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寅生 河南工業大學
《焦點訪談》在中國廣播電視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在整個新聞評論類節目中,可以堪稱典范。《焦點訪談》欄目的成功需要從受眾心理、邏輯關系、職業道德等多方面去考慮和衡量。一檔好的電視新聞欄目一定尊重新聞規律,為人民服務的欄目。
在新聞節目的開頭往往需要一個切入點來引入整個事件和想要闡明的觀點。這個切入點可以是當下的熱點事件或關鍵詞,也可以是之前的類似事件。《焦點訪談》在對于切入點的處理上充分全面的考慮到受眾的問題,對于作為切入點的新聞事件進行具體的說明和詳細的介紹。受眾具有廣泛性。不是所有的受眾都對某一事件非常地了解或者關注。這時候我們就不能默認為某一事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件。要對這一事件進行具體地講述和呈現。在《焦點訪談》2018年4月27日《守護好一江碧水》這一期節目中,將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作為新聞的切入點,闡述并探究兩年以來長江沿岸省市生態保護情況。同時,說明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24日至26日期間再次深入考察長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的事件,引發受眾對于這次事件目的與意義的思考。這為后面事件的講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對習近平兩次考察長江的事件的說明,讓受眾全面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充分全面地考慮到了受眾的不同人群、不同情況,能夠保證新聞作品中信息的完整性。
在《焦點訪談》2018年5月29日《低速電動車:四不像 三不管》這一期節目中,利用監控和畫外音搭配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兩起具體的交通事故。一起事故是在山東冠縣的一國道交叉路口,一輛低速四輪電動車與一輛小型客車發生碰撞,導致電動車駕駛人受傷,車輛受損的狀況。從事件發生后果的程度來看,是相對較輕的。另一起事故是發生在廣西。一名紅衣女子和一名黃衣女子正在路邊步行,突然,一輛紅色的低速四輪電動車從后方撞上了黃衣女子。事故發生后,紅色的車并沒有停車,而是頂著黃衣女子繼續前行。這一起事故與前一起事故相比,較為嚴重。并且發生的事實觸目驚心。兩起事故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遞進的特征。前一起事故造成的結果是駕駛人受傷,車輛受損。后一起事故發生后,紅色的車并沒有停車,而是頂著黃衣女子繼續前行,體現出紅色的低速四輪電動車駕駛者惡劣的行為。通過這兩個帶有層次性和遞進特征的事例,表現出現在的低速電動車存在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引發對這一事件的探究和評論。《焦點訪談》在這一期節目中,具體介紹這兩個類似事例,以它們作為整個節目的切入點,突出這個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引發讀者的重視與思考。這為整個節目主旨的傳播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在《焦點訪談》2018年5月6日《有機蔬菜有玄機》中,開頭首先介紹了蔬菜的認證類別,這包括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類。并對三種認證類別的要求做了詳細地講述,指出有機食品的要求在這三種類別中是最高的。這種對于開頭信息具體性的闡述,向受眾普及了蔬菜認證類別的相關知識,為節目其他內容的展開做了鋪墊。
因此,在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我們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觀眾對于某一事件、知識、政策是熟悉和了解的。要全面考慮到受眾人群的復雜性,增強新聞開頭闡述的具體性,使新聞成為人民的“新聞”,而不是個別人的“新聞”。
新聞評論類節目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是節目制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影響了節目中的有效信息對于受眾的傳播效果。
以《焦點訪談》2018年5月15日《不堪重負課外班》為例。在導語部分,提出了經過記者調查論證后的論點——現在針對小學生的輔導機構生意火爆,利用的是學生家長的緊張焦慮心態。然后,通過鏡頭表明現在針對小學生的輔導機構非常火爆,收費很高,有很多小學生愿意去上這些輔導班這一現象。并通過采訪培訓機構,展現培訓機構有關人員說服家長報班的借口——有些學校違反了教育部門的規定,依然采取秘密考試或其他方式選拔招錄學生。再將這個借口當做命題,驗證它的真假性。記者首先拿到由培訓機構提供的北京101中學的密考試題,然后向校方詢問其真假性,結果證明北京101中學從來沒有使用過這些試題,從而揭穿了培訓機構人員的謊言。這驗證了針對小學生的輔導機構利用家長的焦慮恐慌心理謀取利益的論點。
在節目的最后,采訪了教育部門的相關人員,對這一事件展開評論。并通過畫外音的形式,對事件的主旨進行升華。
在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焦點訪談》節目的邏輯構思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一般來說,新聞評論類節目在制作時,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淺及深的規律。要以事實為依據,依據事實的邏輯順序進行寫作和編輯,這樣符合受眾對于事實的理解習慣,有利于讓受眾更加清楚地了解節目中的新聞事實,更加理解一期新聞評論類節目所要表達的主旨內涵。在對被采訪者進行采訪時,要有針對性的提問。提出的問題要切合新聞的選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要讓被采訪者清楚明白的知道問題的關鍵所在。在對采訪視頻進行有效地編輯時,最好把單個的采訪剪輯時間控制在1分鐘以內。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讓受眾因為采訪剪輯時間過長而造成視覺和聽覺的疲勞。如果被采訪者所說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我們可以將這些信息進行“分流”。將最合適的、最精彩的、最有力度的一段采訪放出來,其他重要信息,可以寫進配音稿里。改變信息的表現形式,能夠增強新聞事實的表現力度,增強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傳播效果,有利于在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這些制作經驗和方法在《焦點訪談》中有所體現。
談及人物隱私的保護,我們需要去理解電視畫面的作用。電視畫面的拍攝在整個節目的展現中起到了印證事實的作用。如果我們去掉一個電視節目里聲音只看畫面,那么我們不會清晰完整地理解這個電視節目所要展示的信息和要表達的思想。反之,我們去掉電視畫面,只聽聲音。我們能夠獲得節目的有效信息,并且理解這個節目內涵,就好像是廣播一樣。但是,僅僅只有聲音的呈現,不足以讓受眾信服這件事情的發生是真的。這時候就需要拍攝相應的畫面進行去印證這個事件是真實的。而我們對人物的采訪,是利用人物的陳述側面表現事件發生的真實性。
在《不堪重負課外班》這期節目中,為了體現培訓機構生意火爆,拍攝了十幾個培訓機構的牌子、在培訓機構的很多家長、正在上課的很多孩子。同時,我們在拍攝時要有拍攝“牌子”的意識。為了更近一步地調查,體現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和急于去解決的,記者對培訓機構人員的采訪畫面進行了馬賽克的特效處理,這體現了媒體對人物隱私的保護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在負面新聞的報道過程中,《焦點訪談》會使用隱藏記者身份暗訪,對談話進行偷拍的手段。使用這種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新聞報道的鮮明性。在沒有鏡頭的心理暗示下,被采訪者更容易表露自己的心聲。通過給予被采訪者一定的引導和暗示,能夠盡可能地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同時,《焦點訪談》中記者的提問具有冷靜、客觀的特點。我們在采訪過程中,特別是在負面新聞的采訪過程中,我們的采訪不應該具有自己的主觀情緒,要以事實為依據,就事論事。客觀、冷靜的采訪增強傳播效果的力度,能夠影響受眾的心理、態度、行為。
而在《焦點訪談》的采訪中,經常會使用馬賽克保護被采訪者的面部特征,保護被采訪者的個人隱私。馬賽克通常使用在暗訪過程中,一方面,給予了被采訪者個人信息的保護,避免因為負面新聞的報道給被采訪者帶來的生活上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體現了媒體的人文關懷和對被采訪者的尊重堅持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除此之外,在對于比較殘忍的畫面進行播出時,我們要考慮畫面對于受眾的印象以及它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對于較為殘忍的畫面使用馬賽克等特殊化的手段進行處理,充分考慮各方利益,體現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