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安
射洪縣鳳來學校 四川遂寧 629228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及到:“高效數學學習活動絕對不單純的進行記憶和模仿,自主探索、動手實驗,合作交流才是新課改下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途徑[1]。”立足于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合作效率低下。在新形勢下,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最大化的作用,科學的選擇和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學習方式和形式。只當前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科學的組建學習小組,不僅是學生數學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進一步是實現學生群體合作的關鍵途徑,所以,教師在構建合作學小組時,必須要基于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性別、興趣愛好、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在綜合評價。之后在教師在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來說,4~6人為一組,進而給予每個小組成員的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建議和想法的時間,確保各成員之間優勢互補,更好地讓各小組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良好合作成效。對于小組長的確定,教師可以選擇具有較強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強烈的責任心的學生來擔任,同時可以教師可以采取輪換制,給予每個學生機會讓他們施展和鍛煉自己的才華,有效防止學生惰性和思維定勢的產生,切實增強小組的實力,促使學生合作學習效率的提升[2]。
小學生天性活波,好動,在具體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往往會發現一些摩擦或是爭執,針對于此,教師必須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且和諧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處在輕松寬松學習氛圍中,在相互幫助相互競爭中完成學習。在這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積極引導學樹立正確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傳授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科學合理的分配小組合作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討論,進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如,教師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正方形、在長方形的公式來提出不同的問題,同時教師并科學合理的分配各個學習小組任務。進一步明確各個小組學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將具體問題落實到學生個體上,引導并鼓勵各個小組進行交流合作,并讓每個學習小組選派一名同同學進行匯報,之后教師在進行總結,分析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指導學生進行改正,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有效開展小學合作學習模式的關鍵。所以,教師在課堂問題情境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中,進而讓小組合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并統計學校門口的車流量,很多學生在第一次的統計當中,都表示車流量快,根本無法統計,對此,教師又讓學生進行第二次合作統計,讓各個學習小組科學的劃分統計工作,通過這樣的形式。在這次統計中學生準確地統計出車流量,同時各個學習小組并提出合理的建議,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潛心設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最大化發揮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導”手段,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精心點撥引導,會讓學生合作積極圍繞中心進行,切實有效突出以生為本,讓小學合作學習精彩紛呈。如,教師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讓學生充當小小工程師,并鼓勵他們充分利用各種立體模型來搭建自己喜歡的建筑物,看哪位同學擺的最穩當,教師在各小組興致勃勃的完成任務后,有積極引導學生談一談為什么圓柱體、正方體以及長方體可以放的很穩,為什么球體放不穩?其次,教師有積極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按照一定標準來分類整理相關物品,并向其他小組說說這樣分類的理由,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讓學生掌握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異同,促使學生更好地形成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的感性認識。最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小正方體來擺大長方體和大正方體,進而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加深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感性認識,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造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在本堂課程中,教師通過層層引導,引導學生合作,讓整個教學自然流暢、渾然一體,不僅讓學生有效完成合作,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
為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針對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總結方法,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并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用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如,學生在應用題練習中,常常會遇到商品總價、商品數量、商品價格,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進而更好地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概言之,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策略,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化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設計好每次課堂小組合作,促使學生小組合作效率的提升,構建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