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當今社會的人一般會很少專門的學習音樂,而是作為一種興趣,在手機、電腦里聽歌,放松心情,或者在KTV里唱歌,發泄心中的煩惱。并且,學校里的音樂課也很少,得不到重視,音樂教學效率低,無法在有效的時間里感受到音樂的美。但是,有的時候音樂會給我們帶來好的心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自己靜下來,享受音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審美能力。
雖然音樂欣賞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在我國的音樂欣賞教學效率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相信每一個音樂創作者在創作音樂時,都一定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音樂態度,而音樂演繹者在演繹這首作品時不僅體會了詞曲創作者的情感,還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通過音樂將情感傳達給每一個聆聽者。但是,在我國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往往把音樂欣賞課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給學生講解的是這個創作者有多偉大,他的作品有多完美,而忽視了對音樂本身的欣賞。傳遞給學生這樣一種觀念,偉大的作品是由偉大的人創作的,只要大家經常聽他們的作品,也會有受到影響,從而獲得很大的成就。其實,音樂的好壞與人的品格高尚與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必須要做的是認清音樂的本質。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多數人學習音樂更多看中的是音樂的使用功能,是帶有功利性的,他們想要通過音樂獲得更高的成就、變得出名、獲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會告訴你只要你學好音樂,將來你會獲得無數的掌聲和鮮花,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反之你將一事無成,活的庸庸碌碌,讓音樂的使用功能成為音樂欣賞的主導思想。其實,音樂雖然具有實用性,但更多的是一種美的欣賞、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放松。
在我國,學校音樂課本中往往會配有對音樂的解說,使學生通過解說詞的引導將音樂的創作背景與音樂的內容串聯,以此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等,圖解音樂,對號入座,追求音樂的具象性。但是,音樂解說詞只是一個鋪墊,重點還是應該在音樂本身,即對音樂本質的理解和感受,這也是我國音樂欣賞教學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因此,針對我國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就如何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提出以下策略:
音樂欣賞教學是一門欣賞性的課程,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和賞析,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學生學。教師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運用電教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并且,電教多媒體教學具有以下優勢:(1)通過多媒體設備將音樂的內容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現出來,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結合。(2)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情感。
音樂欣賞是一種極具開放性的活動,每一個欣賞音樂的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同時,不管是任何課程,課堂互動都是很重要的,在互動中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那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要運用各種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為主,加強師生互動。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講授法為主,即教師講為主,一節課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只需要聽,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且學生沒有自主性,無法形成自己的想法。
音樂欣賞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該讓學生走出教室,融入到社會實踐中。俗語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理論性的東西大多數的人都能夠掌握,重要的是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成為自己的東西。相信有很多的學生很喜歡聽歌,卻不一定會喜歡上音樂欣賞課,主要是因為課堂上老師講的都是偏理論性的東西,很少會給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不知道自己的體驗是否符合音樂的特征。
音樂欣賞教學不同于其它的課程教學,它更多的偏向感性,不能用理性的標準來衡量,是對美的欣賞和享受。音樂欣賞教學,可以使得學生在繁忙的課業中得到片刻的放松,但效率卻很低。因此,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是必要的,也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
[1]李存.一節精巧而又樸實的課[J].中國音樂教育,2008(1):19-20.
[2]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音樂課評選活動獲獎名單[J].中國音樂教育,200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