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拖動及控制技術》是高職院校大一第二學期為電氣自動化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共68學時,其中現場教學為20學時。它是《機床設備電氣控制技術》、《PLC及變頻器使用與維護》、《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等課程提供基礎專業知識。
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差,興趣不濃,學習目的不明,方法不適當,缺乏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足夠的學習動力。一些孩子家長在考慮孩子學習的專業上,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只是想當然的認為,什么專業熱門,什么專業好就業就行,這就會產生大多數學生完全不知道本專業是干什么的或者跟本不感興趣。
基于以上的問題,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以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信息化教學是當前高職院校迫切需要的。
微課全稱微課程。在我國,中文“微課”一詞最早由胡鐵生老師提出。微課主題明確,以微視頻為核心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微課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指向性明確,所有的教學設計與制作要立足于學生,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不僅注重教師的“教”,更注重學生“學”的設計。
微課的特點可以用“短小精悍”來概括。微課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國外腦科學專家的研究,普通人的專注度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微課很好的避免了傳統的內容枯燥、冗長、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微課教學內容少。傳統課程講授要完成眾多復雜的教學內容,而對于微課來說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突出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某個知識點、技能點或是反映課堂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微課的內容更加簡單精練,因此可以看成是“微課堂”。
微課占用資源容量小。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借助APP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如手機、平板電腦、MP4等)實現移動學習。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普遍。
教師可以將具有針對性的微課作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源,用于翻轉教學,讓學生自己先學習,然后課堂討論講解然后再練習。也可作為學生課后復習資料,加深理解。
傳統課堂上的講授,會顯得乏味,失去學生的關注度。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個小小的微課,轉換一下學生的思維,可以豐富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微課是課程教學改革模式之一,教育層次多樣,滿足社會大眾各種學習需求。可靈活運用于多種學習情境。微課能更好的使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學生有自己的主動權。這種短小精悍知識點明確內容相對較少的微課,不喜歡按部就班,更易喜歡多元素化的教學模式的學生所接受。這種在線微課學習為大眾提供靈活自主的移動化網絡學習體驗。同時傳統課堂教學手段,受課堂、實踐場地等的限制,有些重點、難點來不及精講、細節。而微課能彌補其不足,同時利用動畫、視頻、聲音、圖像等資源學生學習起來更直觀易接受。
絕大部分教師只知其名,不知其人;極少教師上教師網或工作室去瀏覽微課;學校開展這項活動較少;設備差,但現在有所改善;目前會做微課教師較少。同樣的對于新的教學模式來說,學生對于微課的自主學習存在很大的抵觸,很多人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微課觀看任務,都是草草打開電腦或APP軟件,讓它自主播放而不進行觀看,這樣即完成老師的任務,又可以進行其他的活動。在這種“看了等于沒看”的前提下,教師盲目對微課的自信,使老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均,影響授課內容及計劃。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課程及教師使用微課來進行課程改革,會逐步改善當前的弊端。
2016年,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電子教研室,以微知庫為平臺搭建省級資源精品課《電氣控制與PLC》,由教研室13名老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在建設期間共發布204條微課,386條動畫,894名學生在平臺學習。通過翻轉式教學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意識大大提高,團隊意識和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教師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信息化教學水平、動手實踐能力也將有質的飛躍。其中以基礎課為核心《中級電工證》考核,通過率提高5-10%。滿足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需求,提高了學生就業的機率;教學方法逐步轉變為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改革了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改善了學習效果;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為教學改革的推進提供了人才基礎。因此,將微課與傳統教學互相融合,以微課促進教學方式變革,取長補短,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喜學樂學、時時學、處處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維的能力。
[1]楊妙霞,高職院校學生學情心里分析[J].時代教育,2014(05).
[2]王子龍,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13(05).
[3]劉明才,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