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瀟
關鍵詞:鋼琴演奏;觸鍵速度;音色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毫無疑問,吸引聽眾的好的音樂一定是細膩多變而非千篇一律的,而聲音色彩的變化需依靠雙手對觸鍵的控制力來實現,不同的觸鍵方式會帶來音量與音色的萬千變化,可見觸鍵對鋼琴樂器發出怎樣的聲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觸鍵對于音色的改變包括很多方面,本文針對觸鍵速度和發力部位與音色的關系進行研究。
多樣化是鋼琴觸鍵手法的一大特點,從單指彈奏單音到兩個手指彈奏音程,再到多個手指彈奏和弦;從單個手指的控制運用到手腕力量的加入,再到手臂甚至身體力量的組織;從跳音到非連音再到連音的奏法,觸鍵的不同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聲音色彩的變化。
鋼琴觸鍵的速度變化與三種最基本的觸鍵法相關,即連音觸鍵法、非連音觸鍵法、跳音觸鍵法。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觸鍵,是由音樂性格和特點來決定的。連音觸鍵法是三種觸鍵法中觸鍵速度最慢的,一般在樂句的進行中,在樂譜上用連線或者音樂術語“legato”來做標明。連音觸鍵法是手指當彈完一個音的同時,重量并不完全松掉,而是將手指在鍵盤最底部的微小的重量作為下一個音符的支點,往下一個音的方向移動,完成力量的轉移,并在第二個音觸鍵的同時抬起。在樂曲中,有時需要極其連貫的聲音,每個音觸鍵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指尖始終有力量在保持,觸鍵速度要慢,且在每個相鄰的音之間要盡量保留更長的時間,這時彈出的音色是極其連貫、柔和、圓潤、綿延、有深度的,常用在抒情的段落或者某個很長的旋律聲部中。
樂譜中常見“Non Legato”即非連音的表情術語,是一種非連奏觸鍵的彈法,觸鍵速度比連音彈法快。在樂譜中或去掉連線,或用帶連線、帶保持記號的跳音,或用其他術語來表示。非連奏的觸鍵方法又可以細分為延音非連音觸鍵、輕巧非連音觸鍵和顆粒非連音觸鍵等。彈奏這些音符時,觸鍵的速度介于連音與跳音之間,比連音略快一些,指尖的力量瞬間更集中一些,手指觸鍵以后,不需要將力量保持到鍵底作為下一個音的支點,而是彈夠自己的時值即可離鍵,再彈下一個音,相鄰音符之間不需要做連接。這里想特別提一下帶連線或者帶保持音記號的跳音,是延音觸鍵的半連音。傅聰先生在大師班中說過:“帶連線的跳音是最富有表情和音樂的地方?!痹趶椬鄷r,觸鍵不可太快,否則會出現太尖、太亮的音色。既要把每個音符分開,又要將音符的時值盡量延續至四分之三或更長,并保持情緒的延續和貫穿。
第三種觸鍵法是跳音觸鍵法,這種彈法一般包括兩種,即彈奏二分之一時值的跳音(Staccato)和四分之一時值的頓音(Staccatissumo)。除了用連音和非連音的觸鍵來表現音色的變化和情感的抒發,跳音的加入使得音樂表現更富生機活力?!斑@些跳音的彈法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中抑、揚、頓、挫的感覺更鮮明?!碧舻挠|鍵和離鍵的速度都比連奏和非連奏快,而其中頓音的觸鍵和離鍵速度更為迅速。指尖需要集中發力,當以極快的速度觸及鍵盤時,鋼琴的榔頭敲擊琴弦的時間很短,手指要發力集中時,琴弦的基音振幅大,所產生的泛音會隨之增多,便會發出晶亮剔透的音色。觸鍵的方法包括常常提及的手指跳音、手腕調音,甚至用到整個手臂來彈奏的跳音。用手的不同部位發力,會產生不一樣的聲音效果。例如,我們需要詮釋一個滑稽、調皮的角色時,往往采用手指或手腕跳音,彈性靈巧的聲音往往適合演繹詼諧、逗人一笑的聲音特質。而樂曲常常在高潮或結尾樂段用到連續八度或和弦的跳音表現氣勢恢宏的聲音效果,則需要穩穩架住手指,組織手臂以至身體的力量急速向下整齊地擊鍵,發出最飽滿而光輝的聲音,獲得華麗輝煌的效果。
根據樂曲內容與情緒的差別,需要不同特性的聲音,或綿延,或輕巧,或渾厚,或顆?!淖冇|鍵時用力的部位,可以直接影響彈奏的音色和音量。發力的部位主要有三個:運動手指關節主動發力觸鍵;手腕主動發力通過手指觸鍵;手臂主動發力通過手指觸鍵。任何一個部位用力,保持手指的支撐力與關節的穩定性都是無需爭議的。另外,在彈奏較強的樂音時還要避免關節的僵硬并保持肌肉的放松。下面將從三個不同部位發力對音色的改變進行探討。
1.運動手指關節主動發力
當我們彈奏清晰透亮、朝氣蓬勃的作品時,要通過手指最前面的第一關節的運動,以極其敏感的指尖來觸鍵,手腕、手臂自然放松。例如,古典時期海頓、莫扎特的很多作品都要靠近指尖的一關節能夠極其靈活地均勻用力,指尖輕觸鍵盤,手指與鍵盤盡可能貼合,以顆粒性的非連音觸鍵方式彈出歌唱性的旋律線條。再如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中,小音符華彩片段隨處可見,同樣用這樣的方法敏捷地彈奏音群,音符之間要保持長短均勻。這種彈法既要顆粒清晰,又要明確音樂線條的氣息和方向起伏。
2.手腕主動發力通過手指觸鍵
手腕的主動運用是比較靈活的,可以上下運動,也可左右移動。趙曉生先生在《鋼琴演奏之道》中第一次提出垂直觸鍵和水平觸鍵。手腕的上下移動(垂直觸鍵)一般是有陽剛之氣的音色,而左右移動(水平觸鍵)則有陰柔之美。在遇到連續的八度跳音或某些八度大跳,或需要加重和突強時,需要運用手腕的部位來發力。在觸鍵的剎那,手指要牢固支撐,下鍵迅速,過后馬上松掉。帶有小連線的落滾(如莫扎特奏鳴曲中的小連線),也要通過手腕的力量上下運動來彈奏。在極其連貫的樂句中也要借助手腕的橫向運動來完成力量的轉移,這樣的音色更加濃郁、厚重。
3.手臂主動發力通過手指觸鍵
手臂成為主要的發力部位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小臂作為主要部位發力,在快速彈奏過程中遇到突強或重音時,需要借助小臂的力量,彈法與手腕發力相似,發力部位更靠后,彈奏較為渾厚的聲音。此時要保持手腕力量的暢通和手臂肌肉的松弛。另一種情況是小臂保持放松自然的狀態,大臂發力傳到指尖觸鍵,有時會用到這個拳頭的錘擊式彈法,要保證小臂與手腕不要額外加力,只要放松下來,這種彈法常常用于高潮段落或情緒的高點,聲音松弛而有爆發力,有時根據表現音樂的需要,還需要用整個拳頭作為支撐點,錘擊式下落,發出令人震撼的渾厚音響,音色飽滿而有共鳴、有韌性。
經過研究可以得出結論,觸鍵的速度變化與發力部位的改變是可以直接改變音色的重要因素。在彈奏過程中,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一種萬能的觸鍵方式,而是要不斷地反復練習掌握更多的觸鍵技巧,提高自己對音色變化的感受力,加強自己對鍵盤的控制能力,讓自己的手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更加靈活和運用自如,通過對觸鍵變化的控制來展現更加豐富的音色變化,讓我們的鋼琴藝術更加多彩絢麗!
[1]李嘉祿.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