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 武昌工學院
隨著網絡的不斷深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在當前的社會中,網絡技術不僅開始融入大眾的生活,同時也開始進入到教育領域,成為教師們新的教學技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過程中,融合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們降低整體教育活動的難度,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教育效率,并為其成就美好的發展前景。
早在20世紀的中后期,世界上就有一部分發達國家開始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語言教學的相關活動,企圖通過這一模式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水平。而我國也在20世紀的末期發現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對其進行合理化的應用以及分析,這就可以看做是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起步階段。總體來說,其可以分成以下幾個要點[1]。
首先,站在研究內容的角度上來說,在漢語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階段,我國的相關工作人員將整體工作的核心放在了語言錄入的環節中。在信息系統中,漢字錄入是一項比較復雜,并且困難度較高的工作。當完成漢字處理的相關工作后,我國的相關研究人員又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拼音輸入上,保證信息技術與漢語教育能夠進行合理的融合。自此之后,我國的專家們又對兩種文化的滲透展開了詳細的分析,并對教學的內容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在保證所有基礎工作得以夯實的情況下,發布了正式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實踐工作的信息。
其次,站在研究缺陷的角度上來說,在信息化發展的起步階段,由于我國所掌握的資料比較有限,并且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與其他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對整體工作的效果形成了影響,沒有達到最初“普及計算機教育”的目標。同時,由于軟件的影響以及思維的隔閡,在起步階段,輸入漢語的系統以及相關程序仍舊沒有得到完善,整體的工作仍舊存在較大的問題。
漢語國際教育于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中國,在90年代就正式踏入了發展階段,可以說其自身的發展速度比較快。結合其中的要點進行分析,主要可以歸納成以下幾部分。
第一,站在教學模式的角度上來說,在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們不能結合中國傳統的“師生授受”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結合信息技術,應用多媒體設備以及計算機設備開展教學活動[2]。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們還需要注重培養受教育學生的聽力水平以及對語言要素的感知能力。比如,當我們在面對一名日本學生進行漢語教學時,就可以結合如下方式對其進行指導:總所周知,日本的學生聽力水平普遍較低,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組織其借助電子詞典進行聽力訓練,并通過信息技術為其展示聽力原文,以此降低其自身學習的難度,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
第二,站在教學資源開發的角度上來說,在開展漢語國際教育的過程中,教學材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基礎性條件。所以,在發展階段,我國的相關專家就會對其展開適當的調整以及完善,對其中教育的順序以及原則進行了確定,保證教育活動的穩定進行。
第三,站在資源庫建立的角度上來說,在發展階段,我國的相關專業人員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數字化信息教育系統。教師以及學生都可以通過系統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提升自身的漢語水平,促進整體教育工作質量的完美提升。
當度過發展階段之后,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就開始進入了傳播的階段,并形成了較為穩固的發展地位。就其整體的發展情況來說,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幾部分。
第一,站在學科建設的角度上來說,整體工作結構已經趨于完善。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們已經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合理地開展教學活動,并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但是,就整體效果來說,其中仍舊存在一些比較小的問題,比如無法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無法完全取代紙質教材等等。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及相關專業的工作人員們還是應該保持仔細認真的態度,以此保證整體的教育質量。
第二,站在教育事業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能只局限于國內,而是應該上升到國際[3]。因此,對于教材內容來說,就需要進行適當的完善以及豐富,盡量滿足相關的受眾群體,促進整體行業的穩定發展。
在未來的社會中,當漢語國際教育在進行信息完善的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仍需要結合當下的教育形勢以及社會形勢對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進行調整,同時也需要對整體的認知結構進行適當的檢測,針對其中的錯誤進行合理化的完善,以保證整體工作的穩定開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漢語國際教育過程中,雖然其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是總體來說,其中仍舊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了整體的教育質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相關的教師以及同學們就應該對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學習理念進行適當的調整,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優勢對自身進行完善,在降低自身壓力的同時,促進整體效率的穩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