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盟 延安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中國五千年以來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多得的重要精神財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也積極肯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倡導將其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環節,尤其是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不能缺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這能幫助大學生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大學生養成自強不息、不屈不撓、愛國情懷等精神,在提升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時并將其應用到現實實踐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就是中華民族敏華的緊隨部分。其實就是從過去一直流傳到今天指導著人民和社會的一些道德規范。如價值觀念、行為規范、想法等等,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并伴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也與時俱進,在繼承中不斷的創新,漸漸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富凝聚力的重要精神文化。這樣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需要不斷的傳承下去,那么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的大學生就需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遠的影響,一方面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及其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對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并在學習中不斷的挖掘,讓大學生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將中華的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心中、價值觀中。
從愛國主義精神層面上來看既要愛護中華民族的大好河山,又要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進行維護和傳承,中華的精神力量就是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能夠激勵我們的人民去積極否都,敢于創新,凝聚起我們人們的力量。一個民族假如沒有了民族的凝聚力,那么久而久之這個民族就沒有了向心力,就成為了一盤散沙,那么我們的中華民族只有擁有了民族自豪感才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以這么說民族自豪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多元化的思想在不斷的沖擊著我們民眾的思想,尤其是在當前,我們的大學生有了一定的崇洋媚外的思想,對于我們國家取得的成績視而不見,覺得什么東西都是國外的東西比國內的好,就是在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都是不認同的,因此要想增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就是需要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才能夠培養出大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從當前來看,中華大學生對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認知及理解是非常少的的,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形勢下,西方文化的劇烈沖擊,大學生往往對于洋節更加的熱衷,對于中華傳統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的這些傳統節日的認知是非常匱乏和缺乏重視的,還從一些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來看,都更加偏向于西方飲食文化,如對漢堡、可樂、牛排的喜歡都更勝于我們的月餅、粽子等。要想提升大學生對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興趣,就需要在大學生的日常課程中進行潛移默化的教授,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無形中影響大學生的觀念和意識。在高校的日常課程中專門開設傳統文化的課程,通過嚴格合理的教學計劃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在教授的過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傳承,并將其與其他的學科進行聯系,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學習,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時利用大學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以外,更多的時間就是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那么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來,那么就可以讓大學在日常中更多的接觸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如傳統文化的知識競賽、經典文化名著的誦讀、傳統文化辯論賽、不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在傳統的文化節日舉行活動等等。
當今社會科技高速的發展,現代化的通信技術走進了千家萬戶,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獲取咨詢的渠道在很大部分都是計算機網絡。這也成為了大學生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由于此,不少高校在對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往往都通過了使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通過構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從而提高了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跳過。同時,為了進一步延伸大學生認識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校園內通過局域網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站,并利用校園廣播、微博、微信等來進行宣傳,最終培養出更多品學兼優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總而言之,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我國的精神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需要充分的重視這項工作。
[1]王寧,李嘉偉,黃文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欽州坭興陶文化為例[J].人間,2016.
[2]林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基于韓劇熱潮的啟示[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