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黎 遼寧歌劇院
隨著聲樂演唱的進步和發展,一些聲樂演唱大師提出了“面罩共鳴”理論,指聲音應當從眉心發出,音色明亮而且集中??墒侨绻麤]有我們胸腔支點的聲音,沒有足夠的腔體共鳴,這樣沒有胸腔支點、沒有共鳴支撐的聲音,讓人聽起來感覺是漂浮的、沒有根基的,所以說優美漂亮音色是頭腔共鳴還有胸腔共鳴的合理融合創作出來的。
我們所說的胸腔共鳴是最基礎的共鳴,是我們肺部存在的腔體共鳴。它的工作原理是:聲帶振動帶動腔體內聲音振動,送達到胸腔再到整個胸腔的共鳴。
胸腔共鳴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往往被演唱者忽略,但是學會掌握胸腔支點的演唱,可以快速的解決聲音不統一的問題。胸腔支點演唱共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科學演唱方法,是我們聲樂演唱者都要掌握的方法。大部分的聲樂演唱者普遍認為說胸腔共鳴僅限于低聲區的聲樂演唱,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在高、中、低三個重要的聲區當中,存在胸腔支點的演唱共鳴,區別只是在每個聲區占的比重是多少而已。
首先,胸腔共鳴是低聲區歌唱發聲的根基。低音區的歌唱技巧主要是運用胸腔共鳴。在低聲區的音色應該越飽滿結實越好,要唱好低聲區就必須抓住最主要的核心力量——胸腔共鳴。我們應該注意,低聲區的發聲是以胸腔共鳴為主要共鳴器官,努力增加聲音的共鳴性,擴大穿透力的效果,這個時候我們的頭腔共鳴發揮的是幫助的作用,讓歌唱的聲音明亮而且統一,還有就是打開喉頭。在打開喉頭的幫助下,以胸腔為主,同時得到頭腔共鳴的協作,發出的聲音將是純厚而清亮的。
其次,胸腔共鳴是高中低聲區自然過渡的橋梁。胸腔共鳴在低聲區的時侯總是被用到,我們聲樂演唱者在低聲區發聲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喉頭放松,牙關放松,在這樣的狀態下,胸腔的振動就可以很充分,胸腔的震動是可以增強中低聲區的音樂呈現效果的,還可以加強音樂整體的氛圍。這個時候的振動感相對高聲區的聲音而言感受到的感覺會比較弱,但胸腔共鳴的把握在演唱高聲區聲音的音色來說就非常重要。就低聲區演唱的聲音到高聲區演唱聲音過渡的經驗而言,我們明白低聲區要掛著胸聲作為基本,在演唱高的音域時侯需要放松喉頭,像日常的自然說話一樣,掌控最簡單的胸聲狀態。無論男、女的低音區的演唱來說,最主要的共鳴腔體是胸腔,就算是在演唱高音區的時侯也需要掛著一部分胸腔,如若不然就會使演唱時的聲音音色不統一。
胸腔共鳴它是高聲區演唱時最主要的氣息支持。高聲區胸腔共鳴與氣息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就是在聲音由低聲區到高聲區進行的時侯,我們的腹部氣息比較容易僵硬上提,在這個特殊時候找到胸聲,讓胸腔開始振動從而擁有共鳴,胸部的憋悶感就會馬上松下來,在氣息沿著胸腔落下去的時候,就會在腹部產生反作用力,使我們的氣息從腹部向上逐漸涌起,出現牢固的氣息,有了牢固的氣息,就會擁有堅實的音量,高音域的演唱自然而然會變得簡單化。高聲區演唱進行過程時,運用胸聲可以擁有許多的氣息上面的幫助。高聲區的胸聲和氣息需要相互幫助來共同完成聲樂演唱的。穩定而且牢固的氣息能夠增強演唱聲音的穿透性,讓聲樂演唱者在演唱高聲聲音實成有力量;在高聲區演唱聲音回到胸腔時,可以獲得許多的氣息存儲,使我們聲樂演唱者的高聲區變得簡單很多。
聲樂演唱者要想象胸腔共鳴支點是個大肚子的容器,聲帶是瓶口,咽腔和氣管形成一個聲音通道,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橫膈膜像瓶肚子。這種想象力要留在你的腦海里。胸腔支點的發聲位置,大概是在衣服上面的第三顆紐扣上面的位置。所謂胸腔支點就是胸腔要有張嘴演唱的感覺,聲音從這個敞開的胸腔支點里出來,這個的下面就是我們聲樂演唱者經常所說的橫膈膜。當聲樂演唱者由高音區過度到低音區時,胸腔支點跟隨著音域得逐漸降低一直向下面腔體的支點轉移;聲樂演唱者的聲音由低音區逐漸向高音區行進的時侯,胸腔共鳴會向吸管里開始靠攏,讓胸腔共鳴變少。聚集在吸管里面的共鳴,隨著演唱音區的逐漸上升,向胸腔往上的共鳴腔體逐漸移動。我們在日常發聲練習時,要把胸部共鳴腔體來好好運用,不能單純的把它作為呼吸器官。整個胸腔呈現完全自然的放松狀態,讓氣息保持在上下相通狀態。聲樂演唱者需要精神心理上足盡可能去放松去穩定。胸腔就像我們日常生活的狀態,慢慢地去擴張,千萬切忌使勁的撐開。
1.靠著墻壁進行練習??恐鴫涂梢越佑|到我們的后脊柱,我們會更容易體會到氣息從后背逐漸向前進行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的胸腔共鳴會和墻面發生一種共振,讓我們聲樂演唱者親身感覺到胸腔共鳴的真實感受。
2.針對喉頭進行放松練習。微微張開嘴,充分放松喉頭,不要用力下壓喉頭,閉合聲帶,像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或低低的哼唱,感受胸腔的震動。
[1]楊莉麗.聲樂演唱中的共鳴技巧[J].音樂舞蹈,2013(24).
[2]邱晶晶.淺談聲樂演唱中的共鳴技巧[J].音樂舞蹈,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