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切實推進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2017年末,財政部駐寧夏專員辦在財政部統一部署下,對寧夏自治區有關單位的預決算公開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并將檢查發現的問題和有關建議形成專題材料報送寧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引起高度重視。按照自治區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寧夏專員辦積極指導地方財政部門組織全區各有關單位認真整改預決算公開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就整改情況認真核實、逐一梳理,同時做好政策宣傳,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抓好整改部署。寧夏專員辦向地方財政部門和有關單位詳細反饋發現的問題及認定和處理的政策依據,并注重發揮地方省級財政部門牽頭作用,確保地方財政部門在整改自身問題的同時,一并檢查督促其他部門落實整改,整體推進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期間,寧夏專員辦專門收集整理了有關市縣印發的具體整改方案和措施,積極參與相關單位整改專題會會前討論,對各單位制定的整改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督導各單位對照問題清單積極部署落實整改。
二是指導完善制度。首先,將地方現行預決算公開方面的制度與中央政策和財政部文件相比對,指導地方財政部門完善預決算公開模板。其次,指導各有關單位對照《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以問題為導向,按照“五統一”即“統一公開平臺、統一公開時間、統一公開模板、統一公開形式、統一公開內容”的要求,扎實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最后,建議地方將預決算公開情況納入政府考核范圍。2018年,自治區財政部門印發了《關于做好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通知》,將預決算公開情況納入政府考核范圍,從提高思想認識、細化預算編制、強化工作措施、加強監督檢查等方面對預決算公開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具體要求。
三是優化工作方法。一方面,寧夏專員辦主動聯合地方財政部門,推動建立聯合聯動監管機制、信息共享與管理協作機制。對于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由專員辦與地方財政部門共同把關監督,共同開展政策宣傳;對整改工作不重視、落實不到位的部門,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對口科室收集意見和信息,跟蹤工作進展,逐一指導監督,強化主體責任,確保整改到位。另一方面,建立預決算公開財政檢查臺賬,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逐戶梳理登記,并持續跟蹤,確保問題糾正、整改到位,有力促進地方提高預決算公開工作水平。
(張 舟)
為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構建統一、科學、規范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財政局通過健全機制,細化方案,周密部署,以改革為契機,倒逼財政、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助推政府會計改革落地生根。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該局制定出臺《永州市冷水灘區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了改革的重點內容及任務要求。同時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會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工作機制,配備骨干力量,制訂詳細實施方案,加強統籌規劃、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順利實施。
二是加強宣傳培訓。首先,召開全區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實施動員大會,號召全區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提高認識,加強學習,盡快轉變觀念,積極做好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其次,充分利用紅網、手機報、財政局網站、QQ、微信等媒介,開展多方位宣傳,為政府會計制度的貫徹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最后,采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方式,組織全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準則制度培訓,并指導各實施單位做好新舊準則銜接工作,確保新舊會計制度平穩過渡。
三是加強溝通協調。該局建立政府會計改革工作聯絡制度,著力搭建交流平臺,建立咨詢服務機制,開展跟蹤指導,及時反映和有效解決政府會計制度在貫徹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升財政工作能力。
四是加強督導檢查。強化各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加大對其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貫徹實施相關工作的督促、檢查和考核力度,及時掌握實施進度,發現問題,反饋情況,研究解決問題。以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推動該區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全面貫徹落實。
(顧軍生)
今年7月,江西省樟樹市財政局在開展的鄉鎮“小金庫”重點檢查工作中試水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參與重點檢查,發現了一些明確的線索,達到了預期的成效。具體做法包括:
一是廣泛詢價,確定業務承接方。根據政府采購有關規定,總金額在十萬元以下的采購支出無須通過招投標程序,只需向三家以上相關機構詢價,報價最低的即為中標單位。該局通過網絡搜索在樟附近的中介機構,逐一打電話聯系,詢問報價,最終確定了報價最低的江西奉新大眾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為業務承接方。
二是反復磋商,訂立購買服務合同。為了確保所購買檢查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雙方就政府購買檢查服務的工作標準、質量要求、時間節點等有關事宜反復磋商,最終訂立了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就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費用支付、檢查報告的出具和使用、違約責任等作了詳盡的約定。
三是合理配置人員,組成檢查小組。局機關抽調人員與第三方派出人員聯合組成3個檢查組,每組4人,局機關負責重點檢查的組織協調、質量控制、跟蹤反饋等工作,第三方中介機構負責具體的檢查工作。此次檢查雙方都十分重視,局機關每組派出一名班子成員帶隊,而事務所先后派出10名工作人員,其中有7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冊的執業注冊會計師,力量強大。
四是組織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水平。雖然檢查承接方的業務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以前沒有接觸過類似業務,為此該局專門組織參檢人員進行培訓,重點講解了十八大以來“小金庫”存在的各種形態,查處技巧等,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江西省樟樹市財政局)
近年來,江蘇省灌南縣財政局充分發揮財政投資評審職能,緊抓四個“不得”,促進投資評審工作更加規范。
一是工程概算評審作為最高限額未經批準不得隨意突破。建設單位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審批并立項后,應根據初步設計文件編制項目概算,并報送財政部門申請評審,依據概算評審結論向發改部門申請概算審批。建設項目的概算評審結論,作為工程投資的最高限額,未經批準不得隨意突破。
二是工程預算及控制價未經評審不得進入招標或政府采購程序。建設項目經批準實施后,建設單位應根據施工圖等設計文件編制項目預算,及時報送財政部門進行評審,確定招標控制價。招標控制價為最高控制價,可以適當下浮,但不得上浮。
三是工程變更評審超過標準限額未經現場審核確認不得繼續施工。對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工程變更、隱蔽工程,對單項估算價在5萬元以上的工程變更,要及時通知評審中心進行審核或現場確認。對隱蔽工程要及時通知評審中心進行現場勘查,取得影音資料或現場勘測數據后方可繼續進行施工。
四是工程竣工結算、決算未經評審不得與施工單位工程清算。工程竣工結算的評審結論,作為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辦理工程款結算的依據,凡工程竣工結算未經財政投資評審的,有關單位不得與施工單位辦理工程款清算。
(張梅林)
今年以來,湖南省汝城縣財政局不斷加強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規范投資評審行為,全力服務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切實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明確評審范圍。凡使用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必須辦理財政投資評審,具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項目:土建工程、安裝工程、裝飾工程、仿古建筑、園林綠化、給排水工程、土石方工程、電力工程、公路、橋梁、農田水利建設等。同時,推進“放管服”改革,縣政府投資建設工程項目評審起點調整為預算金額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
二是嚴格評審程序。項目單位根據項目資料,報財政局申請項目預算評審。評審項目遵循“先評審、后招標”“先評審、后下達預算”“先評審、后撥款”“先評審、后批復決算”的程序要求;項目單位堅持“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預算”的原則,按照核準批復文件的建設內容、規模、標準使用資金。建設項目不搞超計劃、超批復資金或無資金來源負債建設;原則上堅持事前預算評審,建設項目財政評審杜絕“先上車,后補票”。
三是強化中介機構管理。進一步加強“編審合一”中介機構管理,提高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嚴格考核,優勝劣汰。規范入庫造價咨詢中介機構預算編制管理,每個項目力求做到項目預算資料完整,預算編制報告準確,預算書項目特征表述詳細,工程量計算依據充分。嚴格執行預算編制三級復核把關制度,確保出具預算編制報告的準確性。入庫造價中介機構編審預算堅持實事求是及“不唯增、不唯減、只唯實”的工作原則進行預算編審。
四是加強項目監管。縣財政部門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加強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監督與指導。建立財政投資建設項目全覆蓋的監督檢查機制,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情況、預算結果、財務檔案實行定期與不定期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嚴肅處理。各建設單位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和要求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嚴禁拆分項目規避評審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