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奇發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4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安全生產越來越重視,對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但是由于導致安全事故的因素較多,以我國目前的管理水平,完全杜絕安全事故并非易事。因此,通過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來有效減少安全事故,已成為我國近年來安全建設的重點。
工程項目應急能力建設主要由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法律法規、應急管理制度、應急工作指導文件、日常工作記錄、應急教育和培訓、應急資源保障、應急能力檢查與考核、應急能力總結與改進九部分構成。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結構圖
應急組織機構主要是由企業應急領導小組、企業應急辦公室、項目應急領導小組、項目應急辦公室、現場應急指揮部、應急救援工作組及各參建單位應急領導指揮機構組成。應急組織機構的成立應有企業或項目正式發文,并在發文中明確組織機構人員、職務、職責、日期、聯系方式等內容。應急組織機構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的核心。
應急法律法規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的法律依據,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的原則和準繩,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必須合法合規。主要包括對應急法律法規的搜集、整理、辨別、發布、學習、自查、整改等內容。
應急管理制度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的工作制度,是項目應急管理工作開展的制度文件和工作依據[2]。應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應急預案管理制度、應急資源管理制度、危險源及隱患管理制度、應急預警管理制度、應急值守制度、應急處置制度、應急培訓與演練制度、應急救援隊伍管理制度、應急信息管理制度、應急總結評估制度、應急能力檢查與考核制度、應急資料檔案管理制度。這些制度是構成項目應急管理制度體系的基礎,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
應急工作指導文件主要包括項目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應急處置卡等。
在編制應急工程指導文件之前,項目應發文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小組,然后由其完成《項目風險分析報告》和《項目資源調查報告》。《項目風險分析報告》主要是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及社會安全四個方面對項目風險進行分析,確定項目重大風險因素及采取的預防措施。《項目資源調查報告》主要包括項目上能用于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員、物資、資金等資源,以及可以調動的項目外部資源。
綜合應急預案主要是針對項目可能發生的各種類型突發事件預先制定的應對管理辦法,是項目專項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指導項目應急管理工作[3]。其主要內容包括編制目的、依據、適用范圍、原則、風險分析、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應急預警、應急響應、信息公開、后期處理、應急保障措施、應急培訓和演練、預案的修訂和備案、應急獎懲、附件等。
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項目風險分析報告中的重大風險所編制的應對處置方案,是處置項目突發事件的指導性文件。其主要內容包括適用范圍、風險分析與事件分級、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監測與預警、處置程序、處置措施、信息公開、相關應急預案及制度、附則附件等。
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控制方案編制,是針對具體的場所、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包括事故原因、風險分析、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程序、注意事項和應急聯系電話等。
應急處置卡是關鍵、重點崗位人員處置突發事故時的工作指導卡牌,張貼在工程現場醒目位置,主要包括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措施、現場急救及逃生知識、應急聯系方式等內容。
日常工作記錄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和落實的痕跡資料,是各級應急組織機構人員履職的工作證明,是考核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效果的基礎資料。主要包括應急法律法規教育培訓記錄、應急知識技能教育培訓記錄、應急能力建設工作會議記錄、應急知識技能考核記錄、應急能力建設發文通知、參建方工作交流記錄、應急能力檢查記錄、應急演練記錄、問題整改記錄等。
應急教育和培訓主要包括應急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應急知識、管理、技能、處置的教育培訓,應急演練等。
應急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主要是了解國家應急法律法規對項目應急能力建設工作的要求和規定,確保項目應急能力建設工作合法合規。
應急知識、管理、技能、處置的教育培訓主要包括針對所有參建人員的通用應急知識的培訓,針對工程管理人員的應急管理能力的培訓,針對應急救援人員的應急技能的培訓,針對從業人員的現場應急處置的培訓。
應急演練主要包括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和實戰演練[4]。應急演練要制訂演練方案和演練腳本。演練方案應明確目的及要求、事故情景設計、規模及時間、主要任務及職責、籌備工作、主要步驟、技術支撐及保障條件、評估與總結等內容,演練方案應有審批流程。演練腳本主要包括演練目的、演練時間、地點及規模、演練組織機構和職責、事故場景設計、演練流程及對白、演練過程描述等內容。根據相關規定,企業或項目應根據本單位的風險防控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演練過程應留存影像或圖片資料,演練結束后,應對應急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
項目應急資源保障主要包括資金保障、物資與裝備保障、通信保障、后勤保障等內容。
資金保障就是要將項目應急所需資金納入項目年度安全生產投入資金計劃,確保項目應急所需資金的供應,并定期對應急方面投入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形成檢查考核記錄。
物資與裝備保障就是要建立項目應急物資及裝備管理制度。建立應急物資及裝備臺賬,形成應急物資及裝備維護保養記錄。建立應急倉庫,安排專人定期維護、保養、更新應急物資及裝備,并妥善保管,確保在應急情況下能正常投入使用。根據項目應急需求,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等簽訂應急物資互助協議,與交叉作業單位簽訂應急協作協議。
通信保障就是要建立項目建設相關方、應急聯動單位、應急救援隊伍、應急協作單位、后勤保障單位的名錄及聯系方式,且聯系方式不少于兩種。以上名錄及聯系方式應以正式文件形式發布。
后勤保障就是與項目附近超市、商場、藥店、飯店、酒店等簽訂應急協議,建立名錄及聯系方式,確保在發生事故時能提供可靠的應急救援后勤保障服務。
建設單位要定期對項目的應急能力建設進行檢查與考核。檢查方式主要是查資料、查記錄、查履職痕跡等。考核的方式是應急知識考試、現場問答及資料隨機抽查等,主要包括應急法律法規有效性檢查、應急管理制度適用性檢查、參建單位對預警事件響應檢查、突發事件社會輿情檢查、工程建設安全檢查、建設單位應急能力建設工作開展情況檢查與考核、施工單位應急能力檢查與考核。
建設單位應定期對項目的應急能力建設情況進行總結,形成應急能力評估報告,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形成整改問題閉環記錄。
本文分析了工程項目應急能力建設構成要素及功能,得出了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的結構組成及要素間的相互關系,結論如下:
1.工程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由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法律法規、應急管理制度、應急工作指導文件、日常工作記錄、應急教育和培訓、應急資源保障、應急能力檢查與考核、應急能力總結與改進九部分構成。
2.項目應急能力建設各要素間的關系如下:應急組織機構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的核心;應急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是應急管理工作開展的依據和制度基礎;應急工作指導文件為應急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指導;日常工作記錄是應急管理工作開展和落實的痕跡和證明;應急教育和培訓是提高工程人員應急法律意識,應急知識、管理、技能、處置能力的輔助手段;應急資源保障是項目應急能力建設的基礎條件;應急能力檢查與考核是對項目應急能力的評估方法;應急能力總結與改進是對項目應急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