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在針對網絡輿情的管理過程中,為了能夠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高校積極地開展相關的活動,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網絡輿情的主要發展方向,從而使其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校園生活。本文對網絡輿情進行了簡單概述,并對大學生的網絡輿情引導工作進行了必要的對策研究,有效幫助了大學生正確面對網絡輿情,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
網絡輿情指的在網絡上社會問題的看法,是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更新頻率短,波及范圍大等特點,公眾通過網絡能夠對生活中出現的某些現象發表自身的看法,并且形成了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言論和觀點,這些就網絡輿情的基本內容。網絡輿情借助互聯網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事件的發酵、分析和評論,并對較大范圍內的民眾造成影響。總體來看,由于發布平臺是借助網絡進行的,因此網絡輿情具有分散性、不易掌握的特性,由于網絡實名化并未普及,甚至可以匿名進行言論的發表,而平臺的監管也十分不到位,這就為高校的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各種復雜的影響。
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思想已經日趨成熟,但是社會是十分復雜的,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更深層的理解則是在大學生踏入社會之后才能夠得到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讓大學生思想狀態處于不穩定期,容易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或者觀點,從而形成自我認知。而網絡輿情自成體系,特別是一些不良輿情的發展,脫離了社會的正常軌跡,具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士,能夠非常容易地進行篩選和過濾。但是,在校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在一些自成體系的社會不良輿情面前,無法利用自身的知識進行有效過濾,而社會經驗又不足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認知。因而,在校大學生極其容易遭受到不良輿情的影響,甚至成為其傳播者和擁護者。
高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對大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但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勢頭迅猛,在一些主流媒體的推動下網絡輿情也為傳播正能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網絡輿情的有效發展,讓大學生對時政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以積極參與到對熱點信息的討論中去。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我國一些基本政策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幫助大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市政。使學生能夠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從而使高校能夠培養出熱愛國家的優秀人才。另外,網絡上傳播的一些見義勇為的行為,也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追捧,成為了學生爭相學習的榜樣。可見網絡輿情的發展對于高校大學生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網絡空間本身具有隱蔽性、虛擬性等特點,這些也對網絡輿情管理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因此導致網絡上信息發布的隨意性大,對發布人員的束縛小,犯錯成本低廉,導致了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虛假信息,影響著網絡環境的世界的凈化。更是由于網絡的傳播速度快,導致一些危險不實的言論往往造成巨大的危害,影響著人們的視聽。各種輿論信息相互交錯,讓具有社會經驗豐富的人士都眼花繚亂,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學生了。例如,早在幾年前,山西省的“地震”謠言,就造成了近百萬的居民走上街頭躲避地震,一時間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其中查明造謠者共有5名,其中就有一位20歲左右的在校大學生,在貼吧發帖稱地震屬實。最終被行政拘留5日。在這個事件中,該學生行為就受到的網絡不良輿情的蠱惑。短時間內對數以百萬的居民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信息的發布要得到監管,才能夠獲得正能量信息的有效傳遞,避免一些負面的輿情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一定的沖擊,從源頭杜絕不良信息的傳入。而正規平臺的構建能夠有效地引導網絡輿情工作,因此高校要依托本身的官網作為主要的陣地,豐富學生的網絡生活,以多元化的信息發布構建具有親和力的權威平臺。使其能夠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積極有效地針對網絡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輿情進行深入剖析,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學生們對網路輿情清醒進行認識,為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提供一片凈土。當然,在進行平臺建設的時候,要結合大學生關注熱點信息,并有效地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從而能夠積極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和網絡生活,成為真正影響大學生的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平臺,使網絡輿情能夠在學校和相關專業人士的監督下進行,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價值觀。
不僅要做好網絡輿情的引導和監督,更要積極地聆聽學生們的積極反饋,通過建立良好的意見訴求表達機制,讓學生能夠對各種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學校也可以安排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教師進行專業性解答,幫助學生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從而不會被不良的輿情所左右,增強學生自己對網絡輿情的辨別能力。進一步讓網絡輿情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而不是消極負面的。在聆聽了諸多學生的意見后,減少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作為大學生更應該積極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貢獻,避免我國的企業命脈受制于人,實現獨立自主。經過正確的輿情引導,讓大學生更加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使該校的大學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科學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去。
在面對網絡輿情帶來的危害過程中,學生作為主要的參與者,從根本上來講,在于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和辨別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為了能夠保障學生在網絡生活中能夠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對大學生展開一定的培訓工作,使其能夠對其中不良信息進行有效鑒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降低網絡不良輿情對學生的危害,從而有效地完成對不良信息的鑒別和排斥。因此,高校應從學生的素質教育上著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使其具備對網絡輿情的一般分析能力,如一些信息的發布源是否權威,其中的知識和信息是否違背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等等,通過這些技巧的有效傳授,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對網絡輿情有著深入了解。并在進行學習生活時,能夠有效地避開一些不良輿情的影響。
在校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輿情的蠱惑,從本質上講,還是思想政治素質不過關,對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政府的信心不足,才容易接受一些非主流的思想,甚至是偏激的思想浪潮。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思想上能夠擺脫自身的局限性,更好地投入學校的學習中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失于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因此,需要思政教師根據網絡的基本特點合理地組織相應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完成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思政教育的視頻進行適當放映和講解。以圖片、影像資料的形式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總之,在進行大學生價值觀構建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輿情積極的一面。在高校的指導下,建設正規平臺充分引導網絡輿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并建立學生意見反饋機制,聆聽大學生的基本訴求。還要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