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電視廣播事業發展進程,社會群體對播音主持人的素質提出更高的標準。播音主持人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以及專業知識素質外,也需具備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以有效忍受與調控多樣心理壓力,理性解除各種心理難題,并靈活的應對各種控意外問題與事件,以促使自身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優化主持效果。本文對播音主持人心理素質及場控能力培養與提升策略進行詳細探究。
對播音主持人提出的職業標準之一就是能夠在短時間中對播誦的內容有整體性了解,對自己所要播報的內容有清晰了解與扎實掌握。例如,對于很多央視主持人來說,其都是在進行播音前10min才拿到播誦稿,短時間中播音主持人需完成對稿子正確無誤的播誦,對其專業能力提出巨大考驗。但是,當下一些地方媒體主持人,其在播誦過程中不間斷的去參照原稿,以致經常產生播音員低頭念稿的現象。此外,還有部分播音員對句式辨識、節奏把控缺乏科學性,以對播誦連貫性造成一定干擾。在一些語言類節目中,一些播音主持人甚至出現讀錯字、亂用成語的現象,對知識的傳播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播音主持工作通常在是在“聚光燈”環境下進行的,這對其心理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允許在播音過程中存在差錯。但是盡管播音員對各種常見錯誤警惕性較高,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會有新問題出現,對播音效果以及運行有序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播音主持現場忘詞、采訪觀眾時出現突發問題等。故此,播音主持人應具備一定心理素養,以對播音全程有所掌控,及時有效化解與處理突發問題,以不斷優化播音工作能夠在運行效果[1]。
廣播電視工作在運行過程中,涉及文化、科技、天文、地理等多個領域相關,故此播音主持人需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量,才能夠承擔播音主持這一工作項目,保證工作程序運行的流暢性,游刃有余的應用對各種突發問題,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忠實觀眾與聽眾,提升收視率,同時也幫助播音主持人增強自信心,助力于心理素質與場控能力提升進程。此外,播音主持人在長時間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知識體系,一方面開拓視域、增長見識,另一方面也會為后續播音主持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有效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在突發問題面前面不改色、從容面對。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一半”,這句話強調了事前準備的重要性,同樣也適用于播音主持行業。播音主持人上鏡之前,務必充分備稿,獲得稿件后,一定要心情平靜要通讀稿件,明確稿件的中心思想、重點內容及段落分布情況,繼而在話筒前進行播音調音,可選擇稿件起始段與結束語,以及部分段落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試播,明確最適發音范疇,確保播音主持事前準備工作運行的有效性。例如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在《開講了》語言類節目中,幽默詼諧、語句連貫,同時其口述的內容有針對性并與新時代各個行業發展現狀相關聯。撒貝寧良好的精神風貌、極富吸引力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在每節目每一次播出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對反復對節目內容進行審讀,在實踐中不斷歸納經驗,以促使節目備受大眾喜愛與歡迎[2]。
實踐的宗旨是促使播音主持人在不斷的模擬演練中進行強化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深度,總結經驗并吸取教訓,以探尋出適合自己的播音主持技巧,進而提升自己的信心與工作激情,優化播音主持工作運行質量。播音員具備有效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時,才能夠有效的應對現場問題。故此,需要采用定期進行現場突發問題的模擬和演習等方式。在不斷的訓練與實踐中,播音主持人才會更巧妙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融合到實踐中,提升自身整體素養,實現有效發展的目標。
重視并強化自我修養也是提升職業道德素養的有效辦法之一。對于播音主持人而言,要對播音主持工作充滿熱愛與敬畏的情懷,這是提升職業能力與工作效率的保證,進而使播音主持工作在運行期間充滿活力與生命力。此外,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之余應培養自己的興趣,主動閱讀各類文化書籍,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充實文化知識體系,最后實現提升整體文化素養的目標。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去面對工作與生活,以盡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
綜合全文,對播音主持人心理素質及場控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有數認知,同時掌握了幾種培養策略,分別是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做好事前準備工作、重視并加強實踐工作以及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播音主持人心理素質及場控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有意識的調整心態,調整情緒狀態,進而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工作中,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問題,為我國媒體事業健康、平穩、高效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志文.論播音主持人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及其提升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6,12(7):131-132.
[2]胡偉東.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心理素質培養芻議 [J].新媒體研究,2015,1(9):7104-7475.
[3]徐曄.探究電視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質[J].新聞傳播,2015(19):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