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媛媛 彭羽 陳萍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1.第三住院部老年心血管三病區,2.實用醫院臨床雜志編輯部,四川 成都61007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病變所導致的血管狹窄或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的心臟病[1]。CHD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心前區疼痛可向背部及肩部放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2]。近年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療手段[3-5]。因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優勢,已被廣泛應用[6]。有多項研究表明,盡管PCI可明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但在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及不良事件的再次發生上尚不滿意[7-8]。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術后長期的有效遵醫囑服藥,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9]。
常規的護理多在住院期間進行,出院之后即停止護理服務。出院后患者對疾病及術后的認知及依從性相對較低,往往影響了預后,降低治療后的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10]。本研究比較140例PCI術后冠心病患者分別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后的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40例,按數字表法隨機分兩組各70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齡(69.57±4.63)歲;學歷:中小學以下42例、高中及以上28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齡(69.96±4.13)歲;學歷:初中以下44例,高中及以上2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學歷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符合2009年PCI治療指南[11]行PCI的適應證,且均為首次行PCI治療。②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及固定的聯系方式,能配合完成隨訪。③患者年齡均在60~80歲。④入選患者均理解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患者多次行PCI術或其他心臟病手術治療。②患有其他系統或重要臟器嚴重并發病(如惡性腫瘤、腎臟衰竭、血液病等)。③患有嚴重意識障礙或判斷能力低下者。④無法按時參加及接受隨訪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PCI出院護理指導,即在院期間接受常規的健康教育宣傳。主要包括集體式的飲食及用藥指導,并囑其定期檢查。宣傳教育時間均為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持續時間30min。
1.4.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予以延續護理措施,即根據心血管內科專家制定PCI術后相應的延續護理。分別從飲食、用藥、功能鍛煉及心理方面并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個人恢復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法,給予一定的指導建議,重點強調冠心病PCI術后注意事項和相關危險因素,以期控制及降低,并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出院前每周1次,出院后隨訪主要通過電話進行,出院后前3個月每周1次,后9個月每兩周1次,持續12個月。教育內容包括PCI術后患者的合理飲食、合理用藥(用藥情況)、掌握適當的運動量、定期復查相應的生化指標、如何減少疾病的高危因素、如何減少或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及心理衛生教育等。同時和患者及家屬互動,隨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另外,向患者發放健康行為記錄本,指導并記錄日常飲食、用藥、功能鍛煉情況,重點記錄不良事件發生的時間、癥狀、頻次。本研究由經專科培訓的兩名本科以上學歷的研究人員進行,均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1.5 評價指標
1.5.1 康復效果評價指標 主要從患者術后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次數、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數,LVEF)及6min步行試驗(6MWT)的距離進行評估。其中心臟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衰竭和術后再狹窄[12]。
1.5.2 生活質量評價指標 采用美國健康調查簡表(SF-36)調查兩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總體生活質量評分[13]。分別從4個方面共36道問題進行評估,其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6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 觀察組70例患者中有3例發生術后心絞痛,1例慢性心衰;對照組70例患者中出現8例術后心絞痛,2例慢性心衰,1例PCI術后再狹窄,1例心肌梗死。觀察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5.71%(4/70例),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7.14%(12/70例,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n,×10-2]
Table1Thecardiovascularadverseeventsbetweenthecontrolandobservationgroup

組別n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對照組701217 14觀察組7045 71 24 52P<0 05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結果 術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LVEF)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出院后12個月的延續護理隨訪,兩組患者LVEF均明顯好于術前,且觀察組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Table2Thecardiacfunctionofthecontrolandobservationgroup

組別n手術前出院后12個月對照組7039 52±3 4143 44±2 69①觀察組7039 31±3 3649 74±2 88①②
注:與手術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2.3 兩組患者6min步行試驗(6MVT)距離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6MVT距離差異不明顯(P>0.05),出院后12個月的延續護理隨訪,兩組患者均明顯好于手術前,且觀察組6MVT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組別n手術前出院后12個月對照組70184±64223±43①觀察組70182±62②264±69①
注:與手術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2.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在出院時SF-36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在出院后6、12個月后的SF-36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其分數呈上升趨勢,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F-36)比較分)Table 4 The quality of life (SF-36)
注:與同組出院后6、12個月比較,①P<0.05;與同一時間點對照組比較,②P<0.05,③P>0.05
盡管PCI可顯著改善或解決冠狀動脈血管的狹窄而改善心肌供血,但冠脈的硬化及心肌的壞死均是不可逆的,因此術后不良事件的發生仍然存在。其中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吸煙、高血壓等生活方式及不良習慣更是疾病進展的重要原因,而PCI更不是一次性的治愈。且有研究證實其不良生活行為方式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14]。但目前有研究表明,42%PCI術后的患者對其認知較差,術后仍不改變其生活方式和習慣[15]。因此,必要的對疾病認知及適當的不良生活方式改變是PCI術后患者應當重視的,而適當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改善其癥狀,降低治療費用[16-17]。同時PCI術后患者往往需要長期口服抗凝劑等以減少術后并發癥,因而更需要長期專業的用藥指導及護理,故其醫療服務的延續性、協調性問題備受關注。
延續護理是由美國科羅多大學提出并實踐,是指通過制定一套完善的護理措施來保證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轉運時能夠接受延續性、協調性的健康服務,是在醫療機構與患者間建立一種持續的連續,以期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18-20]。目前在國內外均有所開展,已被作為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出院后持續康復的治療關鍵[21]。
本研究發現,經過12個月的延續護理隨訪后,觀察組中,有3例發生術后心絞痛,1例慢性心衰;對照組中出現8例術后心絞痛,2例慢性心衰,1例PCI術后再狹窄,1例心肌梗死,觀察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5.71%)明顯少于對照組(17.14%,P<0.05);手術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LVEF)評分差異不明顯,經過12個月的延續護理隨訪后,LVEF值均明顯好于手術前,且觀察組LVEF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 6MVT距離均明顯好于手術前,且觀察組6MVT距離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護理隨訪對PCI術后患者康復效果有積極影響。同時兩組患者在出院時的SF-36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在出院后6、12個月后的SF-36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其分數呈上升趨勢,進而從患者的生活質量上充分肯定了延續護理隨訪的長期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延續護理隨訪可顯著提高老年患者PCI術后的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Funke-Kaiser A,Mann K,Colquhoun D,etal.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 and its change predicts recurrent major coronary events and heart failure in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the LIPID study[J].Int J Cardiol,2014,172(2):411-418.
[2]董延麗.延續性護理對冠脈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5.
[3]MiriD,Novak K,Kovacevi L M,etal.In-hospital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roduction of PCI in Split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er,Croatia[J].Coll Antropol,2013,37(1):207.
[4]Becker D,Maurovich-Horvat P,Jambrik Z.etal.Metallic taste after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J].Int J Cardiol,2012,158(1):e30-31.
[5]Hofma S H,Brouwer J,Velders M A,etal.Second-Generation Everolimus-Eluting Stents Versus First-Generation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Year Results of the Randomzed XAMI(XienceV Stene vs. Cypher Stent in Primary PCI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2,60(5):381-387.
[6]王麗麗,郭宇.延續護理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14(18):1300-1301.
[7]王慧,陳琪爾,譚堅鈴.冠狀動脈介人治療術后病人生活質量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3,17(12):1689-1691.
[8]崔文章.探析冠狀動脈介人術成功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與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3,16(5):154-156.
[9]張鳳英.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3,14(11):832.
[10] 徐蓓蓓,朱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20(17):104.
[1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4-22.
[12] 陳曉霞.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3,4(2):1899.
[13] 王玉蘭.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9):146-147.
[14] Pauline E,Bernard E.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hypertension in southwest Nigeria[J].J Health Popul Nutr,2011,29(6):619-628.
[15] Davidson PM,Salamonson Y,Rolley J,etal.Percept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ollowing a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cross section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1,48(8):973-978.
[16] Hamon M,Pristipino C,Di Mario C,etal.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radial approach in percutaneou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position paper bu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cutaneou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and working groups on acute cardiac care and thrombos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oIntervention,2013,8(11):1242-1251.
[17] 宋學香,姚輝,張雪紅,等.出院后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康復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4):413-415.
[18] Bradway C,Bixby M B,Hirschman K B,etal.Case study:Transitional care for a patient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Urol Nurs,2013,33(4):177-179,200.
[19] Baldwin K M,Black D,Hammond S.Developing a rural transitional care community case management program using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J].Clin Nurse Spec,2014,28(3):147-155.
[20] Lee J A,Grochow D,Drake D,etal.Evaluation of hospital nurses’ perceived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J].J Vasc Nurs,2014,32(1):18-24.
[21] 董玉靜,尚少梅,么莉,等.國外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