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士芳
[摘 要]在我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強調數學的系統化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小學數學學生的現實基礎,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忽視了小學生自主思維的基本特征。學生正處于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欲望和潛能。本文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思維的相關問題,希望為進一步落實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自主數學思考;有效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知識與培訓思維雖說是有區別的,但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同步進行的。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能力的意義
小學生數學自主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從教育部的有關規定中獲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應全面鍛煉學生的數學自主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轉化為學生數學學習自主學習的動力。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習和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創設環境,勤于思考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老師如果沒有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那么學生就很難以進入學習狀態,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因此,教師應該營造一個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教學中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例如,老師在教學《比的化簡》這部分知識時,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這個講臺的高為100cm,長為50cm,寬為45cm,那么你們誰能告訴我這個講臺的長寬高比是多少呢?”這時,學生便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學生說:“它們的比是100∶50∶45”,其他學生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時老師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跟學生說:“這樣的話,數字看起來有點繁雜,誰能簡化一下這個結果呢?”學生便陷入了沉思,還有學生開始拿筆出來算,最后有學生說出“它們的最簡比是20∶10∶9”,老師便可以讓學生起來講解一下為什么是這個答案。通過這種有效的提問方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思維環境。通過自學和探究來解決問題。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強化,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引導提問,讓學生學會思考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師提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提問,擺脫教材的束縛、思維的禁錮,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深入展開思考,開展創造性的認知活動,讓學生真正學會思考。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學生通過用尺子測量長方形、正方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的結論。看到有些學生面露疑色,于是我將教學的話語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由發言。此時,就有學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樣可以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如,圖形對折或者直接對各邊進行比較等等。在這樣自由而愉悅的教學之中,學生并沒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習的主觀性和主動性,結合多方面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開始思考,實現了對知識與經驗的重新加工與整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思考,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
3.及時鼓勵,讓學生真正愛上思考
每個學生都會有非常明顯的心理特點,就是喜歡聽到父母和老師的各種鼓勵和贊揚。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避免用懲罰,苛刻的批評等方式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中的各種評價,善于運用科學有效的積極鼓勵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一方面進行自主思考,另一方面還應該多用一些贊賞的語言激勵學生。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更加科學化,人性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有效的體現。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鞏固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探索性思維。他們不僅可以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溫故知新,活躍思維,使數學學習更為有序、合理。
參考文獻 :
[1]王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才智,2011(24):10-11.
[2] 李晶晶.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30-131.
[3] 謝在萬.小學數學教育的問題和措施探究[J].教師,2014(27):76.
[4]吳聲蓮.小學數學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探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5(9).
指導老師:周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