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廣播電視臺,陜西 西安 710000)
加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人們更喜歡通過網絡方便、快速地獲取海量新聞,即使能夠同時滿足視聽需求的電視新聞也因為時效性和便捷性不足而受到冷落。相比之下,廣播新聞節目不僅存在同樣的劣勢,而且主要依靠聲頻資料實現節目效果,表現形式更加單一,所以處境也愈發艱難。廣播新聞的時效性和便捷性無法與網絡新聞相提并論,所以必須從節目本身尋求突破,通過創新和推廣的雙向改革實現廣播新聞節目新的發展。廣播新聞的活力煥發,需要著重加強特色化建設,選擇聽眾接收意愿較高的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加工,然后做好包裝推廣,使新聞節目能夠引發聽眾情感共鳴,引起社會積極討論,形成自己的節目優勢。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層出不窮的節目類型為百姓帶來多樣化選擇。在此背景下,傳統新聞節目與媒體發展的適應性不足,無法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進行充分挖掘,很難滿足不同群體的信息需求,加之節目宣傳推廣缺乏足夠的力量支撐,受眾范圍不斷縮小,難以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導致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陷入困境。
人民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逐漸提高了對文化生活的要求。媒介市場開放以后,我國快速涌現出一批優秀電視節目,市場反響強烈,對廣播新聞類節目形成明顯沖擊。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單一,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也比較相似,所以人們通常處于被動接收狀態,新聞類節目的受眾群體自然較為寬廣。當前各類綜藝節目如火如荼,成功地將廣大青少年群體分流出去。新媒體的發展下,人們更愿意通過網絡進行“碎片化”閱讀,相比之下,廣播新聞節目的吸引力持續下降,受眾面不斷變窄。
受到快速閱讀的趨勢影響,當前新聞節目的深度明顯不足。傳統報紙雜志進行新聞報道時,會充分挖掘與之相關的深層次因素,能夠引發較為廣泛的思考和討論。當前的廣播新聞節目,不僅無法通過文字和圖像積極調動受眾感官,而且內容和立意缺乏深度,往往趨向于信息的簡單傳遞,很難在受眾群體中形成共鳴,新聞價值也就無法充分實現。除此以外,人們越發注重話語權的使用,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參與并且影響新聞本身的發展,但是廣播新聞節目實時互動的操作難度較大,也缺乏對新聞結局的持續關注,很難滿足受眾需求。
相較娛樂節目而言,新聞類節目水平不足,難以衍生出足夠的經濟價值,無法得到各種媒介的充分關注和持續推廣。反過來,推廣乏力又會將新聞節目進一步推入困境,更難實現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這種矛盾循環只會不斷擠壓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空間,使其逐漸邊緣化。但是,新聞節目與其他節目具有顯著的本質區別,很多節目為了吸引聽眾過于強調娛樂屬性,而新聞節目關注的是社會現實、人生百態,能夠反映整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具有更高的社會性價值,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廣播新聞節目雖然在經濟收益方面的效果有限,但是能夠關注民生、反映現實,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作為一種相對傳統的大眾傳媒,能夠通過主持人優美的聲線向聽眾傳遞信息,這種單純的聽覺享受更易激發聽眾對美的認知,形成強烈共鳴。所以,廣播新聞節目具有獨特的發展基礎,需要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做好改革創新,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
要想實現新聞類節目的改革創新,必須轉變傳統思維,給予新聞節目足夠的關注和投入。首先,新聞節目應當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這類節目不是對各種事件的基本描述,更不是簡單的信息搬運,而是通過調查分析挖掘出新聞背后的深層次價值,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其次,優化節目效果的衡量標準。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各類節目的效果評價大多以帶來的流量數據和經濟收益為主,很少關注到文化建設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廣播新聞節目的效果評價,應當充分考慮其社會價值貢獻。
當前廣播新聞類節目的改革創新之路機遇和挑戰并存,要想實現新聞節目的全新發展,加強質量管理是必然選擇。首先,要提高節目的內容質量。新聞類節目的內容選擇應當盡量貼近社會現實,多從人們比較關心的題材入手,注重內容視角的廣度和深度,以便擴大受眾范圍。其次,要提高節目的互動性。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媒體平臺,給予受眾足夠的話語空間,以此提高受眾參與性。對于新聞節目而言,需要提高對受眾的吸引力,但是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嚴肅性,避免節目陷入低俗化。
廣播新聞節目需要充分掌握目標聽眾的整體偏好和接收信息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選擇與聽眾需求有較高一致性的新聞素材。整個節目應當包含片頭、導語、核心內容以及結語,從而保證節目結構的完整性。廣播節目主要通過調動聽眾的聽覺感官實現,所以應當設計好背景音樂,增強節目感染力。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主持人可以適當地進行語言引導,使聽眾能夠對收聽的內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認識。也要注意語言和聲音技巧的運用,凸顯出節目的節奏轉折,進一步激發聽眾的興趣。
廣播新聞節目進行改革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突出的品質表現是提高節目整體收益的基本前提。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要想突出節目特色,形成品牌效應,還需要充分做好廣播新聞節目的宣傳推廣工作。節目策劃方應當利用新舊媒體的不同優勢,全方位擴大聽眾范圍,采用特殊宣傳手段形成集聚效應,不斷提升廣播新聞節目的影響力。
傳統媒體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容易受到時空限制,傳播速度和傳播效率處于明顯劣勢,但是傳統媒體在整個市場之中依然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新聞節目的推廣離不開傳統媒體。廣播電視能夠調動聽眾的聽覺和視覺,有利于強化聽眾對推廣信息的認知,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也在一定程度上篩選了目標聽眾,因而能夠收到較好的推廣反響。紙質媒介無法實現聲音和圖像的傳遞,但是有利于信息的保存和再次傳播,能夠避免電視廣播信息轉瞬即逝的不足,也具有一定的節目推廣價值。
廣播新聞節目要想實現全新發展,必須利用先進的媒體手段,由內而外進行系統性的改革建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應當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切實提高市場推廣效果。網絡技術能夠實現信息的高速傳遞,并且在擴大影響范圍方面具有其他媒體技術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推廣選擇。新聞節目可以在知名網絡平臺開辟專欄進行節目討論和互動,也可以利用優秀的本地論壇加強節目宣傳,在提高受眾參與積極性的同時做好節目推廣工作。
廣播新聞節目的宣傳推廣除了可以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以外,還應當拓寬思路,積極借助其他廣告模式的力量。大型商超人流密集,可以張貼新聞節目的相關海報,各個成熟社區也是不錯的宣傳地點,還可以在市區投放巨型廣告,不斷強化民眾對新聞節目的印象。除此以外,交通工具的流動性能夠使新聞節目的信息傳遞呈現出良好的動態效果,擴大受眾范圍的同時提高民眾的節目認知。這類推廣大多不受個體偏好影響,宣傳效果較好。節目策劃者也可以開展大型專場活動,有針對性地提高節目影響力。
在新媒體的發展沖擊下,廣播節目的整體發展都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形勢,其中新聞類節目更是受到明顯沖擊,發展前景不夠明朗。但是廣播新聞節目有其穩定的受眾群體,也具備重要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種傳統媒介應當在充分考慮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做好節目的探索創新,積極拓寬推廣渠道,從而綻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