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新媒體平臺迅速崛起,以強勢的姿態對于電視新聞宣傳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這在客觀上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要結合電視新聞宣傳的要求,快速轉變傳統工作理念,整合先進知識技術,實現工作方法的創新。
新媒體時代中,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廣泛,這對于電視新聞采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得電視新聞傳播與生產變得更加多樣化,另一方面也使得采訪形式受到一定的沖擊,在新媒體環境中所存在的多元化新聞資源以及豐富的信息內容,使得新聞素材的獲取方式以及途徑得到了拓寬。與此同時,新媒體新聞平臺大量涌現,使得新聞傳播的速度提升,如果傳統媒體可以有效整合新媒體技術,那么其新聞服務范圍將會擴大。
電視新聞宣傳工作需要將新聞采訪過程中的各項設備進行匯總,如錄像設備、錄音設備等等,所以這些設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所呈現出的新聞信息質量水平。在新媒體時代當中,記者手中的紙筆、卡帶采訪機已經逐步被智能手機、數碼錄音機所代替,單獨將感覺作為基礎的錄音剪輯也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需要,而是要將新聞剪接與錄音編輯有效轉化到非線性、數字化的方向上來,這樣一來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新聞信息的效率,所以新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宣傳呈現出了即時性與同步性的特征。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聞信息質量的優化,拓寬了新聞信息的傳播路徑。但是,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和制約,一部分電視臺是不能有效利用多元化渠道的資源,并且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這樣最終呈現出的新聞質量將適得其反。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就是相關工作人員面對海量化的新聞信息以及新聞素材,不具備快速篩選與歸類整理的能力,所以極其容易出現信息碎片化的問題,這對新聞節目播報效果將會帶來不利影響。另外,在電視新聞宣傳的采訪過程中,并沒有給予百姓充分發表自身見解的機會,其自身的言論自由等權利在實現的過程中往往受制于制作人的格局,這是一種社會平等性缺失的表現,而這一問題直接影響電視新聞宣傳變革的進程。
現階段,電視新聞錄制的過程中,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拍攝、編輯以及傳輸技術,針對采訪編輯、制作播出的流程也相對完善,在這些技術以及流程的基礎上,使得新聞的宣傳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主要需要考慮的就是做好策劃工作。
在新聞信息拍攝之前,我們首先要確立主題以及宣傳的角度,并且在相關主題的指導之下去選擇方法,并且要制定出大體框架。在明確了選題之后,記者要對報道的切入點做出分析,進而也就可以準確地去判斷新聞事件。當然,對于新聞事件來講,核心思想不僅僅體現在新聞信息中,在相關的領域中也會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出電視新聞的播放角度。只有將每一個立意新穎的播報角度串聯在一起,才能使得新聞宣傳的核心思想有效地傳達出來。對于電視新聞來講,若想將事件聲像并茂地呈現在受眾的面前,必須要綜合性地去考慮拍攝現場、采訪對象、氛圍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采訪不能停留在表明,而是要注重細節,進而才能將新聞更加真實地呈現出來。
例如,在2008年5月12日,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發生,面對著這樣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都希望可以通過新聞報道了解災區的現場,在地震發生之后,各電視臺就派出了多名記者深入到了地震災區,對地震之后的情況進行了有效拍攝。之后,衛星車、直播車等現代化設備也陸續地進入到了災區,對汶川地區的受災情況進行了新聞直播,并且報道了政府以及民眾萬眾一心的抗災場景,在這個新聞事件的報道中就有效利用了電視采訪的多元化手段,從而達到了極好的新聞宣傳效果。
在新媒體時代中,廣大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選擇范圍的要求是極高的,要求的是新聞信息選擇空間的拓寬以及自由度的提升,同時在新媒體的驅動之下自媒體應運而生,而自媒體的出現使得受眾群體的自我意識不斷強化,對于高品質的新聞信息需求迅速提高以滿足高質量精神生活的訴求,所以高價值的新聞信息的需求量極大。基于此,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獲取權威性信息的重要渠道——電視新聞,一定要加快創新的步伐,滿足人民群眾的價值訴求,當然也是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在此種背景下的新聞采訪,必須要綜合性地去思考各方面的因素,最大程度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通過多樣化的采訪技術與采訪手段,實現新聞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強化電視新聞宣傳的效果。
在電視新聞采訪實踐中,一般都需要借助攝像機、燈光技術、擴音技術等等。通過對這些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快速地搜集與整理新聞素材,為后續的編輯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之后再通過系列地編排與制作形成完整的新聞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下,現場觀察與拍攝需要同步進行,這就需要記者必須具備較強的駕馭現場能力。另外拍攝記者一定要與文字記者、編輯記者積極溝通,使得各部門的思想觀念、目標目的達到協調統一。記者在實際采訪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多觀察、勤思考,并且要強化自身的應變能力與理解能力。
與此同時,在電視新聞宣傳的過程中,受到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信息采集的手段更為豐富,并朝著科學化與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如今,在新聞采訪的時候,轉播車、衛星車以及相關采訪設備開始廣泛應用,攝像技術、錄音技術、切換技術等也實現了進一步提高,這為電視新聞宣傳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設備基礎。在多元化、智能化、現代化、數字化的采訪手段之下,相信電視新聞宣傳的創新發展將會邁上新的臺階。
在新媒體環境當中,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只有實現報道形式的創新發展,才能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最終才有利于提高媒體平臺的綜合競爭力。實際上來講,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平臺,其在新媒體環境的競爭中可以說不具備過多的優勢,所以為了實現電視媒體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中可以站穩腳跟,繼續發揮黨和政府喉舌的作用,繼續為社會注意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繼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新聞資訊,就應該合理應用先進的技術。對于單條電視新聞來講,應該重點對剪輯技術、特效技術進行整合應用,從而使得新聞信息更具吸引力;而對于整檔新聞節目來講,應該對節目包裝等方面做出著重思考,尤其要對片頭、片尾、編排方式等方面下足功夫,可以將非線性編輯技術有效應用到后期的制作工作中,進而提高新聞節目的藝術感染力,因為非線性編輯技術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有效利用直播、視頻連線、雙視窗等先進技術,將新聞事件快速的傳輸到電視熒屏之上。另外一點就是要求記者一定要深入新聞第一現場,不僅要用鏡頭去記錄新聞事件,同時應該利用記者的情緒以及語音語調等去完整地傳達出接受采訪者的心理狀態以及情感特質,在衛星這一傳輸手段的幫助之下,將錄像快速傳播到演播室當中,通過一定的剪輯加工,將新聞事件的內涵以及思想整理出來,進而提高新聞信息的可信度,最終達到吸引受眾,提高新聞宣傳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中新聞宣傳呈現出了全新的特點,所以在新聞宣傳的過程中有效整合與利用電視采訪手段是提高新聞宣傳效果的需要,是全面滿足廣大受眾要求的需要。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認識新媒體對于電視媒體新聞宣傳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而轉變工作理念,提高技術水平,進而達到最佳的新聞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