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濱
(魯北晚報社,山東 濱州 256600)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都市報在我國開始盛行,也使得我國的報業迎來了一場全新的改革之風。都市報在此后的十年當中迎來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的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在不斷提升,所帶來的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都市報的受眾群體正在不斷縮小,行業市場的整體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很多都市報開始打價格戰以及服務戰等等,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都市報的運行成本,但往往最后帶來的效益并不理想。
在現階段,都市報發展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來自于三方面。第一,如何與國際接軌的挑戰。對于現階段都市報來說,能夠盡快地與國際進行接軌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媒體的大門應該向世界敞開,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這對于現階段都市報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第二,新媒體帶來的挑戰。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提升,新聞傳播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這對于行業發展來說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變,海量的實時信息以及互動的傳播方式使得都市報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互聯網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有著諸多好處以及優勢,例如互聯網的新聞信息時效性高并且可以容納海量信息,同時,互聯網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還有很好的參與性,可以使得觀看新聞信息的受眾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討論當中去,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及看法,使得受眾主觀見解得到表達,滿足了受眾對于事件的評論欲望。這一點是傳統的都市報所無法達到的。第三,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在同一區域內,如果有兩家或者是更多的都市報,就會導致行業內的競爭激烈,這也就使得都市報必須不斷進行創新,實現與時俱進,這些都是新時期都市報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當前,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以及科技的發展水平都在不斷提升,我國新聞行業也進行了多次改革,隨著報業改革不斷深入,市場化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其產業化及利益化的形式完全得到了突顯,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種轉變最為明顯。但是都市報行業之所以發展成為當前這樣,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對其進行細致化的分析,可以將其分為宏觀決定因素以及微觀決定因素兩個方面,是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實現的。
首先,從宏觀意義上來說,我國都市報過去表面的繁榮是發展的假象,會使人們對行業未來的處境掉以輕心,從都市報行業發展的歷史階段看,還沒有真正經歷過自由競爭的市場洗禮,導致突然將整個行業擺到市場需求的面前,行業的整體運行以及發展一定會受到影響,會感覺不自在。都市報在創造過輝煌之后,進入到行業發展的瓶頸,在思路上開始變得有些凌亂,很多業內的采編人員表示當前的受眾品味很難把握,在新聞信息的關注方面具有很強的多樣性,而紙質媒體的新聞內容承載是較為有限的,很難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其次,從微觀意義上來說,可以發現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都市報的內容以及風格的定位方面較為相似。很多都市報在內容選材以及新聞定位方面較為接近,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新聞內容的同質化,也就使得各家都市報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再加上很大程度上都市報的經營手段較為相似,主要表現在編輯思路和受眾群體定位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其形式變得相對保守,并導致關注的人越來越少。這一類的都市報大多是以社會性新聞事件為主,這樣的新聞趣味性不強,在很多時候由于跟人們日常生活關系不大,這也就很難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并且由于是社會新聞,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其價值取向較為相近,受眾在對其進行閱讀的時候經常會有千篇一律的感覺。
第二,在內容的選擇方面,所涉及到的內容都有一定的重合。對于同一城市來說,每天所發生的新聞事件是較為有限的,再加上同一城市中分布著幾家都市報,采編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編輯制作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不同報社新聞相同的情況,這從受眾看來,在對新聞的渴望上就會有很大的銳減。新時期的受眾已經逐漸成長為獨立自主能力相對較強的個體,已經對都市報的風格及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厭倦,加上網絡新媒體的作用,使得新聞信息的來源變得更加多樣化,內容涉及方面也更加廣泛。此外,在網絡上進行新聞觀看以及閱讀通常不會收費,同時網絡的便捷性遠遠超過紙質媒體。以上這些原因都使受眾整體審美取向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也就造成了都市報與受眾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
第三,很多新聞開始追求片面的、短暫的轟動,從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新聞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會使很多都市報不顧及社會效益,為了博取受眾眼球甚至使新聞違背了原有的真實性原則,對于新聞事件來說,一旦失去了真實性,新聞報道也就完全失去意義。
想要確定都市報未來的發展模式,就應該對現階段的發展模式進行分析,從現階段的行業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市場的變化也是很快的,很多都市報很難找到市場上所流行的“賣點”到底在哪,對受眾進行重點關心的時候,往往又會忽略新聞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從而只是注重選擇那些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的新聞,這也就導致了新聞傳播具有了片面性,同時也使得新聞事件缺乏應有的厚重感以及嚴肅性,這樣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損失一些都市報的忠實受眾,使新聞報道變得庸俗化,失去了新聞報道本身的意義。
從新聞報道的整體運行風格來看,都市報一貫主張“平民化”的報紙風格,但是由于最近兩年受到市場大環境的沖擊,都市報也不得不進行自身運行模式及風格的轉變,曾經的“平民化”已經開始逐漸向“庸俗化”靠近,從曾經的“通俗”變成“膚淺”,但即使是這樣,也并沒有給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以及經濟利益。
從報業整體的發展規律來說,一份報紙往往要經歷幾十年的磨礪才能夠真正地走下去,從而更好地體現自身的人文價值,對都市報來說,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之內曾經有過輝煌,現階段所面臨的是輝煌之后必然要經歷的羈絆,相關從業人員應該擺正心態,都市報的未來發展依然存在相當大的空間,無論到什么時候文化總是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以及興趣。短暫的低迷期,正是行業反省自己并且制定未來發展方案的好機會,應該考慮到受眾群體的建設,同時要將受眾群體進行判斷,一份都市報不可能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受眾,只有找到有針對年齡階段的受眾,才能夠使都市報的發展變得更加穩健。
都市報未來的發展應該告別當前新聞傳播方式,對于新聞傳播來說,其目的是為了喚醒人們心中的正能量,同時也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但是當前很多新聞傳播并沒給社會帶來正能量,反而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虛假新聞的報道對于社會有嚴重危害,人言可畏并不夸張,有一些都市報為了經濟效益就將社會效益拋之腦后,對于可能會帶來的危害全然不顧,最終導致假新聞泛濫成災。假新聞的播報不能僅僅是受到社會的譴責以及輿論的譴責,必須將其上升到法律的層面,這樣才能夠真正起到治理假新聞的目的。
未來一段時間,都市報想要得到較為理想的發展空間,就應該對原有的運行模式進行全方位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現階段人們的需求。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入手:第一,要實行紙媒與電子媒體共同傳播的方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對于新聞以及信息的渴求變得更強烈,都市報想要在行業內獲得一席之地也必須適應現階段的時代要求而做出一定的轉變,都市報可以將一次采集的新聞多次加工,通過“兩微一端”以及傳統發行渠道發布新聞,這樣一來,可以滿足不同閱讀習慣的讀者對于與新聞信息的需求,同時也使得都市報的發展逐步多元化。第二,對都市報的精神內核進行精準的掌握。都市報在一些地方求新求變的同時,要有另一部分秉持傳統,保留都市報那些優良的基因,并且要對其進行發揚,都市報不應該總套話,應該敢說真話,真正地做到替時代發聲,要站在黨和人民這一邊。這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都市報的明天會更好。
按照市場發展規律,新聞傳播的方式變得越來越細化,這也就會使得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對都市報來說,是在大數據時代下還在堅守的傳統紙質新聞媒體,想要滿足現階段多樣化的大眾審美需求,就要與時俱進,適應種種的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