定社會秩序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灘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件,事件發生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上海發布”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在整個事件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16年9月28日傍晚,浙江麗水遂昌縣北界鎮蘇村村發生山體滑坡,浙江省麗水市政府官方微信“麗水發布”及時發布災情和救援開展情況,對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安撫民眾情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重要。
三是互動性。政務微信與用戶之間可以產生實質性的互動,實現了“指尖上的政民對話”。以往,民眾只能通過面對面、信件和電話等形式反映和咨詢問題,不僅不方便,而且效率低下。政務微信不僅讓民眾能隨時隨地地進行咨詢、反映各類問題,而且能及時得到反饋,同時它“一對一”的私密性又保護民眾的隱私權。對政府部門而言,政務微信的互動性不但能及時地了解民情、廣納民智,而且能拉近與民眾之間的關系,利于工作的開展,重塑政府部門的親民形象。
政務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公開平臺,能及時準確向公眾提供高質量信息、與民眾產生良好的互動,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做好政務微信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一大要求,如何做好政務微信可以從四個“結合”入手。
一是“吸粉”與“洗粉”相結合。政務微信的用戶是粉絲,粉絲來自于社會民眾,一個運營成功的政務微信肯定有著一群忠實的粉絲群體。但是作為一個剛開通的政務微信,知道的人群不多,如果沒有很好地進行吸粉,難以發揮出政務微信的作用,所以新開通的政務微信必然要經歷一個“吸粉”與“洗粉”的過程。
二是“特色性”與“豐富性”相結合。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只有做好內容,才能留住用戶,政務微信也是如此。從總體上看,政務微信在政務公開、資訊推送和公共服務方面正逐步架構起“以部門職能為特色,以便民服務為主導”的智慧平臺與“掌上政府”。特別是部門的政務微信,它的部門特色性十分強,比如公安、林業、環保等等,這些部門的政務微信就需要在內容上做到“特色性”與“豐富性”相結合。
三是“詳精準”與“接地氣”相結合。政務微信代表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一個部門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政務微信不能等同于普通微信號,不能發布一些與政府形象不相符合的信息,要做到“發布內容要詳細,時間數據要精準,用語措辭要準確”,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同時,政務微信也不能高高在上,擺架子、打官腔,要接地氣,站在平民化視角,避免官方套話,要多說真話、實話、掏心窩話,這樣才能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雖然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民眾卻能夠從政務微信的字里行間感受到政府部門的魅力。
四是“線上互動”與“線下跟進”相結合。政務微信開辟的不僅是政府信息公開的渠道,也是民眾與政府的交流渠道。在政民互動上,政務微信要做到“線上互動”與“線下跟進”相結合,線上要及時地回復用戶的信息,線下要切實地解決民眾的問題。
政務微信是一把雙刃劍,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過去,政府網站和政務微博盛行時,各地政府也紛紛地建立網站和微博,但卻疏于管理,長期不更新,使之成為“僵尸網站”、“僵尸微博”,政務微信切不可重蹈覆轍。政務微信是政民互通的一個窗口,一座橋梁,政務微信做得好,可以重塑政府公信力,為政府形象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薛張偉.淺談我國政務微信現狀及其幾點思考[J].卷宗,2014(2).
[2]段淑敏,張六成.政務微信發展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05).
[3]蔡雄山.中國信息產業網:政務微信成就“指尖上的政民對話”.http://www.cnii.com.cn/informatization/2013-12/09/content_1267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