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波 肥東縣廣播電視臺
媒體融合是在新形勢下傳媒界出現的新的概念,建立在傳播技術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媒體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對電視新聞節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比較多,而且傳播的速度非??欤娨曅侣劰澞恳⒅孛襟w融合,加大新興媒體的平臺建設,利用傳統新聞媒體優勢實現對媒體服務形式的拓展,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新聞體驗。
所謂媒體融合,就是媒介在發展中呈現出一體化的功能趨勢,各種媒介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進而實現揚長避短,形成新的傳播技術。跟傳統媒介相比,媒體融合有著積極的影響,是傳媒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站在狹義的角度對媒體融合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電視與網絡的融合;其二,電視與手機的融合;其三,電視與報紙的融合,當然還有手機與報紙的融合、網絡與廣播的融合等,媒體融合正在快速的影響著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
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電視媒體集圖像、聲音為一體,能夠很好的滿足觀眾的信息傳播需求,具備新聞交流的基本優勢。而且電視媒體跟其他互動平臺能夠很好的融合,讓電視新聞節目在受眾中的影響力保持不變。隨著媒體融合趨勢的加強,電視新聞的服務功能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以微媒體為例,微博是微媒體的一種,其內容分類比較詳細,用戶可以有選擇的關注一些內容,給普通受眾提供了關注名人生活動態的機會,提供了與其互動的平臺,這些服務功能都是電視新聞節目望塵莫及的。互動性的缺失也導致電視新聞在網絡媒體中的優勢不能凸顯,甚至會失去一部分觀眾。
隨著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電視新聞節目要與時俱進就會加入一些比較時尚和流行的元素在其中,比如,在部分地方民生新聞播報中,會出現一些“給力”、“活久見”等網絡詞語,雖然能夠拉近電視新聞節目與民眾的距離,突破原本電視新聞類節目的刻板性,增加了電視新聞的趣味性,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這會讓電視新聞的公信力以及權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有部分電視臺為了“嘩眾取寵”,為對民生類的新聞進行夸大性的解讀,把一些名人軼事、生活瑣事等事項納入進來,甚至有廝打、爭吵等畫面不經過篩選進入到民生新聞的范疇,有種博取受眾眼球的嫌疑。
在新媒體并沒有廣泛應用的時期,觀眾要收看新聞只能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取新聞信息。時效性是新聞的基礎和生命,尤其是媒體融合時代,網絡媒體與自媒體的層出不窮,對電視新聞傳播產生了威脅。電視新聞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就要把新聞的時效性放在首位。但是,電視新聞主要是字母、圖像以及聲音結合的方式,跟自媒體等的發展仍有差距,新聞時效性的優勢不明顯。在媒體融合時代,年輕人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在發生著改變。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喜歡主動獲取信息,不習慣被動的接收新聞信息,這些人會主動通過自己的途徑來獲取新聞信息。電視新聞節目也可以通過媒體融合這一渠道,擴充信息的來源點,電視新聞編輯通過大數據來進行新聞信息數據的整理和分類,在整合大數據之后能夠從中了解受眾的需求,提高新聞信息的精準投放效果,也能提升節目的質量,在無形中擴大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范圍。
傳統新聞信息的生產是通過傳統傳媒從業人員進行開展,受眾的傳播局限在口口相傳方面,互動效果不明顯。對于受眾來說,他們更加傾向于能夠參與到某個新聞事件的討論中,能夠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也想通過討論與深入研究揭示新聞中的相關問題。隨著媒體融合趨勢的深入,傳統互動模式不能很好的迎合用戶需求。新媒體能夠讓用戶隨時隨地參與話題討論,在不同時間和維度空間中來分享和評論信息,能夠產生新的內容。事實上,這種多互動的新聞信息能夠得到用戶更多的認可度,并為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由于新媒體在新聞信息發布和傳播具備很強的即時性與便利性的特點,那么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時候套建立全媒體平臺,方便信息的收集和發布、整理。首先,要進一步完善信息集散機制,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專業的獲取新聞信息。傳統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比較單一,一般都是外派記者到各地宣傳部門,還會有一些熱心觀眾打熱點電話提供線索。而媒體融合時代,除了傳統渠道,還可以在網絡中搜索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資訊。比如,江蘇電視臺的《網羅天下》、河南電視臺的《大象融媒》等,將網絡中具有播報價值的新聞信息在電視熒幕中播報出來,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實現跟觀眾的有效互動。作為電視新聞編輯,要能夠認識到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及時、準確的篩選有意義的新聞信息,把真正有新聞宣傳價值的內容帶給觀眾。其次,積極搜索新聞節目合作生產。一些電視新聞節目會把個人微博、視頻網站的內容整合起來在節目中呈現,這是用戶生產信息的體現。比如,天津電視臺的“新拍客欄目”,就是用戶信息生產融合的開始,逐步朝著集體協作生產新聞的階段發展。
首先,要開發新的新聞樣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要能夠在加快原來的新聞報道模式的基礎上,借助新的技術,從新的角度去挖掘一些新聞內容,其中比較典型的可操作形態就是數據新聞,建立在數據抓取、統計以及分析等的基礎上,呈現出的新聞報道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可視性。其次,深入研究互動傳播。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社會互動傳播格局變得復雜化。電視新聞節目要能夠融合正式與非正式的交流特點,對節目的表達方式進行創新。隨著大眾可選擇的新聞獲取渠道的擴充,對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也在提升,不能千篇一律的傳播新聞,要帶給受眾愉悅的新聞消費體驗。以節目定位為基礎,設計多媒體播報的風格。比如,一些電視臺常見的“聊新聞”重點就在于“聊”,要展示出主持人的親和力,就是在說的基礎上要能夠體現深入化和情節化。在主持人與受眾之間能夠有信息的傳遞和互動,給人平等交流的感覺。
媒體融合豐富了新聞信息獲取渠道,而新聞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等特點也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運營提出了新的挑戰。事實上,不同時間、不同用戶的新聞消費心理也不相同。比如,用戶可能會在看電視新聞節目的同時使用手機刷微博或者使用電腦看小說等,還能在不同的終端之間相互切換。不管是電視屏還是移動屏,用戶的需求都非常明顯,特別是面對涉及到精神狀態以及自我決策等事件的時候,電視新聞的作用無可取代。從這可以看出,不同終端有著不一樣的表達方式,要迎合用戶需求,就要根據多屏不同的特點對相關主題進行立體化的開發,要堅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進行新聞報道形勢的創新,進而改善用戶的新聞消費體驗。
綜上所述,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信息傳播環境的變化,媒體融合能夠相應的降低新聞的獲取與生產成本,電視新聞節目要能夠把握媒介融合的機遇,明確媒介融合對其帶來的影響,積極利用有效資源,創新電視節目,進而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促進電視傳媒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