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媒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的可能性,播音主持行業作為傳媒行業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行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如今的媒體行業正在大變革時期,全媒體不但為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標準的、更多樣化的要求。
總的來說,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對于媒體行業來說既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是提出了更多的挑戰。每一個播音主持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應好好把握全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機遇,積極迎接全媒體所帶來的挑戰。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自身擁有過硬的實力,才能全媒體時代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另一方面應當把互聯網技術與媒體傳播結合起來,積極地進行改革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延續發展。如果一味地故步自封,只會成為時代改革車輪下的犧牲品,被觀眾所拋棄。
由于我國的國情特殊,我國的第一代播音主持人出現于革命時代,由于時代背景的限制,當時的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較為單一,都是以端莊嚴肅的形象出現,主持個性帶有當時鮮明的時代特征①。這種主持風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傳媒行業作為主持風格的模板而去效仿,在傳統的播音和媒體行業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是由當時人們的審美水平而決定的,這種播音主持風格反過來也在影響著觀眾的認知和評判標準。但隨著新媒體的出現,我國傳媒行業進入到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沖擊,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傳媒行業因為其行業自身的行業特性而決定了它必須緊跟潮流,不斷地求新求變,不斷發展才能保證不被觀眾和行業所淘汰。隨著新媒體行業的發展,觀眾對播音主持行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播音主持行業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導致我國的播音主持人在主持風格和個性上,存在同質化嚴重的現象。以新聞節目為例,我國中央電視臺近年來新推出的《朝聞天下》《新聞30分》②等節目盡管有一定程度上的創新,但是在主持風格方面,還是延續了傳統的播音主持風格,與我國較早的新聞節目《新聞聯播》較為相似,沒有較大的創新。一直以來,我國的新聞節目都存在主持風格較為嚴肅的現象,而年輕一代的觀眾已經習慣了綜藝節目等較為娛樂的主持方式,過于嚴肅的主持方式無法受到新成長起來的觀眾的喜歡,節目無法吸引更多的新觀眾,必然會走向衰敗。
不僅要求主持人要有獨特的主持風格和個性,還要求節目必須有足夠新穎的節目內容。節目內容作為整個節目的核心,必須要做到獨樹一幟,不但要滿足觀眾的口味,也要自己獨特的特點。這就要求節目組必須在節目的內容上下足功夫,努力地進行創新。如今,已經是全媒體時代,觀眾獲得信息的渠道非常的豐富,如果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無法在內容上進行足夠的創新,就很難吸引到觀眾,在信息爆炸的全媒體時代,將無法立足。同樣新媒體如果無法長期輸送有創意、有價值的內容,也必將會被觀眾所淘汰。
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網絡的便捷,另一方面,是因為新媒體的特性能夠增加觀眾與主持人的交流,這也是觀眾更青睞于新媒體的原因之一。這種更加容易和頻繁的交流能夠將更多的觀眾吸引到主持人的主持語境當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新媒體平臺上,個性鮮明的主持人更容易走紅,大眾更喜歡關注一些具有自己獨特主持風格的主持人。而我國很多傳統媒體行業的主持人和節目依然故步自封,缺乏與觀眾進行必要的及時的交流,這種做法無異于是非常愚蠢的。在信息高速爆炸的全媒體時代,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觀眾所拋棄。因此,傳統媒體不應當沉溺于自己過去的輝煌當中,而應當積極地求新求變,進行創新與改革,吸收新媒體的優點,改善自己的缺點,積極地與觀眾建立互動的渠道,傾聽觀眾的意見。
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又被稱為信息時代,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媒體行業也因此被認為是非常具有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的行業,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的并不僅僅是沖擊,還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在如今的全媒體時代環境下,播音主持可以在以往的傳統媒體行業進行工作,還可以去新媒體當中進行工作。與傳統的媒體傳播媒介相比,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加快捷,新媒體的渠道也更加豐富。例如,之前節目只能通過電視或電影等手段來進行傳播,如今在新媒體環境下,節目可以通過網絡在各大門戶網站上進行傳播,這種方式極大地降低了行業的準入門檻,為更多的播音主持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在信息傳播途徑上更加自由化。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信息傳播的時間和空間上限制較少。首先,就傳播空間來說,新媒體的傳播不受平臺的限制,這降低了傳播的成本。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較為固定,這大大降低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效率,而新媒體依托網絡技術,能夠將節目這傳播效果實現最大化,在這種傳播模式下,能夠最大化地將每一個潛在的節目受眾與節目連接起來,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云儲存等技術的應用,都為新媒體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其次,就傳播時間來說,新媒體讓投放終端更為多樣化,這有利于觀眾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對于播音主持行業來說,這種變化為主持人提供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因此主持人應當積極地適應這種變化,努力尋找發展機遇,保證節目的質量。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2018年我國的網民人數已經達到了7.72億人③,而這些網民都是播音主持行業的潛在受眾。在以往傳統的媒體平臺當中,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不僅僅代表了他自己,還需要與媒體平臺的形象相契合。而新媒體的出現給播音主持行業提供了自媒體平臺,主持人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來進行點對點的傳播[4],在這里主持人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在與觀眾的交流上,也更加方便和及時,還可以進行相應的線下活動進行交流互動,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加深粉絲的黏度。如今,伴隨著新媒體良好的傳播速度,很多優秀的主持人已經搭建起了自己的平臺,獲得了關注和粉絲。
在全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行業的從業人員除了擁有更多的機遇,也面臨更艱巨的挑戰。新媒體時代對于播音主持行業的從業要求更加嚴格,主持人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具備更優秀的個人素養和更過硬的專業技能。也對主持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需要主持人具備脫稿播報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等。
首先,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如果一個播音員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能力,無論是新媒體還是舊媒體④,都能夠快速融合、適應,因此,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才能夠在全媒體時代下擁有良好的發展。全媒體時代更多地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很多節目不再是單純地按照原有的稿件進行播報,而是需要進行解說以及與觀眾進行互動,這不但需要播音員和主持人能夠有效地利用新媒體等硬件設備,還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積極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能夠了解觀眾的想法,有效地與觀眾進行互動。
新媒體的出現為播音主持行業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也為播音主持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時代下的觀眾接收的信息更加多樣化,對于播音主持的需求也在逐漸發生變化。觀眾對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的節目失去興趣,這讓節目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在未來,缺乏創新的節目必將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因此,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具有鮮明的主持風格,保障節目具有獨特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節目的競爭力。播音主持在工作思路和風格上都必須進行創新,特別是在主持形式上要更加豐富多樣,主持人要形成自己鮮明的主持個性和風格。
長期以來受我國國情的影響,我國在播音主持人的培養方面,只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播音主持人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傳統的節目錄制是根據稿件素材來進行播報的,并不需要主持人進行思考和再加工,而如今的節目更傾向于評述時事,因此就需要主持人具有專業的綜合知識和能力,可以通過對節目素材二次加工的方式來進行觀點輸出,提高節目的深度,為節目提供更多看問題的角度和視角,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例如,以羅振宇為代表的自媒體主持人,都是通過輸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將這些內容與節目本身進行融合而受到觀眾的喜愛的。
在當下的全媒體時代中越來越多的新媒體的涌現出來,新媒介和媒介形式的轉變也為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更廣闊的用戶群體,也提出了更加差異化、多元化的需求。可以說新媒體為播音主持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媒介出現,媒體與信息和我們的生活的聯系也會更加緊密,新媒體行業在整個傳媒行業當中的地位也會不斷提高。因此,在這個傳統媒體行業應當與新媒體一起,做好資源整合。作為播音主持行業的一員,主持人更應當抓住機遇,順應時代的變化,利用好新媒體這一平臺,將它作為我們發光發熱的舞臺,努力展現出更好的一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注釋:
①費成林.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新趨勢——“首屆兩岸三地播音主持論壇”綜述[J].中國電視,2011(8):85-86.
②李雪.全媒體視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研究[J].新聞知識,2014(7):87-88.
③劉思伽.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全媒體生存[J].藝術科技,2013,26(5):40.
④陳軒雨.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5,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