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迪毅
安徽皖江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蕪湖 241001
就國有企業來講,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為構建出一支具有高專業、素質的人才隊伍,并創建優良的工作與管理環境。由管理戰略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需增強國有企業員工對于工作的積極性,以此來讓國有企業在社會與經濟方面的效益能夠實現最大化的目標,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當中占據一席之地。
激勵屬于心理學方面的詞匯,其主要指的是通過特殊手段來調動人的動機。通常情況下,激勵主要應用在企業管理與學習方面,以此來滿足員工在心理方面的愿望或情感需求,進而調動他們的內在潛力,讓他們能夠以更好的狀態開展工作[1]。就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而言,通常需實現以下目的:激勵人才、發揮人才特長、吸引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等方面,其中激勵人才屬于留住與發揮人才特長的主要促進方式。因此,和人力資源相關的管理者需通過激勵的方式來鼓舞員工的士氣,進而提升他們對于工作的積極性。
為了能夠對激勵機制予以有效的運用,國有企業需結合自身在發展方面的實際情況以及內外環境,構建科學的激勵制度,并將其落實到企業的具體工作當中,以便于充分的發揮出激勵的效果[2]。同時,國有企業需對考核機制進行完善,以便于對員工短期業績以及長遠發展目標予以全面的考核,然后結合員工在業績方面的水平,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激勵目標,但目標盡量不要太小,不然會影響員工對于工作的積極性,但也不宜過大,不然就會讓員工產生遙遙無期的感覺。同時,激勵目標需以員工真實水平為基礎,并適當的提高,讓員工能夠產生奮斗的動力,員工在完成這一目標之后,企業則需結合相關制度,給予員工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獎勵,讓員工的付出與回報能夠成正比,進而激發員工對于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國有企業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需獎罰分明,確保激勵機制的公正與公平,以便于員工能夠認同與服從企業的獎懲機制,讓激勵機制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國有企業應結合物質和精神的激勵制度。物質是員工生存和進步的前提,屬于人類的最基本的需求。物質激勵包括福利、薪資等諸多類型,在將員工基本需求滿足后,他們會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予以更多的重視,所以國有企業應立足于物質激勵,對員工展開合理的精神激勵,將良好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創建起來,對內部公平公正的激勵環境予以制定,同時立足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員工需求的變化相結合,不斷完善激勵政策,進而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讓員工的精神需求也能夠得到滿足,這樣就能夠將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讓他們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
首先,加大培訓員工基礎知識和廣度知識的力度。同時,增強國有企業員工的知識技能培訓力度,這可以提高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的服務水平。比如借助評價員工接待水平、貨物知識等,可讓員工在對顧客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回答的時候,做到全面且細致,促進顧客滿意度的提高;其次,加大培訓管理人員的力度。國有企業在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時,應借助企業自身特點,采用結合重點培訓與全員培訓的方式,使培訓更加符合實際,讓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接受培訓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這也和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相符;最后,強化新員工導向活動。長時間以來,人們常常把企業新員工比喻成“新鮮的血液”,他們屬于企業中的活力,能不能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國有企業的領導者應多關心新員工,使他們產生歸宿感,從而認同企業目標,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工作中。
國有企業要加大自身企業文化的建設力度,用文化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同時強化員工對于企業的忠誠度。文化激勵屬于一種內在的激勵手段,員工對企業文化的忠誠和認可是激發員工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的重要因素。企業內部要把一種開放型、學習型的文化氛圍建立起來,使員工不再局限于提高自身技能,同時還要重視提高文化層次。并且,不僅要對員工進行金錢和物質獎勵,同時還要充分尊重和關心員工,讓員工覺得企業崗位就是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地方。其次,借助宣傳和建設企業文化,讓企業對員工形成一種良好的、正面的、積極的形象,并讓員工可以對這種形象自覺進行維護,為自己在企業工作感到自豪,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中將不平凡的人生價值實現。
綜上所述,隨著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讓人力資源管理在國有企業當中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變得越發的明顯了起來。國有企業要想吸引與留住人才,需改善傳統管理模式,將激勵理論作為落腳點,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制度出與自身企業相符的激勵策略,實現人盡其才,促進員工工作效率以及滿意度的提升,進而讓企業在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當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