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紅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將“實踐與綜合運用”正式列為課程學習內容,國家試圖通過課程的形式,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相關素質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終身學習”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等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人們的認同,新的教育觀念逐步形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已成為新的課程標準之重要內容。
關鍵詞:低年;小學生;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將“實踐與綜合運用”正式列為課程學習內容,國家試圖通過課程的形式,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相關素質的目的。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提出實踐活動課不少于總課時的10%,在今年教育部也提出實踐活動課不少于總課時的10%。
現行的數學教學,一般是以班級為基本的組織形式進行課堂活動。它是把學生個體學習組織成群體學習的一種活動形式。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課堂教學是封閉的,教育活動形式單一,方法呆板,數學學習與生活嚴重脫離,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依附性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終身學習”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等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人們的認同,新的教育觀念逐步形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已成為新的課程標準之重要內容。
由于近年來一直擔任小學低年數學教師,因此我一直在摸索探尋適合低年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下面就來談一談我的做法。
1、在數學課堂中,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為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
在數學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圍繞問題情景進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借助學具操,將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形象化,化難為易的一種形式。例如在“認識物體”教學時,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的操作,將鞋盒、牙膏盒,小正方體,乒乓球等自備學具充分調動一切感官,感受這些形體的特征。并進行“摸物體說特征”的游戲活動,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說,再引導學生將這些自備“學具”分分類,總結出物體的聯系和區別,從而很好地認識長方體有6個長長方方的面,每個面都是平平的;正方體有6個正正方方的面,每個面都是平平的;球是圓圓的,光滑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等基本幾何圖形的特征。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通過各和感官獲得數學知識,不僅對知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其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態度的形成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校園生活中,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為學生知識運用的舞臺。
當遇到課堂上難以描述解釋的數學概念,通過在校園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如 “100米有多長”,先看一看50米的直跑道,有多長,想象一下100米的直線距離會有多長,再走一走50米有多少步,走兩個50米的步數就是大約100米。在“方向和位置”教學中,讓學生繪制學校操場圖,感受到雖然是同一個操場,但大家畫出來的平面圖卻不同,進而體會到方向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形成方向與位置的感受。
3、在社會生活中,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為孩子接觸社會,學以致用的重要手段。
孩子們雖然小,但他們一樣生活在我們的大社會中,所以為孩子提供可以操作的數學實踐活動,讓他們充分接觸社會,并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在活動中感受的“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后,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
(1)收集。以小組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呢?
(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以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節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既愉快又輕松地學到了數學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但了解了社會生活,也體會到在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要用到數學,把本來抽象地數學變成具體形象的數學。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讓數學實踐活動永伴孩子們!
參考文獻
[1]何紅.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
[2]《數學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