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012年,陳曉卿導演拍攝的《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在國內引起極大的轟動,自此美食題材紀錄片成為了中國大眾最愛觀看的紀錄片題材之一。《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帶動了美食題材紀錄片的熱潮,從而一大批以“美食”為主要題材的紀錄片相繼出現,例如《XFUN吃貨俱樂部》《蔡瀾嘆菜名》《老廣的味道》等。近期,由騰訊視頻獨播,浙江衛視同步播出的《風味人間》吸引了大眾的注意,成為了國民美食的標桿。
《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播出之后,陳曉卿就被大眾譽為“最會拍美食的導演”,他用“美食+故事”的視角講述了中國各地的美食以及食物與人,食物與地域之間的關系。在《舌尖上的中國3》更換導演之后,其豆瓣評分從9.3下降到了4.5,如此明顯的落差讓大眾無比想念有陳曉卿的《舌尖上的中國》。2018年10月28日,當陳曉卿的團隊推出的全新美食探索類紀錄片《風味人間》在騰訊視頻首播的時候,就獲得了巨大的好評和超高的人氣。
該紀錄片制作團隊延續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老班底,除了導演陳曉卿之外,還有制片人朱樂賢,配音員李立宏,作曲家阿鯤,他們的再次聯手無疑讓我們回到了當時熟悉的味道中去。據悉,《風味人間》在互聯網平臺上線12小時播放量就達到了1.4億,在浙江衛視播出的綜合收視率為0.3370%,位列當晚所有衛視級節目的前十名,可謂是成績喜人。雖然在風格上《風味人間》和《舌尖上的中國》還是有些相似,但相比之下《風味人間》的格局更大了,它走出了國門,將西班牙、法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食搬上銀幕,讓世界美食文化呈現在鏡頭之下。
這就是他的成功轉型,把地域擴大了,把美食故事講到國外去了。拓寬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帶來了域外畫面的沖擊力,體現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美食體驗,符合人們探索、求知的欲望。
《風味人間》共分為八集,包括以《山海之間》《落地生根》《滾滾紅塵》《肴變萬千》《江湖夜雨》《香料歧路》《風味之旅》為分集名的7集正片和以《萬家燈火》為分集名的1集花絮,每集50分鐘,細致刻畫了各種食材于烹飪的作用,更為廣度和深度地探討了中國人與美食的關系,反映出了中國人關于吃的美食哲學。《風味人間》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人物和故事,由不同的導演具體負責,例如《山海之間》的導演張平,《落地生根》的導演鄧潔等,如此分工的紀錄片在這樣的一個快餐文化環境下不僅滿足了市場的需求,還滿足了觀眾的觀看欲望。
從美食類紀錄片出現以來,細節化的拍攝手法,故事性的表達方式,再配上優美動人的解說,似乎成了它們固有的樣式。美食不單單是美食,而是思鄉情節、童年記憶、民族文化等。觀眾們也不僅是為了純粹的美食了,他們想跟隨鏡頭深入到其中的故事里以此達到心靈上的滿足。
不同于之前的美食類紀錄片,《風味人間》在其自身定位中就明確的表示這是一檔人文、美食探索類紀錄片,重點是立足于全球的視角來展示中國美食的獨特性。陳曉卿曾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他覺得全世界只有兩種東西,就是好東西跟壞東西,他們想做出好的東西來。所以在《風味人間》中陳曉卿做出了不同于之前作品的創新,整部紀錄片拍攝時長超過兩年,拍攝地區跨越了六大洲20多個國家,從法國、西班牙到秘魯、埃塞俄比亞,不同國家的拍攝都結合了中西方美食元素,例如第一集《山海之間》中除了介紹來自新疆庫爾特的阿勒泰大尾羊、大盤肉之外,還有安徽南屏村的皖南火腿和西班牙哈武戈小鎮的伊利比亞火腿,兩種火腿從自然氣候、窖藏方式、食用方式進行了對比,又從美食對人的意義做出了平衡,即東西方食物雖有不同,但也不謀而合,兩者之間的完美碰撞就此體現。
《風味人間》是第一部使用顯微攝像的美食類紀錄片。它打破了之前很多美食類紀錄片的拍攝制作方式,不再是運用常規拍攝加后期特效,而是運用了顯微拍攝、超微觀攝影、動畫再現等技術。超微觀攝影更具細節化,將食物進行倍數放大,美食的制作工藝就這樣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為觀眾展示了以前看不到的一面。這樣的拍攝手法也刺激了觀眾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在觀看時雖然并沒有親自吃到食物,但能從放大式的細節化拍攝中感受到經過層層工藝烹飪出的食物的美味程度。例如第三集《滾滾紅塵》中,江蘇蘇州蘆貴榮的蟹殼黃燒餅,將面團搟卷之后放進火爐里可以看到面團慢慢發酵、蓬松,再配以呲呲的聲響,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享受。第四集《肴變萬千》中,上海崇明區單師傅的皮蛋制作,在雞蛋到皮蛋30天的蛻變過程中,顯微拍攝看到在腌制的過程中,蛋的內部正在經歷蛋白質的分解與重組、凝固、褐變和結晶。鹵水跟豆漿如何凝結成了豆腐,酸性物質與螃蟹肉接觸之后肉質的纖維會展開等這樣的細節拍攝手法和取景的角度別具一格,充滿一定的科技感。
由于多媒體移動終端的出現,觀眾不再只通過電視機這個固定終端來看節目,更多的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新移動終端來獲取觀看節目。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產紀錄片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甚至是在院線上映。隨著國產紀錄片的走紅,各大視頻網站也紛紛入局。2017年底,騰訊視頻成立了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并在紀錄片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作為中國十大視頻網站排名前三的網絡互動平臺,騰訊視頻一直以海量超清資源、獨家同步直播為主要優勢。《風味人間》在此媒體平臺上播出,有著較多的機會吸引大眾點擊觀看。在互聯網+視域下的《風味人間》集合了“線上+線下”的互動模式,在正式播出之前浙江衛視中國藍在2018年10月24日上午十點對該節目進行了微博官宣,發布了時長為25秒的《風味人間》嘗鮮版預告片,用《舌尖上的中國》導演攜新作強勢歸來和各國美食作為噱頭吸引大眾眼球,看究竟是風味還是人間,好吃還是好玩?參加《創造101》出道的歌手段奧娟演唱了紀錄片的主題曲,在2018年10月19日發布單曲之后就成功帶動了一部分人的關注,她作為自帶流量的歌手,從出道以來就被冠上“溫暖的歌聲”“被天使吻過的嗓子”,這也成為了有效的宣傳營銷策略之一。除此之外,《風味人間》也在用節目衍生品開發來實現節目價值的最大化。在騰訊視頻推送界面中,風味獨占一方土地,版塊中不僅有打卡風味之旅、風味實驗室,還有話題專區、用偶像劇方式打開風味等多種形式,以此來吸引大眾觀看與互動。
《風味人間》的成功不僅僅贏在美食引人垂涎,更是因為美食背后文化與鄉土的意蘊綿長。美食作為一種文化記憶,是人們身在異鄉時最為想念的。《風味人間》通過探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美食對其當地文化進行了深度的剖析,將美食與文化故事結合起來,形成了“以食說事”的風格,向大眾展示了多彩的飲食風貌。在第二集《落地生根》中,伊朗名叫桑嘎的面包跟關中的美食石子饃,法國的羊角面包跟安徽阜陽的枕頭饃,伊朗的羊肉湯泡饃跟陜西西安的葫蘆頭泡饃這些美食在制作上都有著極為相似的工藝,在世界上那么多的國家,食材跨越了種族、地區,信仰,與當地的文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不盡相同的地方特色美食。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紀錄片中東西方美食文化的碰撞,加深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民以食為天,一種美食、一種制作方法代表的是一種記憶、一種情懷。《風味人間》的制作播出是美食類紀錄片歷史上的一大亮點,它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群體,打造了一檔全新視覺的美食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