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全 張 斌
(1.烏魯木齊人民廣播電臺 2.烏魯木齊紅山網,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2)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緊迫任務。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媒體融合的手段和全媒體平臺的打造建立起一個具有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的融媒體平臺,發揮自身的輿論引導作用,是宣傳工作改革的根本之一。
在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信息,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已經達到6.09億,45.8%的網絡視頻用戶不再接觸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報告》調查顯示,我國網絡視頻收聽收看設備進一步向手機集中,83.4%用戶首選手機。
“移動優先”刻不容緩。本著人在哪里,陣地就在哪里的原則,媒體融合要深度發展,必須借助網絡傳播優勢。要把關注點向移動端轉移,確保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在移動端集聚用戶,在服務中實現引導。
2017年至2018年11月,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自治區公安廳根據舉報線索,依法依規查處并曝光十九批網上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典型案例。經查,相關涉案人員利用互聯網等平臺宣揚、存儲、傳播涉暴力恐怖、宗教極端、民族分裂以及謠言和虛假信息等內容的文字、圖片、音視頻,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規范黨員干部網絡行為的意見》等,紀檢監察部門及公安機關已對相關人員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數據分析顯示,十九批網上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典型案例的人數超過了200人,年齡在20~50歲之間,維吾爾族占80%以上,全部為移動傳播或移動設備存儲。由此看來,移動端已成為新疆意識形態領域顛覆與反顛覆、分裂與反分裂、滲透與反滲透的斗爭不可忽視的戰場之一。
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斗爭的最前沿。今年,中宣部加大扶持基層主流媒體建設融媒體平臺,新疆各級廣播電視臺正在合并,以此進一步旗幟鮮明地堅持真理,立場堅定地批駁謬誤,鞏固壯大主流思想。面對微傳播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如何進一步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移動優先面臨著新任務、新突破、新挑戰。
隨著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擴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社會輿論復雜多變。特別是在新疆,敵對勢力一直在進行意識形態領域滲透,爭奪輿論陣地,爭奪人心。新聞輿論是意識形態斗爭最直接、最突出的領域,占領這一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在多元多樣中掌握輿論主導權,在復雜多變中引領輿論走向,是當前新聞輿論工作的緊迫任務。
我們必須通過融媒體壯大主流輿論陣地,提升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做好主流輿論的“新型傳播”。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通過H5、短視頻、微信、動漫等新型方式,用受眾聽得懂的語言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守正創新,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增強用戶意識、受眾意識,用網民喜聞樂見的語言,易于理解的方式,用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提升優質內容閱讀率、到達率、點贊率、轉發率。
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新聞傳播格局進一步發生深刻改變,傳播主體正在從專業媒體主導的精英向社會廣泛參與的大眾轉變,拍攝、制作、上傳門檻極大降低,短視頻迅速增長。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新媒體內容演進出現一系列新變化。
主流媒體要發揮正面輿論引導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就必須在內容選擇和創作表達上謀求創新:重大議題+高度站位,節點變“亮點”;新穎創意+炫酷技術,產品變“爆品”;優秀故事+多元渠道,價值攀“高點”。在文體風格、編排方式和傳播渠道上,不斷推陳出新,用圖文、音頻、視頻、動漫、H5、VR等形式,創作出更多生動形象、深入人心的宣傳精品。今年3月,烏魯木齊市啟動民生建設“十大實事”,消息發布后,“兩微一端”和移動多媒體平臺持續推送《2018年烏魯木齊市民生建設十大實事》等動漫視頻作品,閱讀關注達150.78萬人次,市民點贊量達15.2萬次。顯而易見,在傳播手段日新月異的今天,優秀的原創內容顯得彌足珍貴,精品內容往往是放大傳播效果的利器。
融媒體時代,移動優先成為捷徑之一,但是放眼望去,早期的信息傳播模式被完全打破。受眾已經不是被動的、單純的受眾,而是新媒體時代的“用戶”,我們的受眾已然改變。受眾不受,是當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對于新媒體更是重中之重。
以前媒體傳什么、受眾收什么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們如何邁出這一關鍵一步?那就是積極擁抱新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針對不同用戶適時推送所在特定時間段需要的信息。例如哪一類群體在某一時段對某類細分領域的新聞信息的需求?我們可以想象到的是在早晚高峰期,用戶對交通信息的需求;在極端天氣下,用戶對“鐵公機”實時情況的需求;在旅游旺季,用戶對景區景點以及天氣情況的需求等。作為烏魯木齊的媒體可以在充分打造自身品牌、樹立形象的同時,借船出海通過引入優質第三方,將媒體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時時刻刻將新聞信息融入用戶的生活、工作、學習、游玩的方方面面。
新聞隊伍是內容生產、發布、傳播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輿論生態的關鍵群體。隨著新媒體迅猛發展,新聞工作者面對的都是新情況、新事件、新問題,必須完成新任務,捧出新成果。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思想上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隊伍、要求隊伍、鞭策隊伍。要讀原著、悟原理,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理論視野,促進知識更新,把握新聞發展規律,提高綜合素質。要不斷增強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通過階段培訓、專題培訓等方式不斷強化隊伍的業務能力,創作和傳播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精品力作,奮力譜寫新時代黨的新聞事業新篇章。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的路徑,媒體融合已經成了常態,互聯網技術正在帶來用戶與內容的“嶄新互動”,移動優先已經成為共識。特別是新疆分裂與反分裂斗爭、滲透與反滲透斗爭中,占領意識形態領域這一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在多元多樣中掌握輿論主導權,在復雜多變中引領輿論走向,是當前新聞輿論工作的緊迫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