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紙質媒體與網絡媒體相比,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報道內容更具專業性和嚴謹性。因為傳統的紙質媒體在進行內容報道時,擁有充分的時間去采訪、調查、審核,確保無誤后,就開始在最短的時間里進行報道,因此使得紙質媒體報道的內容更加專業,更加嚴謹,也更加具有權威性。但反觀新媒體網絡,網上的信息鋪山倒海,但其中摻雜著許多虛假甚至詐騙的信息,人們在網上閱讀時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就這點來看,紙質媒體在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和嚴謹性上略勝一籌。例如,甘肅發生泥石流時,記者奔赴在前線,用手中的相機和筆紙,記錄著災區的全程動態,為我們全程報道。我們要繼續深入挖掘紙媒的這一優勢,進行新聞編輯時盡量拿出有力的證據,有圖有真相,堅持報道內容的嚴謹性與真實性,持續為人民作出最權威的報道。
受多媒體網絡高速發展的影響,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傾向于對聲音、圖像等直觀形式的感受,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于枯燥乏味的文字,因為人們面對著密密麻麻、繁瑣無味的文字,會大大降低自己的閱讀興趣。因此,傳統的紙質媒體應該抓住讀者的這一閱讀心理,改變固有的編輯方式,加強圖文編輯的創新,尤其是關于報道內容呈現方式上的創新。要側重于改變全篇內容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列的呈現形式,盡管紙質媒體依然是以文字表達為主要呈現方式,但是一味地只用文字來表達,難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調動讀者閱讀的積極性,因此,編輯者需要打破單一的文字呈現的編輯現象,可以合理地在文字內容中插上圖片,或者用一些形象簡明的折線圖、扇形圖等圖像來代替一些繁瑣的數據展示,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讀者以視覺沖擊,從而更好地抓住讀者的眼球。
若想要成功地提升紙媒編輯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先培養編輯的求異意識,只有與別人與眾不同,才能更好地進行創新。培養編輯的求異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次次地實踐中鍛煉自己,總結經驗,例如在進行新聞采訪時,編輯要學會從身邊去捕捉別人平時不去注意的鏡頭,擅于去發現尋常人不去關注的情景,時刻保持編輯應該有的對事件的敏感度,保持一顆時刻發現美與丑的敏銳的眼睛。除此之外,編輯還要大力加強自己的新聞導向意識。要想培養自己的新聞導向意識,首先就要深入地去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意愿,摸清消費者更加傾向于關注哪些方面的新聞,在某個時間段,人民大眾所關注的熱點領域是什么,搞清楚了這些,編輯在進行工作時就可以順應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有選擇地去報道人民所感興趣的熱點內容,迎合人民大眾的文化消費趣味。
一個優秀的新聞編輯者不僅僅是要有專業的文學功底,還要有較高的審美意識與藝術追求。一篇普通的新聞報道經過好的編輯者的排版規劃,搖身一變,就可以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惹人注目,由此可見,一個編輯的藝術審美能力對于新聞編輯工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增強編輯者的藝術審美能力,首先就要使編輯者學會如何把新聞的文字信息與圖片巧妙地整合,如何巧妙地混合文本屏幕,讓各類語言、各國新聞熱點都能夠有條不紊地組合起來,同時,對于新聞的版面和邊框設計也是體現編輯者審美藝術追求的一個重要部分,編輯者需要結合所報道的新聞內容來選擇符合主題的版面,既要新穎獨特,還不能脫離主題。總而言之,編輯者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新聞在彰顯時事功能的同時,還要凸現出新聞的審美藝術價值,使閱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隨著新媒體網絡和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我國傳統的紙質媒體受到了很大地沖擊,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對于紙質媒體來說不僅僅是挑戰,也是機遇。紙質媒體具有著自身獨特的不可比擬的優勢,新媒體的挑戰促使著紙質媒體深入發展自己的優勢,并且大力進行創新升級,有了獨特的編輯意識、高水平的審美追求、不同的創新意識,紙質媒體一定能夠抒寫出更加華美的篇章。
參考文獻:
[1]劉國輝.新媒體時代報紙編輯創新研究[J].新聞傳播,2014(03).
[2]胡萌.移動互聯網時代提升報紙編輯創新能力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
[3]竇憲彬.新媒體時代報紙編輯創新研究[J].新聞傳播,2017(08).
[4]謝宗文.網絡時代如何提升報紙編輯創新能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7(16).
[5]尹艷羨.報紙編輯創新意識和能力應與時俱進[J].科技傳播,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