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琦 董志山
近期,江蘇省連云港市財政局對全市市級317家二級以上預算單位(含94家一級預算單位)、847名財務人員進行了摸底調查,反映出了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依法依規履職普遍面臨困難。過半數單位將財務職能劃歸辦公室或綜合處等部門,部門負責人多長期從事業務、文秘工作,統籌協調、綜合文字業務能力強,財務知識則相對欠缺,對財會工作缺乏足夠的了解,在資金管理、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等方面政策意識相對淡薄,往往更愿意遵從領導指示開展工作,對涉及的賬務處理、決策合規性、程序合理性等問題,則習慣性交由財務人員善后。財務人員常常在依法依規履職盡責與滿足領導管理需求之間處于兩難境地,對如何平衡二者關系無所適從。
二是職業發展前景相對黯淡。近半數人員年齡在40歲以上(47.8%),其中女性又占近七成,人員結構老化,多處于職業生涯后期,更容易產生“求穩怕亂”心理,普遍缺少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沖勁。逾六成從事具體財會工作人員為科員,晉升壓力較大。隨著各項財經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巡察、審計、財政監督等檢查任務的愈加繁重,財會人員工作負荷和心理負擔日益加大,加之領導關注較少、晉升渠道狹窄、激勵手段單一和追責問責機制愈加嚴格,財會人員對職業發展的前景普遍感到悲觀。
三是財會人員非專業化問題較為普遍。專職從事財務工作的財會人員僅占68.6%,仍有三成多人員在從事財會工作的同時,還要兼職后勤、文印、收發、駕駛等其他工作,這一問題在財務機構未單設的單位尤其突出,致使財會人員分身乏術、疲于應付,無法專心投入龐雜繁重的財會工作,工作效率和質量大打折扣。另外,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具備中級以上職稱僅占40%,初級職稱46.3%,無證上崗(含已取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員)13.7%,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對財經法規和財會業務的理解千差萬別,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單位內部風險防控功能,影響單位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效果,也容易催生各類違反財經紀律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措施建議:
一是科學合理地設置會計核算機構。嚴格按照《會計法》相關規定,統籌考慮部門管理獨立核算單位數量、收支規模、人員編制數量等因素,科學合理設置會計核算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單位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對單位編制少于10人或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條件的,可探索設立聯合會計機構,也可考慮由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等相關單位集中管理財務事項,安排財會人員專司某個或某幾個單位財會工作,建立規范、健全、完備的會計管理體系。對二級預算單位,也可充分發揮一級預算單位作用,對財務核算職能和財務人員實行上收合署辦公,集中核算、統一監管。
二是充分保障財會人員履職盡責權利。預算單位負責人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財經法規業務學習,保持對財務工作的關注和了解,不斷提升單位依法理財用財能力;不斷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健全完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業務操作和財務審核流程;加強單位財會人員隊伍建設,鼓勵財會人員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強化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創造便利條件保障和支持財務人員依法依規履職盡責,夯實單位財務管理基礎工作。
三是拓寬財會人員職業發展渠道。全面落實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相關政策精神,探索建立在地方黨政部門及其組成單位、企事業單位配備具有財經崗位經歷領導干部的機制,在選配資金收支規模較大、下屬單位較多的部門領導班子時,酌情配置具有財經專業背景或財經崗位經歷干部,探索在不同層級黨政機關、不同部門和部門內部建立健全具有財經崗位經歷人員的選拔任用機制,進一步拓寬財會人員職業發展途徑和渠道,讓財會人員對職業有自豪感、獲得感,對職業發展有信心、有期待,在工作開展上有激情、有干勁,充分激發財會人員干事創業動力。
四是加強財會人員任職資格管理。嚴格單位財會機構負責人任職資格,既按照《會計法》選配人員,又注重對其職業道德、法規政策熟知情況、財經紀律遵守情況等進行考核。對財會人員實行分類設崗、綜合培養,注重財務主管、總賬、出納、報賬員等人員財務能力的提升,鼓勵其參加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考評;對未按期考取任職資格人員,酌情采取轉崗、取消評獎評優等措施,切實強化財會人員的從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