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傳統媒體編輯記者在現場報道與事故突發的應急報道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已經成為了當前編輯記者的首要任務。
通常情況下,編輯記者的現場報道和應急報道工作都需要在專業的信息采編傳播理念的指導下完成,這既是報道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的理論基礎與前提條件,同時也是編輯記者專業素養中的重要部分,但在當前的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中,編輯記者信息采編傳播理念落后這一問題卻頻繁暴露了出來。首先,沒有意識到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在編輯理念上與媒體傳播信息理念的關系,導致在面對新聞事件時常常與專業理念相脫離,對編輯理念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其次,對于報道前的準備工作不夠重視,常常在未做好策劃準備的情況下就開始現場報道,使得報道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1]。最后,對于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嚴重缺乏人文關懷精神,難以在報道中對新聞事件做出有效、正確的輿論引導。
無論是現場報道還是應急報道,作為新聞報道的一部分,都必須要保證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與全面性,這也是新聞報道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實際報道工作中,很多編輯記者在面對新聞事件時都缺乏多角度、全方位報道的意識,常常在未對事件所有相關方進行調查的情況下即開始報道,很容易出現以偏概全的問題。同時,在報道中部分編輯記者還存在著工作態度不端正、工作行為不規范的問題,收集的數據信息不僅不夠全面,很多還未經過驗證,真實性得不到保證,甚至還會出現重要信息數據缺失的情況,給新聞報道的全面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在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中,編輯記者的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從兩方面得到體現。首先在應急報道方面,新聞事件大多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很多突發事件發生后為保證新聞的及時性,編輯記者往往來不及做過多的策劃準備工作就需要展開報道,因此快速反應能力直接關系著報道的效率與質量,而當前編輯記者普遍較弱的快速反應能力則使得新聞的質量與報道速度都很難滿足受眾需求。其次在現場報道方面,由于編輯記者需要邊采訪邊進行解說報道,因此常常需要對新聞現場情況進行判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隨機應變,而當前編輯記者的快速反應能力較差,在報道時自然就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預測與應對,從而影響報道效果。
編輯記者的個人素養直接影響著新聞報道的質量,因此想要做好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就必須對自身綜合素質進行提升。首先,要轉變自身的錯誤觀念,不僅要注重準備策劃工作,還要將輿論引導工作重視起來,及時更新新聞采集傳播理念。其次,要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加強自身責任意識,嚴格遵守編輯記者的職業道德標準與行為規范,在尊重當事人權益與隱私的前提下進行客觀、公正、真實的報道。最后,還有從自身的專業技能方面入手,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培訓、實踐來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創新意識、認知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現場操作能力、心理素質等各項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保證自身能夠適應復雜且快節奏的報道工作,并在實際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報道任務[2]。
21世紀的人類社會已經開始步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雖然給傳統媒體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給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因此編輯記者需要正視新媒體技術,結合自身工作需求對各類實用的新媒體技術進行充分、靈活的應用,從而在新媒體技術與相關設備的輔助下更好的完成報道。例如在不滿足直播現場報道的情況下,編輯記者可以將事件動態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實時推送,并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將事件進展記錄下來,及時發送出去,這樣不僅保證了新聞的真實性,同時也具有著更好的新聞傳播效果,使觀眾需求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
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相比于其他報道形式具有著更強的現場感與可視性,這使得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客觀性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但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傳播門檻也更低,傳統媒體、新媒體間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因此要想吸引到更多的受眾,就必須要對報道的角度進行合理選擇,但通過對現場事件的觀察以及事件發展過程的探究來找到更鮮為人知、更符合受眾需求、更具吸引力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同時打破傳統思維,選擇更加新穎的主題、報道形式預報到風格,力求讓報道能夠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不斷壯大受眾群體。
總而言之,當前傳統媒體正面臨著巨大的困境,而對于編輯記者來說,想要讓傳統媒體在這一困境中生存下來,就必須要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從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改變這一現狀,做好現場報道與應急報道工作,從而更好的滿足觀眾需求。
參考文獻:
[1]李世忠.編輯記者如何做好現場報道和事故突發的應急報道[J].中國新通信,2017,19(16):52.
[2]龍子靜.現場報道和事故突發應急報道方式解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