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舵 孫宏業
(1.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 050051 2.黑龍江安達市第二中學,黑龍江 安達 151400)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化強國就必須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緊跟時代潮流,堅持意識形態工作的創新性發展。
隨著以手機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的普及,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等手機APP的應用對當今思想文化和輿論信息的集散與傳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逐漸進入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工作也從傳統的宣傳視野延伸到了虛擬的“微世界”。
一是傳播內容的碎片化。隨著微閱讀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傳播內容不是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而是貼近實際的社會熱點。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往往是匯集人們生活中的困難境遇和社會的現實問題,如房價高、上學貴、看病難等,容易對人們的心靈產生極大的沖擊。而且,新媒體還試圖從不同的層面來解決這些現實問題,雖然這些應答并不一定正確,這是因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發布信息內容時,往往由于字數的限制,并不是對客觀環境進行周密式掃描,而是從復雜的事件里挑選片段的信息進行加工,這種挑選性信息的提出造成了新媒體闡釋信息內容的浮游化。二是傳播方式的去中心化。新媒體傳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倒金字塔式單向傳播,而是網狀和裂變傳播。麥特卡夫定律強調,網絡價值同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個聯結能創造N的2次方效益。由此得知,分享某個話題的網民越多,這個整體的效能就越大。在自媒體時代,當社會熱點事件出現時,各種意見的交流和沖突在網上形成強烈的“輿論場”。這種強大的“輿論場”最終形成民意導向。主要傳播途徑是轉發路線,即某一網民轉發了傳導者的言論,該信息立即同步到該用戶的朋友圈里,然后以此類推,實現勾連的裂變式網絡傳播。由此可見,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方式摒棄了單向化的傳播途徑。三是傳播信息的海量化。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零時差地接收世界各地的社會信息?;ヂ摼W和移動互聯網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百度、阿里、騰訊的出現深刻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從初始的現實生活中的事件上網,發展到了網上的海量信息映射現實社會,使得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然而,新媒體在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同時,加劇了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一些西方國家加緊向全世界推銷其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策動“顏色革命”。例如,國際伊斯蘭極端思潮的傳播范圍迅猛擴大,致使諸多國家的民眾接受激進思想,成為危害社會的重要力量。
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內容多元化、傳播途徑廣等特點,使得意識形態工作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新媒體的發展一方面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全新的平臺和發展的機遇,但也使得傳統的工作方法失靈,主體話語權面臨被削弱的危險,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嚴峻的現實挑戰。
一方面,網絡語言的泛化影響意識形態話語的實效性。語言描述是話語權的具體實現方式。主流網絡媒體的話語表達往往是嚴肅的、規范的話語,具有敘事的宏大性、語言修辭的固定性等特點,缺乏個性。而網絡上的語言則是多樣的、開放的、生活化的,更易于被理解。一方面,主流網絡媒體在講授理論政策和價值觀念時,使用了不易被受眾理解的不接地氣和沒有感染力的語言;另一方面,受眾在與網絡上的各種負面信息大量接觸時,發現網絡信息與主流網媒所倡導的思想和價值理念相矛盾、相沖突,一些受眾很可能轉變了原來的認知,導致意識形態話語的實效性受到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加劇了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與傳播。微博、微信及今日頭條這類新媒體平臺深入融入社會,影響著人們的心理、思維、價值觀念和行為導向,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滲透性,這不僅為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新平臺,也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與傳播的工具。新媒體時代提供了相對開放性的空間,價值觀日益多元化,允許和包容不同群體與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同意識形態的沖突與交鋒更為復雜化和激烈。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西方敵對勢力看中新媒體平臺強大的政治顛覆功能,企圖要用Twitter、Facebook挑戰中國網絡長城。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在新媒體平臺上大肆傳播資產階級觀念,如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危害國家安全的思想在新媒體平臺上傳播。這些西方意識形態漸漸地被引入并滲透到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消解著他們的社會主義信仰,改變著他們的價值觀念。
當前國際政治領域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由現實政治向觀念政治轉變,在新媒體環境下,科學應對觀念政治話語權爭奪帶來的挑戰,必須立足于新媒體視域下意識形態話語權創新策略的構建,在話語引導、內容解構、方式創新、路徑調控、時效優化等方面著力。
首先,尊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能力的培養。網絡時代,大眾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自我發展的意識也逐漸增強。主流網媒如果漠視受眾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多樣化,脫離現實去講大道理,只能影響受眾個性和能力的發展。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是辯證統一的,個人價值得到充分實現的同時社會價值也同樣的得到實現。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崇高的理想需要每個人理想的實現,而個人的理想需要引導,需要宣傳思想工作者根據不同的個體情況,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個體價值觀,重視個人能力的培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使受眾感到自身的價值,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拉近了宣傳者與受眾的距離,進而鞏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其次,轉變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表達模式。網絡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是重要的特點,意識形態工作要做到以“情”感人并不只停留在口頭上,更應體現在態度上,最重要的是體現在行動中。主流網媒一定要關注這些思想動態,利用網絡提供的各種公眾平臺,網絡所營造的平等、互動的環境,積極地進行溝通、參與討論,同時借助網絡力量進行一種網民容易理解的教育引導方式,幫助大眾掌握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演繹成為受眾通俗易懂的多媒體形式。通過這種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宣傳思想工作的目標,提高宣傳思想工作主體話語權的影響力。
最后,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網絡時代公眾接收信息的速度快,在某些信息和思想理念的掌握上容易捷足先登。政府部門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密切關注網絡動態,及時了解輿情信息,敏銳捕捉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問題,及時做出富有前瞻性的判斷,亮出自己具有說服力的觀點。積極參與網絡上的討論,開通微博或微信公眾平臺,使得大眾感受到宣傳思想工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一味地灌輸書本上的理論,而是就在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喜歡的某位微博達人、意見領袖。向網絡上的意見領袖學習,學習駕馭網絡的能力,具有號召力的能力。自覺、主動地掌握網絡,運用網絡,使得話語更具實效性,從而強化新媒體環境下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新媒體時代下,想要把握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關鍵是宣傳思想工作者的自身素質過硬,尤其是運用網絡的能力,要充分認識和了解網絡時代,不斷適應網絡環境所帶來的各方面變化,積極應對網絡帶來挑戰的同時運用好網絡環境所形成的特有機遇,使網民的思想道德得到更好的培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并體現到實際的社會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