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佳欣
(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日播帶狀節目指的是那些進入頻道日常播出序列、每天在固定時段連續播出的節目。與現在追求“劇情式”的季播節目編排相比,日播帶狀節目的模式通常比較簡單,成本投入也相對較低,而且每期節目之間的順延、連貫性不如季播節目那么強,可以說基本是一種平行播出模式。截至2017年11月,2017年所有城市地面頻道人均收視總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41小時,不論全天還是晚間,近八成城市的收視量都有所減少。而那些為數不多的人均收視總量同比有所增長的地區,如蚌埠、桂林、錦州、德州、銅陵、柳州、天津等地,當地地面頻道普遍都有多檔成熟的、以日播帶狀節目模式播出的節目,這些頻道和節目包括蚌埠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新聞類節目《熱點訪談》、桂林新聞綜合頻道的法制類節目《法治與文明》、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方頻道的生活服務類節目《全城熱戀》等。
地面頻道常見的棋牌類節目就是一個沒有門檻的體育類日播帶狀節目,可謂全民皆選手。蕪湖公共頻道棋牌類節目《PK大贏家》,分別在 7∶00、11∶00、18∶00(首播)和 23∶00 不同時段重復播出,市場份額均普遍較高,首播檔常年維持在當地同時段份額前三位。另外,這檔節目還有自己的官網、app游戲以及各種線下活動,觀眾同時也可以是選手,他們與節目已經建立了收視慣性,甚至還會跟隨擂主去看他們在下一期節目中會不會被擊敗,而且觀眾對這種節目的收視是可以隨時進入或退出的,并不需要觀眾了解之前播出的內容。
因為日播帶狀節目播出頻次高,完全可以將節目主題的講述展現得更為充分。在日播節目中,可以通過固定的節目環節設置、主持人表達、制作團隊的成熟合作,呈現更多的情感、細節、敘事方式和人物。像貴州廣播電視臺第五頻道《法治第1線》類的法制類節目和浙江電視臺錢江都市頻道《范大姐幫忙》類的生活調節類節目,如果觀眾能在周一被吸引加入收視人群,那么他們就會好奇周二能看到什么,周三乃至周末會看到什么。這種小懸念方式能成功地俘獲觀眾,仿佛是收看情節聯系沒那么緊湊的電視劇一樣,當然,節目形式和團隊合作必須保證節目風格的統一,才能更有利于形成觀眾的約會性收視。
與黃金檔節目相比,日播帶狀節目有很突出的性價比優勢。就單次成本來說,日播帶狀節目很便宜。因為制作的期數多,節目可以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例如湖南電視臺都市頻道傍晚時段播出的新聞節目《世界大不同》,每天播出一期,雖然內容涵蓋全國,相比省內新聞涉及面更廣,但這些新聞資源來自于全國都市頻道協作體的支持,制作投入大為減少。另外,以日播帶狀的方式進行編排也有利于增強節目的商業潛力,它可以為廣告主和贊助商提供更充足的植入空間,比如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與長隆公園合作的電視廣告《長隆歡樂乜都有》,也算是一種和廣告主合作的有益嘗試。
日播帶狀節目的編排更容易實施,可以根據播出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內容和形式的試驗性嘗試。這些節目并不必固守工作日時段,如果節目首先在工作日時段取得成功,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可以被擴展到周末其他的時段。比如四川電視臺二套(文化旅游頻道)《今天我相親》在周一至周五19∶00播出,節目形式就是陌生男女對坐交流的簡單室內相親,開播后收視率在當地相對較高,2017年傍晚首播檔收視率超過1%。連帶的《今天我相親周末版美味情緣》也選在周六、日同時段播出,節目形式以相親男女在室內的廚藝展示為主,收視率也在1%以上。節目編排和形式各有所不同,吸引了不同觀眾收看。
日播的期數雖然很多,但已經產生約會意識的觀眾對節目的期待只會越來越高。目前地面頻道廣告營收普遍困難,節目營利模式單一,過于依賴硬廣告。這樣的營利能力,不只使節目制作者無法得到持續創作的資金,連廣告主也看不到投入的回報。所以單一的硬廣告模式不再適應發展需要,地面頻道也將會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色的多元發展之路。比如河南電視臺第九頻道結合頻道特色播出宣傳新農村特色的日播專題節目《新農生活》,2017年10月起從之前每日午間11點檔改在周一至周四13點檔播出,且在天貓商城開辦了同名商鋪。
從小眾到大眾的網絡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到宣傳慢生活方式的《中餐廳》等大投入季播節目,地面頻道正面臨著多面夾擊的競爭壓力。地面頻道只要立足自身特色,努力開發日播帶狀節目模式,才有可能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