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霞 山西省晉城廣播電視臺
隨著紀錄片越來越火,其制作技巧也在不斷成熟。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大國崛起》這些大型電視紀錄片的出現,使人們對于紀錄片又產生了新的認知。在這些大型紀錄片中,都采用了比較豐富的故事化敘事手法,使得原本無趣的紀錄片在貼近事實的同時,更顯生動,更具感染力。而且,也使人們開始對其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可以說,在紀錄片的制作歷程中,這種表現手法是其中的一個閃光點,是紀錄片發展演變的一個重大成就。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紀錄片作為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一般以真實性著稱。格里爾遜提出“紀錄片”的概念,指出“紀錄片能保存某種生活與事件的真實狀況,具有檔案、文獻資料的價值性,并能用它來進行教育的宣傳。”如今,信息時代已然到來,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觀看紀錄片,不僅僅只是希望從中獲取知識、增長見識,往往還希望能夠從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由此,紀錄片日益呈現故事化影視化趨勢。
目前,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對于紀錄片故事化影視化的概念并沒有明確的闡述。但是,有這樣一個論述可供借鑒,“紀錄片在保證真實的前提下,對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社會與自然中的人物、事件及其思想文化內涵通過影像的方式進行表現。同時借鑒影視劇的敘事表現手法進行逼真地、藝術地再現”。可以說,紀錄片故事化影視化敘述也是一種藝術的敘事手法,由于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說教,所存在的就是對真實世界的記錄,以及一種更生動的表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紀錄片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1.紀錄片故事化影視化的價值所在
從某個角度來說,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紀錄片的傳播價值得以提高。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其實有絕大部分的觀眾在看電視是所呈現的都是一種有意無意的狀態,而電視紀錄片也不像電視劇那般具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其傳播的效應也就無從體現。而故事化敘事的好處就是,能夠提高紀錄片本身的情節性,比較通俗易懂,也很容易吸引到觀眾的興趣。而這也是目前人們熱衷于故事化影視化敘事手法的重要原因。從某個層面上來說,具有“好看”故事情節的紀錄片,不僅具有著很高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
2.紀錄片故事化與影視劇的差異
習總書記講到,要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講好?紀錄片故事化影視化敘事就是一種有益探索。現在,“純粹紀錄”僅僅是紀錄片創作的一個范疇,而不是紀錄片的全部。可以說紀錄片故事化是為了提升它的可視性,方便觀眾更好地理解和享受。但是,紀錄片故事化與影視劇中的故事又有不同,紀錄片中的故事是實物的,它是在真實的前提下運用故事化的手法藝術再現已有的事件。它是被記錄的真實故事本身與編導創作的結合,這種手法運用的前提是不違背紀錄片真實性這一本質要求。而影視劇的故事虛構成分很重甚至是完全虛構,所以說紀錄片故事化與影視劇創作手法看似有相似之處,但實則本質上區別很大。
在制作紀錄片的過程中,采用故事化的敘事手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視紀錄片對于人們的吸引力。紀錄片的故事化手法主要包括:情節化、懸念、情景再現、補拍擺拍、人物扮演、搬演、聲音處理、節奏把握以及動畫等。但這些手法的運用并非是隨意的,要想故事化敘事手法運用得非常巧妙、收獲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紀錄片故事化”也是國內外紀錄片界當今藝術創作的主要走向之一,紀錄片故事化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敘事的情節化。紀錄片里的“故事”不像電影或電視劇那樣是虛構出來的,現實生活本身就有許多矛盾和沖突。當我們把這些沖突和矛盾進行選擇和概括時,就可能形成既客觀又完整的情節內容,概括說,紀錄片的敘事情節化就在于“發現生活的戲劇性”。
講故事自然離不開情節,情節往往是故事敘事的助推器。它是人物行動的軌跡,也是股市的生命,受眾喜歡看有故事的紀錄片,說到底是喜歡看有因果性、曲折性的情節。作為編導,一定要講究情節的跌宕起伏、注重對情節的尋找,從生活中挖掘出生動典型的情節,從而增加紀錄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一例子說明情節設置)
實際上,在紀錄片故事化敘事手法的表現中,一個巧妙的選題,會對整個電視紀錄片的呈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要選擇最恰當的標題,首先就必須掌握大量的相關材料,根據材料的呈現,來使得標題更加具有代表性。比方說,在大型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一集的選題就不一樣,比方說“家鄉的味道”,或者是“季節的變換”等等。《舌尖上的中國》將全國各地的美食,以及美食的歷史、來源、制作方式等融入到紀錄片當中,將家庭與美食進行連接,形成一種獨特的故事主線。于是,在這樣的表現上,呈現給觀眾的就是一種極為順暢,與生活十分接近的一種有關美食的紀實性表達。這樣一來,人們不僅能夠通過觀看紀錄片感受到各個家庭中的情感,也能夠從中了解到全國各地的美食及制作方法。由此可知,在紀錄片故事化敘事片的制作過程中,巧妙的選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只有選擇最恰當的題目,才能夠起到引領的作用,從而確定整個內容的表達。
關于個性化的敘事技巧,是在各種考古紀錄片中非常常見的表現方式。這種表現方式一般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展現各種人文風貌。在紀錄片中,若是能夠采用個性化的敘事技巧,那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電視紀錄片的可視性。比方說,在紀錄片《大秦嶺》中,其中在展示蔡倫造紙術時,所采用的就是情境再現的個性化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將當時的造紙流程更加具體、直觀地展現到人們的眼前,使人們能夠更加了解這一歷史情境。而且,這種個性化的敘事技巧看起來思路比較狹窄,但是卻有很強的映射能力,能夠將人物的形象、心理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從而產生極好的呈現效果。
針對電視紀錄片而言,細節化的處理是展現導演想法的一大特點。而且,在紀錄片的制作過程中,這也是十分關鍵的地方。只有做好了細節的處理,才能夠使電視記錄片更加豐滿、更加立體。比方說,在紀錄片中,除了對主線要加強呈現之外,對于副線中的人物、社會風貌等等細節做好處理和表現,才能夠達到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紀錄片故事化敘事的制作過程中,既可以單獨使用情節化來表現主體,也可以使用懸念化來呈現故事情節。但是若是能夠將兩者進行有效地組合,則能夠使得故事情節更加生動,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一般來說,在電視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表現中,往往都是一種半開放式的狀態,根據對人物的真實生活的記錄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并且再細化其中的矛盾,使紀錄片更加具有可視性。而在對人物的理解方面,也會更加深刻。(增加一例子說明懸念營造)
總而言之,紀錄片已經成為了媒體表現的一大重要形式。而為了避免紀錄片容易出現的枯燥感,人們也開始將故事化的敘事手法應用到其中,這種敘事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電視紀錄片的吸引力和可視性。在上文中,筆者針對這種故事化影視化敘事手法在紀錄片中的表現技巧進行了分析,但是在現實情況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有越來越多的表現方式運用到其中。只有合理地使用,才能夠使得電視紀錄片的表現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