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離不開公眾的日常生活,很多電視新聞記者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更好地讓公眾全程了解現場實況,下了不少功夫,做了大量工作,民生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和現場報道水平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電視民生新聞的收視率,由于新聞報道是一個系統的、技術性較強的工程,需要處理各類情況和問題,加強新形勢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現場報道問題研究和對策探索,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當前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在現場報道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而言,最重要的內容,想要根據節目主題不斷挖掘與其相關的內容,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處理,找出核心,從而將重點呈現在公眾面前,讓內容更加和主題貼近,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處理問題。但是現實情況是,當前很多民生新聞記者在新聞內容方面處理不專業,和主題連接不緊湊,沒有嚴格根據主題內容打造針對性的系列報道,甚至有些脫離中心,從而導致吸引力不夠、關注度下降,不利于收視率的持續提升。
電視新聞節目在進行播報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考慮整個環節的問題,選取主題、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收集各類線索和資料,在現場報道時還要考慮各種突發情況等,但是當前很多民生類新聞記者由于事務性較多,或者個人技能素質所限,沒有做好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尤其是面對突發情況時不知所措,從而影響采訪質量,甚至造成采訪中斷,影響整個民生新聞節目的編報。
對于民生新聞節目而言,很多時候需要記者深入一線去了解實際情況、發現新的線索、持續追蹤報道,如果不深入實際去了解事件的全貌和發展變化,就不能打造出高質量的民生新聞節目,制作的內容往往比較片面,甚至根據自己的臆斷去設計,很顯然不符合民生節目的播報原則。當前很多民生新聞記者由于長期從事這份職業,產生疲勞感或者出于其他目的,主動探究意識不強,不愿意深入一線去了解情況,習慣聽從上級安排或者公眾提供的一些線索、或者比較熱點的話題去進行報道,在深度挖掘方面主動性不強,自己很難全身心投入整個事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從而影響整個新聞報道的質量。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而言,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不斷學習新的新聞專業知識,還要廣泛涉及語言、溝通等方面的處理技巧的學習,應當具備過硬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善于觀察當事人、公眾的情緒,才能有效控制整個采訪現場的局面,確保采編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現場報道中對于記者的形象要求也較高,必須要打造和采訪情景一樣的個人形象,才能更接地氣,與現場環境相協調,很顯然這方面處理的不到位。
一方面民生新聞記者要樹立終生學習意識,不斷加強職業素養和業務技能學習,參加各種培訓,加強交流,善于從歷次采訪的報道事件中或者優秀節目中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注重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根據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溝通方式,用簡單、真誠的語言去溝通,將報道情況以更貼近民生的角度去播報,從而吸引公眾的眼球。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整體形象,根據采訪環境對自身著裝等進行打扮,確保與環境相匹配,而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曝光度而過于修飾自己。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選取恰當的主題,全面了解新聞事件背后的相關知識,收集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提前擬定采訪提綱并進行演練,為后續采訪工作有序進行奠定基礎。
要緊扣民生報道的主題,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重點思想,尋找和挖掘自己想要的問題,要理順清晰的采訪脈絡,確保整個采訪過程圍繞主題進行,而不是隨意任由發揮,脫離實際和中心思想,從而將最關鍵的、重要的部分呈現給公眾,吸引公眾的關注,讓公眾通過新聞節目的播報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東西。同時要不斷提高現場語言表達能力,根據采訪情境選取相關的語言播報形式,從而提高新聞事件的說服力,滿足公眾的預期。整個過程中還要處理好各類突發情況,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提前設計和準備,一旦出現立即按照處理程序進行協調溝通,將事件的不良影響減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挖掘到想要知曉的內容,呈現給公眾更加精彩的報道。
總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想要不斷提高現場報道水平,不斷推動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更具吸引力、關注度,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綜合技能,結合當前的熱點、民生話題,深入實際挖掘線索,主動探究,并善于處理各類突發情況,才能及時將高質量的電視節目呈現給公眾,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品牌欄目。
參考文獻:
[1]李莉.電視民生新聞現場報道初探[J].新聞傳播,2016(9):64-65.
[2]王琳.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在現場報道時存在的問題[J].新聞傳播,2016(19):103-105.
[3]孫廷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現場報道問題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02).
[4]左瀟,樊攀.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現場報道問題探析[J].聲屏世界,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