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舟 西安市長安區廣電中心
新媒體時代是在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可以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現代人們渴望獲取一些新鮮、高質量的信息,所以要對新聞的編輯和寫作做出適當的調整,不斷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從各方面進行優化,全面提升新聞整體水平。
廣播是人民常見的休閑方式之一,可以緩解平時緊張的情緒,內心感受到很大的愉悅感。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更加的多元化,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也不同,必須要積極的應對。網絡技術的發展讓人們有了更多獲得信息的渠道,對其的依賴性也日漸增強。因此新聞編輯要根據受眾的需求,尋找到有效的突破口,讓新媒體煥發出活力,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只有把握住市場的走向,才能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提高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社會中的素材豐富、信息量大、傳播快、覆蓋面廣,傳統媒體要有效的適應,對其進行綜合的處理,為人們提取出有價值的資源。現場采訪是傳統媒體的特色,都是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行報道,真實性非常的高。相比較于網絡媒體,這是它獨有的優勢,獲得了更多人的信賴,有利于增強自身的公信力。對于大量信息的處理,傳統媒體可以從新聞獲取、處理技術、編輯、寫作等方面加以提升,這樣才能推動工作的順利開展。
傳統媒體一般都是定時播放新聞,使得人們必須在具體的時間點觀看,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要積極的改變這種現狀,轉變成隨時隨地可以觀看的形式,這樣獲取信息就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時要拓寬新聞傳播的途徑,讓其影響的范圍更加廣。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讓受眾從被動接受向主動獲取進行轉變,對新聞有著極大的興趣。要樹立起創新的意識,不斷促進各方面的優化,挖掘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新聞編輯工作本來就比較枯燥乏味,需要處理復雜的信息,如果人員缺乏創新思維,肯定無法滿足現代受眾的需要,不利于長遠發展。一方面工作理念非常落后,沒有體現出新時代的特色,導致自身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另一方面版面內容比較單一,基本都是程序化的形式,長此以往會產生審美疲勞。主要是媒體內部的原因,沒有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依然停留在原來的水平,與實際需求出現相互脫離的情況。
從目前情況來看,傳統的廣播電臺逐漸喪失自身的優勢,主要的原因是在時間和空間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網絡已經非常的普遍,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增多,例如電腦、手機等,完全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限制。因此要引用先進的技術,讓新聞體現出新的特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傳統媒體要創新主體內容,讓其更加的新穎,是人們比較喜愛的話題,從而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編輯的主要工作是處理大量的素材,讓其更加的有序。寫作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傳播效果,所以要采用正確的方法,讓內容更加的生動形象。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內容要實現多樣化,可以才能滿足受眾不同的需求。同時要遵循真實性、簡明性、目的性的特征,新聞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的事情,不能隨意的捏造;內容要簡潔明了,讓閱讀更加的快速;表達出新聞內容傳播的中心思想,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材料方面。對于重大的新聞,工作人員要和記者一起出行采訪,對實際情況有全面的了解。在記錄的時候要抓住其中的重點,構建出清晰的框架,便于后期的有效整理。材料一定要體現出真實性,是對發生情況的具體描述,不能加入個人的主觀意志。由于內容非常的多,所以要一條一條的進行分析,以嚴謹的邏輯順序排列出來。對于不確定的信息要反復的確認,這是對受眾負責,保證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主題方面。在編寫新聞的時候,工作人員要在腦海中回憶事情的來龍去脈,抓住其中的關鍵部分。例如針對一起事故,要明確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等基本信息,再探明具體的原因,最后對事情的進展闡明。可見要呈現出一個有效的整體,清晰的思路會讓理解更加的快速,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當然主題要和內容相符合,不能為了擴大影響而隨意改動,否則就喪失了新聞的意義。
立意方面。立意和主體是緊密相連的,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實現全面的吻合。從導語到完成報道,要有一個明確的立意,也就是圍繞具體的中心展開。這樣受眾會對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明白主要表達的意思,確保不會偏離正確的軌道。立意一定要新穎,陳舊的形式和方法要摒棄,體現出新媒體的優勢。立意往往決定著新聞傳播的成功與否,所以要準確的把握,體現出自身的特色,讓受眾可以從中獲取想要得到的信息。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為了更好滿足受眾的需要,必須進行積極的創新。工作人員要站在受眾的角度上去考慮,改變新聞的編寫方式,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提高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1]于建.新媒體下的電視臺編輯工作質量的提升策略[J].魅力中國,2016(45):123.
[2]邵煊.基于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的創新[J].魅力中國,2017(17):221.
[3]郭東勤.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工作要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