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日前,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為更好發揮憲法的規范、引領、推動、保障作用,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有力憲法保障。我們新聞出版界,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入腦入心,把握要義,一以貫之,掌控輿論導向,做好新聞出版工作。
《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提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這充分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對于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把黨的指導思想轉化為國家指導思想,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憲法完善發展的內在要求。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國家發展的根本任務、奮斗目標、戰略步驟,有利于更好地團結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載入憲法總綱,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適應新時代發展新要求,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從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高度確定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使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在國家運行機制和各項制度中具有更強的制度約束力和更高的法律效力,有利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推進。
在國家主席任職規定上做出調整,是健全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制度性安排。《建議》提出,將憲法第七十九條第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這是黨中央在全面總結黨和國家長期歷史經驗基礎上,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的健全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重大舉措,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國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的領導體制,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逐步探索出的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國家主席制度是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黨章和憲法相關規定來看,1982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后來歷次修正后的黨章,對黨的中央委員會規定每屆任期五年,對黨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沒有規定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第九十三條第四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沒有規定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在國家主席任職規定上做出修改,有利于保持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體制的一致性,使“三位一體”領導體制在憲法上得以貫徹和體現。這一修改,不意味著改變黨和國家領導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著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1982年十二大黨章至2017年十九大黨章都有一條明確規定:“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無論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或是由領導機關任命的,他們的職務都不是終身的,都可以變動或解除。”“年齡和健康狀況不適宜于繼續擔任工作的干部,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退、離休。”黨的總書記、黨的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的任職規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國國情、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設計,是保證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利于完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有利于堅持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
《建議》在憲法第三章《國家機構》中專門增加“監察委員會”一節。這一重要修改,貫徹了黨的十九大關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部署,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大戰略決策,展現出我們黨一以貫之推動社會革命和進行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賦予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為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使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于憲有據、監察法制定于憲有源,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確立監察委員會作為國家監察機關列入國家機構的法律地位,是推動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的重大制度設計,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增加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條款,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立法體制,這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從國家根本法的層面擴大了地方立法的主體和權限范圍,是完善社會主義立法體制的重大舉措,是對我國地方立法實踐探索與成功經驗的提煉升華和憲法確認。地方性法規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把設區市立法權進一步提升到國家根本法的高度予以權威確認,必將極大推動地方因地制宜運用立法手段解決本地具體問題,讓社會主義法治的觸角更加靈敏,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充分迸發,加快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