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營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將原本應該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畸變為一種應試訓練。在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教師是知識的“信息源”,“真理”的傳播者,學生則是“知識的容器”、“被填的鴨子”,沒有充分獨立思考、學習的機會,更不用說有什么興趣了。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敝貜娬{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就意味著我們教師不能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也不能再充當知識的容器,課堂更不能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出題學生做的單一模式,而應當更加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把教師看作課程的組織者,變授受式教學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增強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構建開放的、鮮活的、富于生命力的語文課堂,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參與學習,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課堂教學“活”起來?!盎睢逼饋?,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在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力求以此為出發點,不斷進行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就談談自己在這個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小學生天生好動,有很強的表現欲,一旦獲得一定的成功,就會激勵他們去更加努力地投入學習。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如:我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根據這點,我又安排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選定自己樂于表演的角色來演一演陶罐和鐵罐之間的對話。這一環節的設計一下子將教學推上了又一個高潮。學生們紛紛找伙伴進行表演,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表現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平和,還有的同學甚至加上適當的動作。這樣,學生通過表演再現了課文情境,是對課文的再創造。而且,在表演過程中,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四、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參與、多邊活動的場所 ,學生主體參與是這種多邊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 ,而師生間民主、合作的和諧關系 ,則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而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1.“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2.“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3.“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就可以有效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動”起來了,因而課堂也就"活"起來。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
總之,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教師要徹底摒棄“師道尊嚴”的思想 ,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架子 ,主動親近學生 ,把外在的權威轉化為內在的權威。教師要從知識傳播者過渡到教學活動的指導者 ,進而成為學生活動的鼓勵者。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應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并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更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