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雪 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互聯網新聞輿情中心
以昆明市《春城晚報》、《生活新報》、《都市時報》等三家民生類報紙為例,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發現,淺析昆明市民生類報紙的市場情況。
《春城晚報》《都市快報》是黨報旗下的子報;《生活新報》是相對獨立的報紙。春城晚報創刊于1980年,是云南日報的晚刊,是面向云南全省發行,是云南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處于主流報紙的龍頭地位。云南昆明讀者對《春城晚報》的接觸程度最高。在每天閱讀報紙的人群遠遠領先于其他報紙。同時,《春城晚報》覆蓋了更多高素質讀者。據2001年央視調查咨詢中心調查,在昆明地區發行的前10位報紙中,《春城晚報》的讀者群、傳閱率、讀者層次、性別年齡職業結構合理度、讀者滿意度均位居第一。
《生活新報》系中國殘聯系統唯一的綜合性、都市類日報,也是中國殘聯系統除《華夏時報》外的第二張公開發行報紙,由云南省殘疾人聯合會主辦,立足昆明、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是云南及中國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新報》已成為頗具影響力的主流報紙之一,在云南擁有讀者最多、閱讀率最高、讀者忠誠度最高、最具社會責感的強勢報紙。
《都市時報》創辦于1999年1月18日,隸屬于昆明日報報業集團,成為云南省發行量最大、影響最廣、發展最快的強勢主流媒體。
通過受眾問卷調查,目前昆明受眾和報紙的接觸還比較頻繁。總接觸頻率雖然達到85%,但是忠實讀者僅僅為50%,與發達地區廣州的報紙接觸率,總接觸率93%,忠實讀者接觸率為71%,差距甚遠。這個情況充分顯示出紙質媒體在經濟發達和落后地區存在較大差異。
在閱讀時間量方面,昆明本地的閱讀時間主要集中在20到30分鐘時間段。五華區、盤龍區、西山區、官渡區則主要集中在10—20分鐘之間最近一周讀報的名稱。讀報的種類基本以當地的云南省報《云南日報》和本地都市報為主從讀報的費用來源看,云南受眾基本以“自費”為主,占61.8%,省會城市對報紙的認知度更高。
從閱讀的具體內容和頻率看,從總的趨勢、結構、特點看,西部邊疆地區較為關注的信息為國內社會新聞、自然天氣、經濟建設、醫療教育等方面。其中,在社會新聞中,云南讀者關注度最高的是法制新聞類,說明云南讀者的維權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獵奇心理較強。值得一提的是,文藝類的副刊、新聞熱點事件評論、理論文獻、詩歌軟文等信息需求較低。這意味著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大眾傳播媒介不斷發展,傳播技術不斷變革,一方面,讀者普遍將報紙作為獲取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職業愛好,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性別年齡的讀者中,閱讀民生類報紙的內容和頻率,有明顯的差異。
一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層出不窮的時代,報紙因為自身相對靜態的特點限制,在新聞“可視化”發展上短板顯現。在這一背景下,辦好報紙欄目,讓報紙原有的這一功能不斷創新,為版面增色,提高報紙的可讀性,讓報紙在多媒體時代發揮其自身優勢,提供新聞內容的可讀性、吸引受眾關注,顯得更加重要。同時,讀者對引導消費的商業新聞興趣不大,較為反感,因此對民生類報紙的廣告信息的占比,格外控制。與此之外,報紙承載的社會監督、教育警示的功能也要進一步發揮、轉化、保留,使其作為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信息功能得以展現和保留。這一基本結論,在昆明本地讀者中則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
二是按照不同的閱讀需求對報紙進行分層定位。調查中可以發現,讀者的報紙的閱讀動機和內容在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有明顯差異。同時,城鄉報紙閱讀差異也比較明顯。也就是說,不同的社會階層對報紙媒介的需求動機和閱讀內容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進行分層定位和分眾傳播。
三是全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大眾傳媒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讀者生活習慣在改變,80后、90后年輕人對紙媒的興趣較低;報紙自身市場競爭、內容版面因素、價格調整、同質化競爭、城市的改造加速了民生類報紙的危機。當前,受到新媒體影響,報紙編輯需要與時俱進,進行媒體轉型與融合,精準進行受眾定位,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全媒體技術操作,突破傳統采編播的報道方式,打造具體本身特色的全媒體中央廚房,加強市場管理營銷,運用不同的報道模式與手段,將微博、微信、短視頻、H5等新傳播渠道進行報道形式的豐富。對于報紙的編輯、記者的業務能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全媒體記者需求也發生新的變化。民生類報紙更需要在親民性上下功夫,貼近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報道社會時事,抓住社會敏感點,搭建受眾與媒體的橋梁、紐帶與渠道,在信息需求迅速移動化的過程中,尋求新的突破與創新。因此,民生類報紙需要更大程度的變革,報紙編輯更要創新,要以不斷地創新增強報紙的活力和生命力,以之在這場變革的大潮中尋找突破、體現價值。要通過全媒體融合和自辦發行,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穩固核心受眾群,進一步增強讀者粉絲的黏性和忠誠度,同時與現有的競爭主體經過長期的市場競爭,形成相對穩定的競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