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昭 北京市密云區廣播電視中心
所謂播音風格,就是播音員在播音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個性特點和藝術特色。一個播音員的播音風格可以凸顯節目風格,顯示其別樹一幟的獨特個性,直接影響到這檔節目是否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播音員必須與時俱進,形成自己的播音風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自己的地位。
不同的播音員有著不一樣的播音風格,這就形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播音世界。播音風格是多樣化的,體現為以下幾種:
所謂沉穩簡約,就是播音員在播音創作過程中講究精煉、準確,而且處變不驚、沉著穩重。以央視播音員邢質斌的播音為例,她在播音過程中高昂正氣、恢弘大氣、擲地有聲,有著明顯的播音風格。邢質斌的資歷非常深,不管是播報突發事件,還是播報重大政策,她都能淡定從容的應對,還以字正腔圓的發音、簡單大方的形象,獲得了廣大觀眾的青睞。
這種播音風格一般出現在故事講述和紀實新聞的節目中,播音員以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尋常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播音員的氣息比較淺,發音和吐字與日??谡Z狀態非常接近,善于將播音稿件中的長句變成合適的短句播報出來,還比較善于利用聽覺比較容易分辨的詞以及一些生活慣用詞,使觀眾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接地氣”。
與其他播音風格相比,幽默詼諧型的播音風格更容易受到觀眾的青睞。在一般情況下,觀眾是帶著放松的心情觀看電視或收聽廣播的,播音員用詼諧幽默的風格播報內容,更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可。具備這類播音風格的播音員能從容使用幽默語言,可以做到鞭辟入里,對現場的氣氛進行靈活調控。
這類播音員基本屬于學者型,他們的談吐十分深刻,思維邏輯也非常嚴謹。這類播音員不僅擁有良好的新聞素養,同時還能敏銳地感受到真正的新聞,能及時識別有價值的新聞,捕捉新聞,他們目光犀利,闡釋深刻,精辟入里。
除了以上幾種播音風格,還有其他播音風格,比如自然美播音風格、情感細膩型播音風格、說理型播音風格、總之,播音是一門綜合藝術,播音員在播音創作中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至關重要,這樣更能體現個人魅力。
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播音員要與時俱進,積極培養與塑造自己的播音風格,形成自己的特色,以此獲得觀眾的喜愛與認可,播音員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來培養與塑造播音風格:
播音員接觸到的稿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全知全覺,但必須盡量知道的多一些。梅益教授說:“播音員應該有這樣一個勇氣,如果我還不能比稿件的作者知道得多的話,那么我至少不能比作者知道得少。”理解稿件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積累,儲備的多了,在有聲語言表達時,就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有感而發”,進而為形成個性化的播音風格奠定基礎。
播音也要滲透情感要素,方能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試想一下,如果播音時的感受僅僅停留在“感之于外”的階段,甚至只是關注自己聲音、吐字、調值這些技術問題,稿件內容所要傳達的信息就會不理解、吃不透,“受之于心”就無從談起。在新聞播音工作中,如果播音員對于稿件內容不感興趣,不動感情,僅僅是把稿件逐字逐句念出來,那么,傳播效果必然是呆板乏味、蒼白無力的。播音員應接觸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如話劇、歌劇、舞蹈、電影等,儲備情感因子,為新聞報道的情感抒發做準備。這樣,在播報中就能迅速引發具體的感受,情感調動才能準確、恰切。
電視播音員在播音或主持節目以及現場采訪時,不光有聲語言在傳遞著信息,而且其眼神、表情、體態、服飾等,也都在傳遞著信息。后者,我們稱之為副語言。副語言的不同,也成為不同播音風格的體現要素。同是主持“正大綜藝”節目,趙忠祥身體動作幅度不大,肢體動作不多,顯得樸實持重;姜昆則動作頻繁,溢于夸張。這些現實案例告訴我們的播音員,在播音過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副語言,要注意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和體態,給觀眾帶來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在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個人風格。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為播音員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播音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豐富情感,使播報有血有肉,還要適當使用副語,形成自己的特色,為形成自己的播音風格不斷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