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羽茜
“‘養生’一詞,一般認為,始見于《莊子養生主》。”①黃健:《養生類圖書:痼疾分析與對策探索》,《現代出版》,2011年第2期,第49頁。養生節目在目前尚未有準確的定義,但是養生節目屬于電視健康節目的一種,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如下來定義:“電視健康節目是指具有固定欄目名稱,通過電視臺在固定時間段定時播出,且每周播出次數不少于一次,以傳播健康知識、健康生活理念等健康信息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目。”②譚暉:《電視健康節的健康傳播學研究》,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5頁。
1.經濟發展推動人們關注養生話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從最基本的生存資料消費發展到發展資料消費再到現如今的享受資料消費,我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飲食和健康問題。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僅僅有經濟基礎是不夠的,怎樣延年益壽就成為人們更加關注的話題。
2.養生節目熱潮推動人們關注加強。自2009年起,我國正式掀起了一輪“養生熱”的狂潮,各個電視臺為了爭取受眾資源,先后創作出大量的健康養生節目。比如北京衛視2009年推出的《養生堂》,2013年北京衛視新創造的具有綜藝脫口秀風格的《我是大醫生》,以及河北衛視在2017年4月改版后重新走到電視觀眾面前的《家政女皇》等節目蜂擁而至。每個電視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養生健康節目,觀眾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喜好選擇飲食、養生、減肥瘦身等不同類型的節目收看。
3.從古至今養生為永恒話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歷代皇帝都為追求長生不老而尋找各種秘方,使得自己永葆青春。但是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不管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在嘗試制作長生不老藥上均以失敗告終。孔子的“中庸之道”也是要告訴大家要不偏不倚,因此在養生的歷史角度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注重養生話題不僅僅是當今時代快速發展下,人們身體呈現出亞健康狀態,更重要的是一脈相承的歷史思想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
眾所周知,國外的電視媒體比我國發展先進快速,而且對于電視節目的創新和電視頻道的劃分也比我國更加細致,身為逐漸發展中的我國電視養生節目,可以學習國外電視節目的制作經驗,從而提高我國電視養生節目制作水平。
1.英美——健康養生節目的頻道專業化。作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高度發達的英美兩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對電視節目進行細分,促進電視節目的專業化發展。英美兩國電視養生節目發展最顯著特點就是同時設置了專業的養生頻道。英國的探索健康頻道與美國的健康專業頻道都對每個健康主題的節目做了詳盡的再分類。比如養生健康節目下分為飲食、保健、健身、美容等不同的版塊,他們將不同的版塊分為不同的節目單元,并且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播出。頻道的專業化程度代表一個國家媒體行業發展的精致程度,若是我國能夠參考國外的標準,設置專業的養生健康頻道,或許會有更多的受眾可以了解我國當前養生節目的發展狀況。
2.法國——公益專題健康節目受熱捧。法國的特別公益專題健康節目,以播出時間長、影響范圍大而聞名。法國國家電視臺從1987年開始組織的一年一度的特別節目《電視行動》,是法國最引人關注的一檔大型社會公益醫療健康直播節目,主題是為各種疾病的患者改善醫療條件而進行社會募捐。如針對因遺傳病致殘的人,電視臺在巴黎埃菲爾鐵塔前的戰神廣場搭建演播室作為節目的主要活動地點,全國另設多個分場點和募捐點。主持人首先會對前幾屆活動做回顧,然后由主演播室的若干名醫學專家為觀眾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及最新進展,并回答患者問題,其間不斷插播各種小專題,反映現狀等。另外,在其他小演播室中,主持人與專家探討與疾病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還穿插體育、健身、舞蹈類節目,或組織一些有此類疾病的患者進行特長表演。這樣,節目內容豐富,場景眾多,節目好看,還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①劉點點:《中外電視養生類節目對比與思考》,《傳媒》,2011年第7期,第46-48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眾鍛煉身體的時間在不斷縮短,大部分的成年人身體狀況處于亞健康狀態。自2003年“非典”以來,人們對于身體健康格外關注同時,我國也逐步興起了大量的健康養生節目。
1.綜藝娛樂中的養生節目——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我是大醫生》的主持群基本是“1+3”配置,同時邀請一名與本期主題相關的醫學專家。②吳文汐、王卿:《科學為本綜藝為體—〈我是大醫生〉節目健康傳播模式分析》,《當代電視》,2016年第6期,第78頁。主持人“悅悅”作為當家主持,配合著來自北京不同醫院以及不同專業的三位醫生,每一期節目針對一個主題,三個人以綜藝類節目主持的方式,輕松活潑地向大家展示該期節目內容,并且醫生專家團隊會針對不同的病人提出不同的指導意見。節目組在節目策劃過程中對科學為本的堅持是節目內容的特點。節目組以專家意見和文獻資料為依托進行策劃,邀請權威專家到現場,節目所持觀點都有文獻和專家的支撐,有爭議的、有待研究的話題不會去碰,目的就是要向觀眾傳遞科學準確的健康醫療知識。③黃柏雪:年度健康服務類節目《我是大醫生》,《綜藝報》,2015年第5期。
根據微博截圖內容(圖1)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媒介融合的時代下,《我是大醫生》的微博內容主要是講述貼近人民群眾身邊小型疑難雜癥,而不是有些微博進行廣告的宣傳或者轉載與節目無關的內容。《我是大醫生》微博的運營體現出了“使用與滿足理論”,節目組通過分析受眾接觸官方微博的動機,并且分析這些接觸滿足了受眾什么需求,從而掌握了受眾心理,使得線上和線下的節目制作和傳播,都可以以科學的態度貼近民生,幫助百姓。養生節目媒介承擔起了社會責任,真正從人民切身利益出發,這是每個電視節目需要追求的目標。

圖1:《我是大醫生》微博截圖
2.情景劇中的養生美食節目——河北衛視《家政女皇》。2017年4月17日,《家政女皇》在原有節目基礎上全新改版,無論是在欄目理念和形式上都再一次進行了創新,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更加具有親民力,更加符合老百姓的胃口。
以2017年10月24日播出的節目“又成功解鎖一道吃不胖的東南亞美食”為例,從該期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出,改版后的《家政女皇》不僅僅是請大廚教大家做菜,而是由兩位美食營養學者、兩位大廚和兩位主持人組成的綜藝性健康美食節目。
針對女性受眾減肥瘦身但又對美食的向往這種心理,著名營養學家鄭育龍在大廚制作咖喱時提到,姜黃素是抗氧化物質,可以起到防衰老作用,并且將“減肥必備神器”一詞提出,更是引起了年輕愛美女性對該節目的注意力,讓受眾在觀看美食制作過程中了解到大自然的美食對于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
從我們統計的116份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根據SPSS卡方檢驗得出的“男女對節目收視時長差異性問題”來看,男女受眾對于養生電視節目收視時長存在顯著性差異:男性對于養生節目的收視市場大部分在15分鐘,女性則認為是在15~30分鐘。我們知道,《天天飲食》節目時長基本控制在8分鐘之內,也就是說每次只是單純的教做菜,沒有其他內容豐富節目。然而,《家政女皇》的節目時長控制在30分鐘以內,與《天天飲食》相比,節目的節奏更加緩慢,可以讓受眾在30分鐘內真正掌握做菜的配料以及本領。這種恰到好處的節目時長不僅增加了受眾群體,也對于其他養生節目的時間設置起到了改進作用。

您的性別*可以接受的節目時長

表1:您的性別*您可以接受的節目時長 交叉制表
表1為性別和可以接受的節目時長的交叉表,通過表可以看出,男女可接受節目時長的人數分布情況。為了進一步判斷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卡方檢驗,結果見表2分示。

表2:卡方檢驗
由表2可知,卡方值對應的p值為0.008<0.05下,認為性別和可以接受的節目時長不獨立,即男女在接受時長上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3.嚴謹與客觀為一體的養生節目——北京衛視《養生堂》。開播于2009年的《養生堂》,最初在北京科技頻道播出,因其收視率高,社會反響好,2011年被平移到北京衛視。該欄目以“傳播養生之道、傳授養生之術”為宗旨,邀請國內頂級中醫養生專家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最實用的養生知識。①吳志超:《電視養生節目的傳播學解讀——以〈養生堂〉為例》,《科技傳播》,2015年第10期,第29頁。該節目采取“一對一”的主持模式,即一位主持人與一位被邀請到現場來的醫學專家,針對該期節目,進行相關內容的深層次探討。而且也不像《我是大醫生》的3D模型呈現病情,《養生堂》多以視頻和圖片形式展現節目模型。
《養生堂》屬于北京衛視的“老牌”養生節目。其一,它擁有著優越的地理資源優勢,背靠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等眾多強勢醫療資源,這為電視節目經常能請到具有說服力、科學性的醫療團隊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二,北京衛視輻射范圍廣,眾多省市都可以接收到該電視臺,因此受眾范圍巨大。由此可以看出,《養生堂》該節目以嚴謹、科學、客觀著稱,與上面兩種電視節目相比,風格更加偏向于政治性,體現出首都的權威性。
從《養生堂》的新媒體發展來看,其微博運行內容多是以下一期節目預告和著名醫生出診信息為主,更加體現出該節目的嚴謹客觀性,不將節目組的主觀情緒融入節目中。
在我們進行的116份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大家更加喜歡的電視養生節目類型分別為身體保健、飲食以及美容。綜合以上我國目前具有代表性的養生節目來看,這三類養生資訊已經包含在其中。由此可見我國電視養生節目發展較為全面。

我國養生節目從解放初期的誕生到如今的蓬勃發展已經走過將近70個歲月,從初期的艱難起步到現在的百花齊放,都是媒體工作者源源不斷的創新的成果。但是,作為媒體行業起步晚的我國,與國外的養生節目相比,尚存在不足之處需要我們改進。
1.虛假廣告泛濫成災。從我們的SPSS卡方檢驗中也可以看出,不管是身處什么職位,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或者是退休人員,對于虛假廣告的泛濫成災沒有顯著性差異,而且大多數人認為目前電視養生節目最需要進行徹查地方便是虛假廣告。
自2009年開始的養生節目蓬勃發展以來,幾乎每個電視臺都有屬于自己的養生節目,但是在眾多的電視節目中難免出現魚龍混雜現象。有些電視節目打著養生保健的旗號,卻為了一己私利,進行“偽科學”的虛假宣傳。
2010年2月,張悟本做客湖南衛視《百科全說》,他提出“吃綠豆包治百病”的口號,導致當時市場上綠豆價格暴漲,造成一時間的物價動蕩。在經過媒體調查后發現,張悟本的身份和學歷有造假嫌疑,由此《百科全說》該節目也遭到重創。這些虛假中醫理論的宣傳,都是節目制作方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而造成的,節目沒有從人們想要獲得想要知道的知識層面出發,是媒體工作者倫理準則喪失的表現,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被踐踏的表現。
職業*虛假廣告

表3:您的職業*虛假廣告泛濫 交叉制表
表3為職業和虛假廣告泛濫的交叉表,通過表可以看出,不同職業的人在認為當前養生節目是否需要改進虛假廣告泛濫方面的人數分布情況。為了進一步判斷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卡方檢驗,結果見表4所示。

表4:卡方檢驗
由表4可知,卡方值對應的p值為0.461>0.05下,所以在顯著性水平為0.05下,認為職業和當前養生節目是否需要改進虛假廣告泛濫方面獨立,即不同職業的人在接當前養生節目是否需要改進虛假廣告泛濫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養生節目受眾分布不均。節目受眾群體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體,年輕受眾有待挖掘。從對養生節目的觀眾范圍來看,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眾,不僅是養生節目的主要構成群體,也是喜好該節目的觀眾群體。而5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則很少關注此節目更別說學生群體。①謝晴:《當下我國電視養生節目的不足之處及發展趨勢研究》,《新聞傳播》,2015年第2期,第49頁。受眾的單一性不僅僅不利于養生節目的長久發展,而且沒有新的受眾流入會導致節目創作停滯不前,最終被市場所淘汰。對于年輕人來說,對養生節目關注幾乎為零,也許會導致在年輕時給自己的身體埋下安全的隱患。
3.節目創新形式不足。根據調查問卷統計得出,對于養生節目改進方面,除了虛假廣告外,排名第二的就是節目創新。

我國具有代表性的三類電視養生節目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養生節目的類型分別是以《我是大醫生》為代表的綜藝脫口秀類型、《家政女皇》為代表的情景劇類型、《養生堂》為代表的嚴謹科學講座類。但是我國真人秀的節目形式則是養生節目的好幾倍。艾德溫和艾默里認為,如果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將新聞發表出來,那么新聞就是很有價值的。同理,如果養生節目可以將輕松活潑的展現方式和創新性的節目制作方式融為一體,必將推動養生節目行業的創興發展。
1.創新應用VR技術。VR簡稱來源于英文VirtualReality,譯為“虛擬現實”,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融合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傳感器技術手術等信息技術,將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融為一體對三維空間進行虛擬仿真的技術。②喻國明、張文豪:《VR新聞:對新聞傳媒業態的重構》,《新聞與寫作》,2016年第12期,第48頁。
簡單來說,VR技術就是將電腦設計出來的畫面,通過VR設備轉換為仿佛出現在人們眼前的真實場景。2016年是VR元年,隨著VR技術的火熱,各大媒體開始紛紛試水。我國養生節目創新若是能抓住這一先進科技,將VR技術運用于節目制作,也許會成為健康養生節目制作的另一大轉折點。
首先,我們在未使用VR技術時,受眾只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養生節目的錄制內容和道具的使用方法,但如果我們將節目制作成VR技術,那么當我們帶上VR眼鏡時,仿佛觀眾自己置身于節目制作現場,還可以360度地全景觀看整個錄影棚的節目錄制過程,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道具模型的真實感。“使用與滿足理論”告訴我們新聞工作者內容為王的重要性,但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技術為王”便是推動各種傳統媒體重大轉型的突破口。
2.利用微博中的“明星效應”,帶動節目受眾均衡化發展。在微博中,關注度最高的兩類人:一類是網絡“大V”,比如papi醬;另一類則是當紅明星。往往經當紅明星轉載或宣傳過的新聞事件、日常用品等都會成為微博熱搜中的佼佼者。養生節目可以利用微博中“明星效應”這一關鍵點,迅速提升節目的知名度,增加節目的受眾群體更加均衡。比如說,明星趙麗穎的家鄉是河北,如果讓其在微博上對《家政女皇》的微博進行轉載并宣傳,那么或許通過明星周邊粉絲經濟便可以帶動節目的知名度增加。重要的一點是,健康養生節目目前大部分受眾是中老年群體,若是選擇明星進行宣傳,年輕受眾群體也會隨之增加,成功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從而節目受眾群體會更加平衡。
3.加強“把關人”管理,促進節目良性發展。194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的庫爾特·盧因《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中論述了“把關人”這一概念,認為在群體傳播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③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在加強對養生節目中虛假廣告的管理上,我們也需要不同的把關人進行節目的審查,并對節目負責。
首先,作為廣電總局,掌管著全國電視節目播出與否的權限。因此為了加強對養生節目的管理,廣電總局需要對電視上的養生節目進行細致強有力的審查,從源頭杜絕虛假廣告對社會的荼毒,運用行政手段,確保媒體人員可以全心全意為受眾負責。
其次,作為電視媒體工作者,自身應嚴格遵守電視媒體倫理準則,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做出違反電視媒體倫理準則的事情。電視媒體應當堅持道德正義力量,增強知識理性力量,將養生節目與現實相結合,不能違背受眾的精神世界。媒體權力作為一種教化力量,需要媒體不斷地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并且不斷教育社會成員去接受某種價值觀、社會規范和文化知識,作為擁有這種權力的主體,媒介更應該承擔起把關作用,杜絕各種不良養生信息傳播,從而增強社會說服力。
最后,作為電視受眾的我們應該提高自我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對各種“偽中醫”“偽科學”的辨別能力,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并進行廣泛的社會傳播,真正做到從自身杜絕虛假養生廣告。
4.微信公眾號創新應用。新媒體環境下,養生節目若想運行好線下公眾號,我們可以將“關注公眾號”與“送禮品”相結合。比如定期推出相關節目中所用到的食材、調料的優惠活動,或者是從公眾號文章下留言的網友中抽獎,贈送禮金或食品等。通過微信公眾號與網友的互動,增加用戶黏度,使得受眾在無形中增加對公眾號的關注。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帶動用戶的閱讀積極性。
綜合分析國內外近幾年的養生節目現狀,我們可以發現國外的養生節目創新形式明顯高于我國,而且受眾群體更加的廣泛。雖然我國自2009年以來養生節目發展迅速,但是仍存在部分虛假養生信息的傳播、創新能力滯后、人才隊落后、受眾群體分布不均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向國外學習先進的節目制作方式,提高我國電視節目創新水平。同時為了防止節目資源浪費,我們需要促進養生節目受眾均衡,吸引年輕人目光。最后,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電視養生節目的監督,電視媒體工作人員嚴于律己,堅持以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位的理念推動節目發展。受眾自身需要加強自我約束力,增強對虛假養生信息的抵御能力。只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才能促進我國電視養生節目真正落實消費者的“使用與滿足”理論,為養生節目的大眾傳播開拓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