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寧夏 銀川 750000)
新傳媒時代,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受眾的閱讀方式也隨之變化,對信息的呈現形式傾向于圖片和視頻化,對媒體報道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信息的權威性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鑒于以上,黨報的經濟報道必須緊貼這些改變,借助新媒體平臺,實現報道形式和傳播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大眾傳媒時代,黨報經濟新聞報道多是政策性解讀、大主題的報道,與受眾的生活聯系不夠密切,新聞稿件內容顯得“高高在上”。新媒體平臺的發展一方面給了人民群眾更多發表自身需求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為經濟學專家、學者發表自身研究內容以及對新聞事件分析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空間。借助新媒體平臺,黨報編輯能夠更好地了解經濟學專業知識,拓展自身報道主題的選擇范圍,做到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從而提供更加專業的新聞報道服務。
黨報經濟新聞報道改革,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真正做到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當下人們的生活已離不開網絡,離不開各種社交平臺,這其間蘊含著豐富的經濟素材,經濟報道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聽取群眾意見,選擇群眾迫切需要的信息內容作為報道的主題。
如在2018年10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物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報道選材背景為網上熱議的“油價四次的持續增長”,通過現階段中國市場需求結構以及生產發展狀況分析,明確油價多次上漲的原因,并就人民群眾迫切關心的生活中糧食、蔬菜等價格走向進行分析。這種報道來自社交平臺人們對焦點問題的議論,觀點也取自網友的熱議,其理性的分析也是為了“平息”網友對事件的關注。
新媒體時代,受眾擁有了更多的信息獲取渠道與自身觀點的表達平臺,輿論多元化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為黨報豐富自身職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眾的意見看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黨報的經濟性新聞報道中,要注重民意調查,增加黨報媒體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有益于推動黨報形成輿論陣地,更好地發揮黨報“輿論引導者”的作用。
比如在進行一個經濟事件的策劃報道時,可以把關于這個現象的受眾調查、分析,作為一個板塊,真實反映讀者的所感所想。這時諸如建立微信群、公眾號留言、問卷小程序等,通過這些新媒體的平臺,進行資料的搜集和統計,使經濟報道更具貼近性和互動性。
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出現與發展,拓寬了黨報編輯獲取新聞素材的途徑;也為記者編輯處理稿件提供了新的視角,受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本身也為經濟報道提供了鮮活的素材,這些為經濟報道的貼近性和深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經濟報道的作用不僅僅是傳遞已發生的經濟信息,更重要的是為讀者分析經濟現象背后的新聞。例如夜宵經濟這個話題,多數新媒體對夜宵經濟的關注多在交易金額。2018年《中國城市報》中有這樣一則報道:“探問夜間消費:深耕夜宵市場,潛力還有多大”,文章分析現階段我國夜宵市場的組成,將夜宵市場劃分為:夜間排擋、情調餐廳以及外賣軟件三大類,分析各類市場的主要客戶,創造性提出商圈夜宵與外賣夜宵依舊存在較大的增值空間,為讀者提供了發展參考。
在這個報道中,“外賣軟件”就是一個網絡交易平臺,是夜宵經濟的組成部分,這個切入點比較符合當下人們的生活實際。再者報道策劃前期,在微博平臺上進行網友故事和評論,編輯進行整理歸納后,提出了幾點代表性的意見,邀請專家進行點評,使報道更加深入。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新聞生產到傳播的周期明顯縮短,這對新聞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好的新聞報道,也應該通過新媒體途徑及時進行傳播,提高宣傳效果和影響力。
隨著5G網絡建設不斷提速,各式各樣的新應用新產品也不斷亮相。5G網絡的前景是受眾比較關注的話題,2018年10月10日,《經濟日報》刊發了《三大運營商5G布局各有特色》一文,對三大運營商的5G前景設計進行了詳實報道,認為不僅帶來了高速率大寬帶、低延時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的網絡環境,更有助于傳統工業制造業改造,并使海量的機器通信實現“萬物連接”。作為一則專業財經報道,《經濟日報》這處理稿件時,將其制作成不同版本,以適應不同的新媒體平臺。如針對微信公眾號,則主打制圖和視頻采訪,文字報道進行概括精煉;針對微博平臺,則是專家精煉的點評;報紙則是文圖并茂,展現出文字的張力。不同的拆分和新聞元素的組合,使該報道呈現出不同的傳播效果。
總之,新媒體時代對經濟新聞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新聞報道提供了資源和傳播平臺。黨報經濟新聞報道應該借助新媒體時代傳媒行業改革的潮流,注重貼近人民群眾需求,豐富報道層次,做到對不同讀者群體的更大范圍的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