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廣播電視臺,江蘇 常州 213000)
做了多年的訪談節目,從原先的廣播直播,到現在的同步網絡視頻直播,節目的很多方面都有了質的提升。它是一次對訪談雙方交流過程的完整記錄和真實還原,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突破了人際傳播的局限性。而受眾的品鑒水平也在不斷變化,除了內容的精彩有看點之外,欣賞更加具有個性特點的主持風格。
從主持人的角度來談一談主持的藝術。
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所占據的位置和影響力是相當重大的,串聯的結構章法、語言談吐、節奏的把控和整體的駕馭能力,甚至包括個人的服飾造型,都是節目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一個主持人在其節目中所發揮的自身的人格魅力越大其對節目的影響力就越大。同時,主持人個人的發展與成熟也影響著節目的發展與成長,要想提升一檔節目的整體水平最關鍵的就是首先應該提升主持人的水平,發揮主持人自身的風格特點。
語言可以體現主持人的一個文化內涵,同時語言也是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也是傳情達意的重要載體。一檔節目的成敗很大一部分在于語句的表述是不是準確和是不是能順暢地傳遞信息,基于此,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要做到規范和嚴謹,主持人個性化的語言風格主要表現在,清晰的思維、鮮明的視角、獨到的見解、理性的構思、獨特的感受。
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簡潔、語意明白、通俗易懂、合乎規范,把每一個客觀觀念表達連貫得體、沒有錯誤,要求要做到得體清晰連貫、概括簡潔精練、準確貼切犀利、生動含蓄明快、觀點鮮明、是非清晰、褒貶明確。作為主持人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能,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主持人特色風格的形成的一項重要因素。主持人最看重的就是其語言的表達能力,同一事件,他遣詞造句的能力和觀察視線的角度能帶給受眾不一樣的感覺和領悟。
知識的積累,可以打造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而閱歷的積淀,同樣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作為一位新聞從業人員,我們都知道,鮮活的新聞不是靠在辦公室苦思冥想出來的,而是在同各行各業的人物交流中獲得的。我看到我的一位同行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名年輕記者,下基層的這些天,同鄉民的聊天中,我在田間地頭思考了平時思考不多的事情,豐富了我的記者生涯,也增添了我的人生閱歷。這么多天的基層采訪,讓我意識到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更好地體現出媒體的社會責任,我們的報道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獲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想當年入行之初,前輩老師教導我們要做“記者型主持人”,要采訪,要寫稿,然后在話筒前把作品完整呈現。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記者型主持人更像是一個講故事的人——用個性的語言講述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起承轉合娓娓道來,帶領受眾進入故事發生的空間。最后再理清思路,給出觀點,或者并沒有結論,引發大家的思考。受眾通過這個過程,把握事件繁雜的信息,并產生自己的思考。現在,我發現自己深深地得益于當初的基本功的訓練和積累。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在話筒前有鮮活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才能做出真實、有分量的節目來。
首先是對需要采訪對象的認知。多年的訪談節目經驗告訴我,其實,訪談往往是從第一個電話就開始了。對方的言辭談吐、觀點風格,在電話里基本上可以略知一二。相關問題的詢問,對采訪對象話語的記錄,對采訪者的細致觀察,從而思考采訪者的內心世界,然后通過筆記先將采訪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厘清相關的觀點。
收集被采訪者的基本資料也是做好訪談節目的一個關鍵步驟。具體到對其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或文化程度等方面進行詳細了解,如果是公眾人物,尤其是娛樂明星,還要加入適當的緋聞八卦,才能在訪談過程中適當“加料”,不失時機拋出“綿里藏針”的問題,與被采訪者在有限的節目時間內,進行順利有效有趣的溝通交流。
除此以外,平時做好相關的理論和政策準備,必要的知識儲備,收集相關資料,熟悉和研究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生活習慣。研習心理學知識,把握對方的喜好,找準對方的心理動向和弱點,都會大大增強主持人在訪談過程中對節目的掌控力。
訪談開始,我們在充分了解談話者的基本情況后,可以先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切入。比方,對方的近況,對方的研究成果和最近獲得的獎項,如果是外地來的,可以聊聊對本地的印象,拉近和被訪者的距離。比如,我最近做的一檔“名家會客廳”的訪談,這是一檔和戲曲名家的對話。上一期的嘉賓是錫劇界的領軍人物、人稱“錫劇王子”周東亮師徒走進直播室。當時他的一部4K電影《珍珠塔》剛剛殺青沒幾天,而且他本人在拍攝的過程中,下巴受傷,縫了幾針。所以,就從電影拍攝的辛苦開始聊起,同時轉達了戲迷對他的問候。被訪者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很興奮地就開始聊了起來。但是我沒有跟他多聊,其實我們更想拋出的是后面的系列問題,所以熱場就以“祝電影票房大賣”順利轉入下面的問題。把控好整體的節奏和嘉賓的情緒,可以讓訪談節目精彩有看點。
經常看到一些主持人一開始采訪就唐突提問,會讓被訪者反感。所以要掌握技巧,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漸進的采訪方式有利于雙方進行愉快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訪談重關注人物內心世界,其精神品格、人生感悟、取得成就的心路歷程、人物的獨特風貌都將給受眾以生動感人的啟迪。
對被訪者性格的把握也很重要,對方是內斂不善表達的,要放慢節奏;對方是外向開朗的,可以大膽進行提問,包括一些敏感的話題,一些尖銳的問題。
訪談過程中,我的經驗是: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交叉進行。開放式問題適合回答一些面上的問題,比如總體趨勢等等,使被采訪者的回答有一定選擇性。封閉式問題是讓被訪者非一即二的回答,會很有挑戰性。兩者的交叉提問會讓整個訪談過程具有節奏感和張力。
觀眾觀看網絡同步視頻直播的過程也是訪談雙方進行交流的過程。好的訪談是以語言為橋,進入采訪雙方的深層思維空間。
對于直播節目主持人而言,要控制節目的節奏,適時提問,適時疏導,要善于靈活掌控節目中的每個環節,運用嫻熟的訪談技巧,具備獨特的思維方式,讓嘉賓暢所欲言,在有些環節又要適時打住,巧妙引導轉移話題。談話的雙方是一個整體,刺激與反應互為因果。會讓大家緊隨主持人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最終完全領悟主持人揭示的主題,讓整檔節目的主題鮮明,觀點清晰,也讓節目現場的氣氛更活躍,討論內容更深入,節目也就更具魅力。
現代受眾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但親和幽默這個特性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喜愛。親切感是主持人被受眾接受的前提,它可以消除嘉賓的緊張情緒,排除交流上的阻礙因素。作為訪談節目主持人,具備幽默感也是吸引受眾的一個法寶。幽默不同于耍貧嘴,它是內在自信的一種反映,一份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直接體現。幽默感能構建和諧、輕松理想的談話環境,可以化解尷尬,突如其來的狀況也隨時可以應對。
一檔平等真誠的訪談,在交流中要做到有效和得體。換位思考,尊重被采訪者的人格尊嚴,不因對方身份低微而瞧不起他人,也不因被訪者位高權重而諂媚屈尊。
訪談節目的視頻直播,時間的掌控也相當重要。要引導嘉賓用最簡潔的話表達內心的想法,同時主持人也要力求用最簡練的語言對節目做總結,提煉主題,畫龍點睛,讓整檔節目渾然一體。
想要做好訪談節目,需要主持人長期的經驗積累,同時投入無限的真誠與熱情的態度,才能提升自身的主持境界,也提升整檔節目的品位,讓欄目和主持人相得益彰,共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