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霞
(大同市南郊區圖書館,山西 大同 037001)
公共圖書館是主要為區域政府提供資金建設的、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文化服務機構。其不僅是歷史文化遺產的主要保存機構,也是各類現代文獻信息、科技咨詢的主要查閱場所。公共圖書館通過在傳播精神文明、科學文化知識方面職能的執行,可滿足大多數基層群眾對于文獻資源的需求。而在網絡發展、信息爆炸式增長的背景下,若想保證公共圖書館穩定發展,就需要對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進行適當創新。
免費開放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實現的主要特點。在以往公共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由于管理理念、管理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公共圖書館陷入了管理誤區。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以后,中共中央政府提出了全面覆蓋公共文化圖書館的要求,并要求公共圖書館為基層群眾提供平等的文獻資源供給服務。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國進入了文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如在2006年初,大同公共圖書館就對老年群體、殘疾困難群眾提供了閱覽室免證服務,獲得了區域內基層群眾的大力歡迎。
在近幾年發展過程中,大同云崗區公共圖書館進一步擴展了服務方式,如針對老年群體、殘疾困難群眾專門設置了對應的服務方式。并聯合大同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開展了“帶領殘疾人進入公共圖書館”等活動。通過科普類、歷史傳記類、醫療衛生類、文學盲文類文獻資源及數字化有聲讀物的分類建設,在區域特殊教育機構與公共圖書館之間構建了良好的圖書溝通站點,整體服務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在數字化環境中,公共圖書館管理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總分館制度建設等。區域內公共閱讀資源逐漸實現了集中管理,統一的文獻編目、采購、配送運輸、通借通還、培訓指導模式的運行,也為云崗區公共圖書館各項資源格局的社會化運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為了促使更多的讀者進入公共圖書館,也為了滿足基層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基層人民群眾提供了充足的文化權益保障。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應樹立文化品牌意識,打造公共圖書館精品服務理念,為基層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充分保障提供充足的支撐。在具體文化品牌的宣傳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應以“平城講壇” “同圖展覽”這兩大品牌為主導,逐步引導基層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生活觀。通過集體積極向上生活情操的培養,為整體城市公民素質的上升提供依據。一方面,依據區域基層群眾興趣特點,在“構建文化交流平臺,發揚區域文化”這一理念的主導下,逐步擴展區域文化體系。豐富區域文化內容,在國學、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增設區域歷史故事、文物古跡、長城、民俗、思維科學、環境保護、書法、文化教育、郵票收藏等區域歷史及地域文獻資料。同時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也可以邀請專業人士,通過主題講座開展的方式,為基層人民群眾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幫助。
另一方面,依據現有設備,借鑒以往“古都新韻”影像展舉辦經驗,可開展“紀念建黨書面展” “××攝影作品巡回展”等圖片展覽會議,結合分時段、分頻次數字化網絡連接點管理,進一步豐富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
對于除國家級以外的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而言,其內部組織機制的更新調整,需要依據知識經濟時代的對于文化資源建設的新要求。摒棄以往文獻采編、流通部門獨立運行的管理模式,而是通過數據庫建設、文獻采訪等機構的更新設置,進一步鞏固公共圖書館服務架構。
首先,針對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縮微資源、數字化網絡數據、音像資料為一體的資源管理情況,在文獻采編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可進一步細化文獻采訪模塊組織架構。在具體文獻采訪細化設置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內部人員編制、人員工作經驗及圖書館館藏資源規模為依據,在優選優用原則的指導下,選擇業務能力強的工作人員,進入文獻采訪加工及數字化文獻資源庫建設模塊。
其次,為了提升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管理效果,公共圖書館可針對圖書館現階段服務客戶特點,設置專門的讀者服務機構。同時為了最大限度提升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內部資源文獻利用程度,在前期圖書館服務工作內容設計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可設置不同主題內容閱讀活動,并依據階段圖書館讀者文獻閱讀需求,設置館外設點送書、社會講座等方式,提高社會大眾對公共圖書館的認可。
最后,組織機構是公共圖書館管理活動有序、合理進行的主要依據,以往公共圖書館從上到下縱向直線管理的形式,并不能有效保證公共圖書館管理效益。因此,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應在重組、調整思維的指導下,采取橫向扁平式總分管理模式。在總體公共圖書館運營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獨立小模塊公共圖書館的建立,達到水平管理的目的。在這個基礎上,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可進一步更新內部人員組織形式,構建主管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人員管理機制。同時在公共圖書館覆蓋區域內,設置“創新獎”,鼓勵區域工作人員提出創新建議,為整體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的創新提供充足的支撐。
一方面,在人員管理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依據現階段數字化圖書館管理特點,在以往績效管理方式應用的前提下,將聘任制、崗位管理制度納入公共圖書館績效管理過程中。保證圖書館管理制度與圖書館內部人員工作模式相適應。
另一方面,在公共圖書館常規管理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依據公共圖書館與區域群體之間聯系情況,構建以讀者為主的意見反饋機制。同時,為了保證潛在讀者群體的有效開發,公共圖書館可組織館內工作人員主動進入社區開展文獻資源宣傳服務。并根據區域群眾需求,開展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文化主題活動,進一步延伸公共圖書館管理區域,促使公共圖書館與外界環境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實現單位效益與社會效益、服務工作與社會責任的協同統一,為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導。
為了保證區域群眾可以接收完整的知識資源服務,公共圖書館在向社會區域群眾提供知識、信息資源服務的過程中,應依據知識型社會創建目標,最大程度利用自身職能,將服務社區作為階段管理主要工作。如在公共圖書館公共服務窗口開設的前提下,公共圖書館應加大圖書外包這一新型管理方式管理強度,從外包招標條件、數據服務管理、圖書館采集要求等方面全面分析,實現精細化圖書管理,為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效率及質量的同步提升提供依據。其中在公共圖書館外包前期管理過程中,針對公共圖書館在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方面的缺失情況,公共圖書館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法》 《圖書館質量管理規定》等文件的要求,結合圖書采購特殊性,對投標人資質、采購技術要求、書目數據要求進行合理設置。如在書目數據加工階段,可要求書籍供給方在書籍中間位置粘貼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防盜磁條,并在書名頁下端空白位置或者倒數第一頁上方空白位置張貼書籍保護膜等。
在圖書運輸管理過程中,若出現錯裝、損壞、數字光盤缺失等情況,書籍供給方應無條件替換。若出現嚴重損失,公共圖書館也可以根據合同內容,解除與相關書籍供給人員的合作,并要求書籍供給方根據書籍價格,提供經濟、法律方面的責任。
此外,在外包合約完成后,公共圖書館可對外包服務商進行評價,嚴格控制外編數據文獻目錄、機讀目錄格式、文獻標引規范,為后期業務外包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參考。
綜上所述,圖書館管理創新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圖書館內部資源利用效率,為公共圖書館管理效益的提升提供依據。因此,在公共圖書館管理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應依據階段圖書館內部、外部環境的變化,在現代化管理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創新管理組織機制及管理方式。結合遠程通信技術、數字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推動傳統圖書館向全球一體化、數字化圖書館轉化,最大限度保證區域公共圖書資源的溝通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